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3)
- 2023(9214)
- 2022(7540)
- 2021(6947)
- 2020(5740)
- 2019(13089)
- 2018(12359)
- 2017(23202)
- 2016(12447)
- 2015(13705)
- 2014(13011)
- 2013(13092)
- 2012(12018)
- 2011(11075)
- 2010(10807)
- 2009(9993)
- 2008(9871)
- 2007(8371)
- 2006(7402)
- 2005(6536)
- 学科
- 济(56756)
- 经济(56704)
- 管理(34033)
- 业(33735)
- 方法(27970)
- 数学(26045)
- 数学方法(25922)
- 企(25670)
- 企业(25670)
- 中国(16943)
- 贸(14914)
- 贸易(14908)
- 易(14659)
- 财(14575)
- 农(13953)
- 业经(10326)
- 学(9924)
- 农业(9524)
- 制(9226)
- 务(9095)
- 财务(9092)
- 财务管理(9084)
- 企业财务(8755)
- 融(8716)
- 金融(8716)
- 环境(8628)
- 关系(8614)
- 银(8504)
- 银行(8463)
- 出(8147)
- 机构
- 大学(187698)
- 学院(182966)
- 济(88803)
- 经济(87749)
- 管理(69111)
- 研究(69032)
- 理学(61062)
- 理学院(60395)
- 管理学(59540)
- 管理学院(59235)
- 中国(52310)
- 科学(40772)
- 京(38882)
- 财(36856)
- 农(36387)
- 所(35276)
- 研究所(32749)
- 财经(30876)
- 业大(30101)
- 中心(29516)
- 经济学(29487)
- 农业(29211)
- 经(28634)
- 经济学院(26905)
- 北京(24591)
- 院(24211)
- 财经大学(23510)
- 江(23234)
- 科学院(21867)
- 范(20813)
- 基金
- 项目(129372)
- 科学(102971)
- 基金(99754)
- 家(90568)
- 国家(89897)
- 研究(86965)
- 科学基金(75896)
- 社会(60720)
- 社会科(57966)
- 社会科学(57950)
- 基金项目(52427)
- 自然(49825)
- 自然科(48801)
- 自然科学(48782)
- 自然科学基金(48017)
- 省(45619)
- 资助(40940)
- 划(40793)
- 教育(39169)
- 部(30499)
- 编号(30286)
- 重点(29644)
- 国家社会(27598)
- 创(27250)
- 发(27130)
- 中国(26455)
- 教育部(26133)
- 创新(25681)
- 科研(25581)
- 人文(24366)
共检索到260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陶士贵 相瑞
本文运用面板模型,对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前后(样本区间2002~2009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测算,得出的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人民币升值,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递增的,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在人民币汇率第二次改革以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汇率的敏感系数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蓉 连增 李超 刘洋
东盟国家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为了更好地研究汇率如何影响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研究结论为:人民币升值会增加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大会阻碍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预期汇率升值不利于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选取了东盟国家2005—2014年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GMM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汇率水平、预期汇率因素与理论模型预测符号一致且显著,而汇率波动的影响与模型预测一致但并不显著。
关键词:
汇率因素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 跨国并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蓉 连增 李超 刘洋
东盟国家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为了更好地研究汇率如何影响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研究结论为:人民币升值会增加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大会阻碍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预期汇率升值不利于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选取了东盟国家2005—2014年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GMM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汇率水平、预期汇率因素与理论模型预测符号一致且显著,而汇率波动的影响与模型预测一致但并不显著。
关键词:
汇率因素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 跨国并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辉煌 肖慧敏
笔者利用"两国两公司"模型论证了距离对跨国公司ODI决策的影响。采用中国对其他51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样本国聚类分析后,考察了中国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ODI)对距离的敏感度,发现相对于资源寻求型ODI,距离对市场寻求型ODI的阻碍效应更大,这主要是由我国ODI的动机和特性所致。
关键词:
ODI 距离 敏感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朋 丽吉娅·毛拉·科斯塔 陈涛涛
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母国与东道国法律环境的差异会对实施对外投资的企业造成很大困扰。巴西与中国的劳动法明显存在差异,对投资巴西的中国企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对巴西与中国劳动法的立法体例、劳动法适用的对象以及与企业关系密切的若干具体制度加以比较,以期为投资巴西的中国企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劳动法 劳工保护 直接投资 巴西 中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官建成 王晓静
哪些因素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是对外直接投资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利用统计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重点考察技术能力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首先依据相关理论提出假设,然后运用不同的回归方法对假设进行数据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技术能力尚不构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对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必须依靠组建企业间研发同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对外投资等方式来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体水平。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元旭 姚明晖
本文以2006~2010年为样本区间,研究了文化双因素对中国FDI的流量及存量的影响,在文化距离维度方面分别考虑了Hofstede文化维度和GLOBE文化维度。结果发现FDI流量与Hofstede文化距离不显著相关,与GLOBE文化距离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FDI存量与Hofstede文化距离和GLOBE文化距离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FDI流量和存量与文化相似度在两种情况下都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研究表明,从更全面的文化因素视角看,GLOBE文化维度相比于Hofstede文化维度在研究FDI中更为全面和适用,而且文化相似度与文化距离相比对中国FDI的影响意义更大。
