- 年份
- 2024(12141)
- 2023(17098)
- 2022(14612)
- 2021(13772)
- 2020(11565)
- 2019(26305)
- 2018(25943)
- 2017(49095)
- 2016(26697)
- 2015(29724)
- 2014(28793)
- 2013(28577)
- 2012(26289)
- 2011(23847)
- 2010(23513)
- 2009(21617)
- 2008(21060)
- 2007(18301)
- 2006(15951)
- 2005(13938)
- 学科
- 济(107044)
- 经济(106939)
- 管理(77129)
- 业(76077)
- 企(62444)
- 企业(62444)
- 方法(49112)
- 数学(42926)
- 数学方法(42512)
- 中国(30576)
- 农(28551)
- 财(26621)
- 业经(23340)
- 技术(23237)
- 学(22619)
- 贸(22292)
- 贸易(22278)
- 易(21698)
- 地方(20938)
- 农业(19630)
- 制(18570)
- 务(16799)
- 财务(16732)
- 财务管理(16713)
- 环境(16492)
- 理论(16398)
- 银(16288)
- 银行(16218)
- 企业财务(15920)
- 和(15872)
- 机构
- 大学(378312)
- 学院(374609)
- 济(155412)
- 经济(152482)
- 管理(148066)
- 研究(131695)
- 理学(129163)
- 理学院(127694)
- 管理学(125507)
- 管理学院(124847)
- 中国(97285)
- 科学(82288)
- 京(81101)
- 财(66787)
- 所(66743)
- 农(65850)
- 研究所(61456)
- 业大(59564)
- 中心(58277)
- 财经(54507)
- 江(52193)
- 农业(52053)
- 北京(51550)
- 经(49901)
- 范(47915)
- 院(47423)
- 师范(47352)
- 经济学(47151)
- 经济学院(42673)
- 州(42469)
- 基金
- 项目(263202)
- 科学(206527)
- 基金(192171)
- 研究(187734)
- 家(170656)
- 国家(169294)
- 科学基金(143998)
- 社会(119577)
- 社会科(113473)
- 社会科学(113441)
- 基金项目(102153)
- 省(100854)
- 自然(94803)
- 自然科(92650)
- 自然科学(92621)
- 自然科学基金(91015)
- 划(86160)
- 教育(85363)
- 资助(78593)
- 编号(73985)
- 重点(59348)
- 成果(58767)
- 创(58249)
- 部(58168)
- 发(56146)
- 创新(53873)
- 课题(51096)
- 科研(50471)
- 国家社会(50089)
- 教育部(49515)
- 期刊
- 济(162779)
- 经济(162779)
- 研究(109471)
- 中国(71051)
- 学报(65263)
- 科学(58833)
- 农(58806)
- 管理(54444)
- 财(49002)
- 大学(48656)
- 学学(46043)
- 农业(41083)
- 教育(39721)
- 技术(32369)
- 融(30252)
- 金融(30252)
- 经济研究(27589)
- 财经(26542)
- 业经(25264)
- 业(22970)
- 经(22846)
- 问题(21382)
- 科技(21035)
- 技术经济(19650)
- 贸(18901)
- 图书(18149)
- 版(17792)
- 国际(17417)
- 业大(16878)
- 世界(16586)
共检索到542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文喆 李平
本文运用门槛检验方法,测度中国各地区基于经济发展、研发水平及人力资本水平的吸收能力情况。结果表明,GDP、人均GDP、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单一门槛,研发经费投入、研发投入强度存在双重门槛,人力资本存量存在三重门槛。吸收能力跨过一定门槛后,OFDI对中国部分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会显著提高。能够有效吸收OFDI母国技术创新效应的主要是部分东部沿海地区,而绝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省份仍未跨过吸收能力的高门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榄 常伟
中国是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FDI对我国技术创新存在着溢出效应,而这种溢出效应受到地区差异、所有制结构、市场规模等不同因素的制约。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逐步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各地区国有企业改革,鼓励私营企业参与竞争,提升FDI对中国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薄文广
文章利用1995~2004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认为:FDI的流入会对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FDI对于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影响次之,对于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影响程度最小,并且要使FDI对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发挥促进作用还要跨越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而我国大部分西部地区和一部分中部地区并没有达到这个人力资本门槛;FDI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东部和中部地区,FDI的进入有助于这两个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并且FDI对于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其对中部地区技...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技术创新 专利申请 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德成 刘凯然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将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细化分解,采用2009-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将对外直接投资(OFDI)异质门槛纳入研发投入驱动产业技术创新机理框架,运用门槛回归技术考察在不同创新阶段和空间区域OFDI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异质影响。研究发现:创新人员、经费和专利投入对产业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OFDI逆向创新溢出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门槛效应存在阶段异质性。在知识凝结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加大,只有创新人员和创新专利的转化效率呈现正向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OFDI逆向创新溢出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门槛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OFDI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地区"具有逆向知识溢出和技术溢出的持续动态比较优势,但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OFDI创新外溢效果则相对有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娟
技术创新来源于内源式创新和外源式创新,除自身研发投入外,外部技术的获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有什么影响?又如何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实现技术创新?本文利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2年到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细分行业上表现出差异;利用断点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影响,研究发现2009年后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该加快高科技产业走出去步伐,出台扶持政策,并且在模式上短期内优先选择跨国并购。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对外直接投资 高新技术产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晓钟 张小蒂
