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4)
- 2023(12730)
- 2022(10660)
- 2021(10403)
- 2020(8723)
- 2019(20228)
- 2018(19322)
- 2017(37505)
- 2016(19637)
- 2015(21986)
- 2014(21407)
- 2013(21022)
- 2012(19175)
- 2011(16457)
- 2010(16085)
- 2009(14779)
- 2008(14280)
- 2007(11734)
- 2006(9766)
- 2005(8421)
- 学科
- 济(83181)
- 经济(83092)
- 管理(62112)
- 业(55980)
- 企(45935)
- 企业(45935)
- 方法(41621)
- 数学(37991)
- 数学方法(37640)
- 财(35764)
- 中国(24283)
- 农(20852)
- 务(18566)
- 财务(18532)
- 财务管理(18476)
- 企业财务(17664)
- 贸(16762)
- 贸易(16753)
- 易(16437)
- 制(15529)
- 业经(15514)
- 地方(15242)
- 财政(15032)
- 农业(13790)
- 政(12467)
- 银(12246)
- 银行(12238)
- 学(12236)
- 融(11965)
- 金融(11964)
- 机构
- 大学(265290)
- 学院(262214)
- 济(123361)
- 经济(121640)
- 管理(108393)
- 理学(95178)
- 理学院(94324)
- 管理学(93099)
- 管理学院(92591)
- 研究(85164)
- 中国(66982)
- 财(64516)
- 京(53001)
- 财经(48442)
- 科学(45286)
- 经(44560)
- 经济学(40238)
- 中心(39633)
- 所(39054)
- 经济学院(36507)
- 财经大学(36419)
- 研究所(35044)
- 江(34576)
- 北京(32912)
- 农(32741)
- 业大(32564)
- 院(30845)
- 范(30557)
- 师范(30300)
- 商学(30005)
- 基金
- 项目(182045)
- 科学(147587)
- 基金(139634)
- 研究(135554)
- 家(119862)
- 国家(118943)
- 科学基金(105035)
- 社会(92534)
- 社会科(88110)
- 社会科学(88090)
- 基金项目(73601)
- 省(65812)
- 自然(65766)
- 自然科(64404)
- 自然科学(64390)
- 自然科学基金(63316)
- 教育(62327)
- 资助(56728)
- 划(56112)
- 编号(52354)
- 部(43444)
- 成果(41746)
- 国家社会(40636)
- 重点(40247)
- 教育部(38882)
- 创(38390)
- 发(37826)
- 人文(37724)
- 创新(35986)
- 制(35855)
- 期刊
- 济(123004)
- 经济(123004)
- 研究(80575)
- 财(55296)
- 中国(46197)
- 管理(39253)
- 科学(33350)
- 学报(32943)
- 农(27719)
- 大学(27324)
- 学学(26037)
- 财经(24749)
- 经济研究(22848)
- 融(22716)
- 金融(22716)
- 技术(21850)
- 经(21321)
- 教育(20159)
- 农业(19361)
- 业经(17040)
- 问题(16656)
- 贸(16352)
- 国际(14332)
- 世界(13796)
- 财会(13553)
- 技术经济(13187)
- 统计(13082)
- 会计(13049)
- 策(11909)
- 理论(11394)
共检索到379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琛 赵军
利用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视角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影响机理进行阐释和实证考察,从新的视角阐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张背后的制度性激励。研究发现: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可对地方政府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产生积极的激励效应,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规制行为对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有正向调节作用和提升效应,能够弱化竞争行为的负面影响和抑制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巍 何庆光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中央和地方财政需要科学、合理分权,逐步构建最优的财政分配格局,打造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我国经济和谐、稳定、持续增长。一、财政分权的有关理论及综述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征税权和支出权向地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计志英
以财政收支活动为具体体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是在特定财政体制框架内,对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筹集和分配,其实质是对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产权边界重新划分、界定而使其达到均衡。笔者从包含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出了反映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Laffer曲线;并利用转型期分省宏观经济数据对Laffer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出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益平
2004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迅速增长,成为东道国政府与公众广泛关注的重要经济现象。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成为对外投资大国,深层次的原因之一是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尤其是外汇储备投资回报低下。中国企业向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存在一个生命周期,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逐步从获取战略资产到提高生产效率再到占领当地市场。文章建议,一是考虑尽快取消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二是支持国有企业走出去宜审慎并有选择性;三是应更多地鼓励能够帮助国内产业升级的对外直接投资;四是政府功能要从管制转向提供服务与保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玉萍 许和连
本文利用2003-2010年全国278个地级城市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引资竞争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间的策略性竞争行为显著影响到FDI的区位选择,其中本辖区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当地引资能力,而邻近辖区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则明显阻碍了本地FDI的流入,积极的财政支出扩张和资金缺口成为各地区竞相争夺FDI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分权体制下的FDI竞争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渠道影响到地区环境质量:一方面,FDI本身的生产活动对当地环境质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外资带来了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和治理经验有助于提高国内环境污染治理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建华 李彦超 蒋丽娜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财政分权和投资冲动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尝试形成三种因素的框架结构来表示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状况,分别是中国财政分权形式、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文章以投资冲动作为渠道变量,详细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传导机制,并选取2010—2018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论证本文提出的传导机制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显著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投资冲动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重要因素,能够解释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中的很大部分。