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4)
2023(4195)
2022(3484)
2021(3105)
2020(2485)
2019(5766)
2018(5400)
2017(10376)
2016(5384)
2015(5810)
2014(5524)
2013(5539)
2012(5283)
2011(4569)
2010(4586)
2009(4126)
2008(4111)
2007(3849)
2006(3310)
2005(3154)
作者
(14213)
(12106)
(11930)
(11432)
(7623)
(5821)
(5457)
(4439)
(4260)
(4101)
(4032)
(3898)
(3834)
(3809)
(3771)
(3669)
(3534)
(3397)
(3351)
(3241)
(2826)
(2809)
(2740)
(2725)
(2676)
(2638)
(2587)
(2367)
(2345)
(2342)
学科
(27424)
经济(27397)
(16976)
管理(16286)
(13751)
企业(13751)
方法(13358)
数学(12536)
数学方法(12491)
(11851)
贸易(11847)
(11710)
(11183)
(10530)
(8116)
出口(8108)
出口贸易(8108)
中国(6848)
(6146)
财务(6143)
财务管理(6134)
企业财务(5932)
(5593)
业经(4591)
地方(4472)
关系(4395)
技术(4081)
财政(3925)
(3914)
金融(3913)
机构
大学(77500)
学院(75507)
(40857)
经济(40364)
管理(29935)
理学(26068)
理学院(25864)
管理学(25633)
管理学院(25495)
研究(24993)
(20254)
中国(19642)
财经(16016)
(15157)
(14823)
经济学(14351)
经济学院(13379)
财经大学(12167)
科学(11562)
(11429)
中心(11144)
(10787)
研究所(10045)
(9950)
商学(9751)
商学院(9670)
(9656)
北京(9372)
(8940)
业大(8495)
基金
项目(50972)
科学(41599)
基金(40143)
研究(37901)
(34335)
国家(34100)
科学基金(30168)
社会(27081)
社会科(26070)
社会科学(26065)
基金项目(20490)
自然(18400)
自然科(18063)
自然科学(18060)
自然科学基金(17793)
(17746)
资助(17138)
教育(16987)
(14985)
编号(13735)
(12769)
国家社会(12497)
教育部(11580)
人文(11250)
重点(11185)
(10836)
(10730)
成果(10596)
(10539)
中国(10438)
期刊
(39737)
经济(39737)
研究(25292)
(16228)
中国(13311)
管理(11325)
(9715)
学报(9627)
国际(9092)
(8661)
金融(8661)
财经(8501)
大学(8261)
科学(8205)
经济研究(7905)
学学(7870)
(7365)
(7139)
问题(6148)
技术(5905)
教育(5192)
农业(4967)
世界(4961)
(4836)
贸易(4836)
业经(4793)
技术经济(4398)
统计(4194)
国际贸易(4005)
(3561)
共检索到116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信恒  
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问题,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为2004~2007年386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找到与其可比较的对照组,运用倍差法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投资动机、投资目的国的发展水平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性;在使用不同的估计方法和替换核心被解释变量进行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义  张文菲  
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此,本文就数字金融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出口DVAR水平,并且该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渠道检验显示,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对企业出口DVAR起到提升作用;在考虑核心指标稳健性、内生性等问题后,数字金融对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出口DVAR动态分解结果显示,市场资源重配置效应是影响整体出口DVAR增长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证实了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效益,是我国企业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跃升的本土化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盛斌   朱鹏洲   吕美静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利用中国加入WTO之后服务业大幅开放这一外生冲击以及制造业同服务业融合程度来设计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发现服务业开放促进了两业融合程度更深的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更大提升。这一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替换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同时发现,只有在服务业开放具体承诺措施落地后政策效果才显现。异质性分析表明,低技术行业、加工贸易企业是服务业开放的主要受益者,来自不同服务行业的要素投入对企业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成本加成率提升和国内中间品相对价格下降是服务业开放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作用机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岳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耿伟  杨晓亮  
本文将最低工资纳入扩展Kee和Tang(2016)模型,考察最低工资上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最低工资上涨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并且通过"成本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两个渠道来降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后,我们使用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和各城市最低工资数据,以2004年中国《最低工资规定》颁布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倍差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抑制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分析显示,"成本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成本,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上升的成本无法完全传递至价格,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相对价格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升了国内中间品的价格,使得企业更多地使用进口中间品进行生产,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上涨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大。此外,最低工资上涨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柳  
基于双重差分与工具变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呈U形关系,即未达到门槛值以前,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当进口产品种类达到门槛值以后,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不同贸易方式的企业、不同地区的企业以及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机制检验表明通过企业成本加成和研发创新效应,进口产品种类显著影响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因此,为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获得更多国际贸易利得,企业应不断增加进口产品种类;政府则应针对不同贸易方式、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类型采取差异化的进口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学彬   李芳芳  
在“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我国出口面临着更大的环境压力,如何利用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来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阐述并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和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呈现非线性的“U”型关系,即: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初期,在成本效应的影响下,环境规制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而随着政策效应的延续,环境规制政策可以倒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改善能源结构和资源配置,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又会呈现明显的正外部性。为此,国家层面,政府应把握好环境规制强度,加强环境规制政策的顶层设计;行业层面,政府应依据行业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环境规制中的作用;企业层面,企业应积极利用环境规制政策的正外部性,融入全球绿色技术创新网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信恒  