本文利用我国2002—2006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区域一般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明显存在,且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不明显;但对区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仍然存在着某种"替代"甚至是"挤出"的负面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FDI对我国创新能力提升作用存在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并揭示了FDI的梯度转移是激活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化及关键技术"黑匣子化"等对核心技术实现控制值得关注。论文最后还就进一步扩大FDI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余官胜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其能否促进国内技术创新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吸收能力视角出发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构建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国内技术创新的正反传导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当吸收能力较弱时,对外直接投资不利于国内技术创新;只有当吸收能力较强时,对外直接投资才能促进国内技术创新。此外,本文利用各地区人均GDP衡量综合吸收能力,通过面板数据回归验证了理论推断,并构建计数模型对实证研究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进一步地,考虑到技术创新过程存在规模经济的特征,本文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发现技术创新和吸收能力存在互补关系,表明技术创新本身也是吸收能力的构成部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晗
基于中日贸易互补指数以及中国通过对日本的直接投资获得该国的研发资本存量溢出额的分析,表明日本对华贸易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弱。根据日本对中国影响的阶梯式理论,对华影响主要集中于中国东部九省市。基于2004—2015年九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贸易和直接投资对九省市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贸易对九省市技术创新影响呈现正U型曲线关系,在当前时期影响始终在U曲线的右侧;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直接投资对九省市技术创新存在负向影响。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直接投资 技术创新 U型曲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能鹏 贺培 陈金至
笔者以中国历年专利申请数量作为技术创新代理变量,利用匹配的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及多种实证方法验证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技术创新效应,以及要素市场扭曲对OFDI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OFDI显著促进了本国技术创新,且突出体现在原创性研究领域。基于要素市场扭曲的研究视角,笔者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岭回归法对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进行测度的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和劳动力要素价格存在高估情况,两个要素市场亦存在扭曲现象,尽管扭曲程度不同,但均抑制了OFDI技术创新的产出和质量效应。在采用系统GMM方法解决了工具变量过度识别以及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笔者建议:营造公平的融资环境,减少偏向性政策导致的资本要素错配以及效率损失,引导企业加大核心技术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投入;深化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人力资本积累对OFDI推动技术进步的长期影响;进一步深入探究要素市场扭曲抑制OFDI技术创新效应的传导机理,应是今后相关研究拓展的方向。
关键词:
OFDI 技术创新 要素市场 扭曲 专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杰
文章首先从不同类型国家的视角出发,将中国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创新,从机理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通过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使创新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然后通过建立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因素是否存在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水平已经越过了门槛值,能够满足吸收能力的要求。但是全国仍有一半地区的研发强度没有达到门槛值,抑制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促进技术创新的效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杰
文章首先从不同类型国家的视角出发,将中国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创新,从机理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通过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使创新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然后通过建立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因素是否存在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水平已经越过了门槛值,能够满足吸收能力的要求。但是全国仍有一半地区的研发强度没有达到门槛值,抑制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促进技术创新的效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雄锋 闫窈博 王冠
本文选取了2003—2013年中国2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有向无环图方法对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三条传导路径:(1)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效应,它显著且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2)对外直接投资能够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增加,进而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3)对外直接投资能够通过竞争效应带动研发经费的增加,进而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君
本文拓展企业异质性的分析框架,考虑技术创新对生产率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8~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的可能性越高。此外,技术创新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存在地区和产业差异,技术创新对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正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企业积极“走出去”是协调统一的,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越大,恰当的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不仅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还能够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运用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边际处理效应(MTE)的参数估计方法,估计了企业反事实专利数量,在考虑了异质性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大、研发费用高、人力资本投入高以及所得税率低的企业,专利数量相对较高;越倾向于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提升其专利数量的边际处理效应越高;而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如果对外投资,反而可能会降低
关键词:
对外投资 技术创新 异质性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宸宇 李雪松
本文运用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边际处理效应(MTE)的参数估计方法,估计了企业反事实专利数量,在考虑了异质性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大、研发费用高、人力资本投入高以及所得税率低的企业,专利数量相对较高;越倾向于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提升其专利数量的边际处理效应越高;而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如果对外投资,反而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专利数量;国有企业、综合型对外投资企业以及投资到发达国家(地区)的企业如果选择对外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大。
关键词:
对外投资 技术创新 异质性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