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投资冲动 政府债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婷婷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从中央财政的附属机构逐渐转变为具有自利性的独立经济体,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重要的推动力。文章以财政分权这一制度设计作为研究背景,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财政分权改革后,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省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剑 覃成林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谢乔昕 孔刘柳
利用1995~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针对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的地区差异效应进行计量检验。研究发现,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竞争形式、地方政府父爱主义倾向以及地方政府对境外投资资本优惠力度等是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宝东 邓晓兰
本文基于"财政—金融关联"的视角分析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在梳理我国财政与金融分权演变历程与主要特征基础上,分析提出财政与金融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作用机理与假说,运用测算得到的各省地方债务数据,建立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金融分权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研究结论为: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都促进了地方债务增长,后者还增强了前者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金融显性集权可以抑制地方债务增长,但并未削弱财政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分权的隐性化特征是造成地方债务增长的重要原因。未来的分权制度要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处理好财政预算内与预算外分权、金融集权与隐性分权的关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宝东 邓晓兰
本文基于"财政—金融关联"的视角分析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在梳理我国财政与金融分权演变历程与主要特征基础上,分析提出财政与金融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作用机理与假说,运用测算得到的各省地方债务数据,建立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金融分权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研究结论为: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都促进了地方债务增长,后者还增强了前者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金融显性集权可以抑制地方债务增长,但并未削弱财政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分权的隐性化特征是造成地方债务增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琛 赵军 李喜洲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全面开放升级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财政分权制度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了政府行为对OFDI增长的影响机理,并运用2003-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在样本考察期内,政府经济规制行为能显著促进地区OFDI增长,财政分权激励通过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和经济规制行为的调节效应影响地区OFDI发展;其影响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区域,财政分权与政府经济规制的交互作用对地区OFDI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中西部区域,这种交互效应通过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行为进行传导;进一步的效应测度表明,平均而言,政府行为对地区OFDI发展具有31.78%的促进效应,其中东部区域比中西部区域高12.35%。本文相关结论从制度性激励视角为促进高质量"走出去"提供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东山 韩亮亮 张胜强
以2005—2016年我国31个省级政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财政分权的视角,研究了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且政府审计增收节支效应在低债务规模省份能够发挥抑制作用,政府审计建立健全制度效应在高债务规模省份能够发挥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政府审计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效应存在财政分权体制差异,财政分权越高,政府审计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强。研究对于充分发挥政府审计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效应,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恒龙 康艺凡
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后果,财政分权导致政府间财政竞争,并改变了财政均等状况。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尤其是官员委任制以及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使得政府间财政竞争更易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呈现结构性扭曲。因此,制订合理的政绩考核标准,并相应调整财政体制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政府行为 地方政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江
地方政府竞争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财政分权制度体系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选用西部地区的1995—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实证的结果指出,由于西部各省的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采取以支出竞争的方式,其对基础建设和大型经济项目的投入确实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支出竞争同时伴随着较小的乘数效应和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且会扩大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更为突出,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竞争 区域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