现有文献大都只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正效应,鲜有文献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负效应。文章使用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作为上述两种对立效应的综合反映,利用企业层面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背后的逻辑机理,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成本加成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是数字经济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两个渠道,定量计算两者在总效应所占比重,发现“相对价格效应”居于主导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强化了数字经济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作用。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动态分解结果显示,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77.97%归因于资源再配置效应,且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重要渠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强  宋林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区域创新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机制,并对理论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促进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通过提升国内中间品质量和拓展国内中间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促进作用,通过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和拓展进口中间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抑制作用;区域创新分别通过对国内中间品质量和进口中间品质量间产生的非对称影响,以及对国内中间品种类和进口中间品种类间产生的非对称影响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楠  史贝贝  白东北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分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技术密集型行业提升效果最大。机制检验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对国内中间品投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对出口企业成本的降低具有显著的“成本效应”,并且随着这两种效应的推进,其对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增强。异质性检验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以及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促进效果更好,其中就贸易发展方式而言,有助于推动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的一般贸易转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制造业企业对接发展的作用结果,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发展及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出口升级的路径探索提供理论和经验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信恒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在测算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基础上,研究了出口退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退税促进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通过了异质性检验;出口退税引致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的一般贸易占比调节效应大于其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成本加成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从出口退税的视角解释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事实和路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董梓梅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利用国内大市场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是提高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内在要求。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城市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能显著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大型城市、港口城市和处于城市群中的城市更有利于发挥国内市场规模对出口附加值的正向促进作用。传导机制检验表明,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会通过创新促进效应、人力资本升级效应和出口贸易转型效应提高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此外,环境污染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的提高会阻碍市场规模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越  盛斌  吕云龙  
本文在构建市场分割影响中国企业附加值贸易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采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整合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实证检验市场分割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虽然市场分割政策对地方政府而言是一个占优策略,但是会限制企业的规模经济收益,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创造贸易附加值的能力。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市场分割会通过促进中间品进口、抑制创新和提高加工贸易占比三个渠道降低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同时,从不同所有制看,市场分割对民营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负面效应显著大于国有和外资企业;从贸易模式看,市场分割对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负面影响远高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从地区划分看,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受到市场分割的负向影响更大;从行业要素密集度看,市场分割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负向影响大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本文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和上游垄断会强化市场分割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负向影响。通过打破地域间的分割、有效削弱市场壁垒、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是提高中国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推进"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和构建开放新体制的重要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楠  史贝贝  白东北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行了测算,并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在经济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提升效果更好。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集聚带来的促进效应并不理想,而在长江下游地区和上游沿江中心城市则提升效果显著。同时,经济集聚有助于提高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存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高附加值一般贸易企业转变的可能。机制检验表明经济集聚是通过促进地区信息化发展和国内中间品投入比例的提高实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增加。此外,地区经济集聚有助于推动国内中间品市场的扩大和深化企业国际化参与度。就外部性影响来看,要素市场的成熟和市场服务的完善也有助于强化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綦建红  蔡震坤  
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这一结论在非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尤为显著;降低进口中间品占比和提高成本加成是机器人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尽管同行业内其他企业使用机器人会产生竞争效应,对生产率低、出口产品质量低、出口技术复杂度低的企业带来明显的个体负面影响,但是机器人应用可以通过集约边际效应和再配置效应,提升整个行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