关键词: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 文化距离 文化相似度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晶晶 马惠兰 唐洪松 戴泉
文章选取截至2014年末838家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境内主体设立的994家境外企业为样本,以反映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以及制度因素为主要考察变量,并综合考虑东道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和农产品贸易、东道国通讯能力等因素,选择12个自变量,运用条件Logit模型对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了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环节和营运环节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因素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市场规模及潜力均对吸引中国农业投资具有很大的影响;东道国经济和法律制度的质量对中国农业对其投资决策具有显著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瑜嘉 马妍 贺灿飞
基于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本文探究了市场因素和资源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研究表明,市场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占主导作用。资源因素也会对其区位选择产生一定影响,劳动力资源禀赋越高,东道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越大。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和能源资源禀赋都能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第三国效应"并不存在,相反,邻国与东道国市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贸易与投资之间存在替代效应。不同区域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时追求市场与资源;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追求市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冀相豹
本文采用1998-2011年中国OFDI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在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OFDI整体具有显著的制度依赖性,且国有制企业OFDI的依赖性大于非国有制企业;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具有差异性影响,发达国家的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具有正向影响,发展中国家则具有反向影响;中国OFDI不具有制度相似性特征,即中国企业倾向于到制度差异较大的国家进行投资;作为特殊性制度保护机制的BIT对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OFDI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对一般性制度因素具有显著替补作用,在发达国家BIT则不存在上述效应。
关键词:
制度因素 OFDI BIT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伟
在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农业"走出去",利用境外农业资源将不可避免。对外直接投资是农业"走出去"的一种重要模式,但目前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并不大,因此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经典的企业国际化理论建立了10大假设,并利用2003-2011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并运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对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多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程度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对假设进行了数据检验。文章最后对优化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杰 刘任余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空间视角,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诸因素、以及投资对贸易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中发现我国与东道国的投资和贸易活动受"第三方效应"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集聚效应;对资源的寻求并不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不同地区的投资存在空间互补效应;不同地区的贸易既存在空间互补效应,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贸易双边距离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但对我国出口影响显著;贸易是投资的先导,贸易与投资存在互补效应等。这不仅是对原有理论的有益扩展,更是对我国加快实行"走出去"战略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文平 苏锦红
本文选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40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数据作为样本,运用投资引力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发现中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具有战略资产寻求和金融发展寻求动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具有寻求其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动机和市场寻求动机,对欠发达国家的投资动机不明显,中国在制度寻求上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OFDI表现出不同的安排。以上结论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 东道国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晶晶 马惠兰 唐洪松 戴泉
文章选取截至2014年末838家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境内主体设立的994家境外企业为样本,以反映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以及制度因素为主要考察变量,并综合考虑东道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和农产品贸易、东道国通讯能力等因素,选择12个自变量,运用条件Logit模型对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了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环节和营运环节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因素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市场规模及潜力均对吸引中国农业投资具有很大的影响;东道国经济和法律制度的质量对中国农业对其投资决策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政治制度质量则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东道国的农业外资开放度、农产品贸易依赖度、通讯能力以及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对中国农业对其投资也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在生产环节和营运环节的区位分布既有共性影响因素,也有差异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胜 田涛
本文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东道国划分为经济发达国家、资源丰裕类国家、新兴经济体及其他不包含资源丰裕类的发展中国家等3类,在使用2003~2011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O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国别差异。研究表明,影响我国OFDI对资源丰裕类国家区位选择的因素除了双边的经济总量以外,我国与东道国之间经贸往来的稳定性也是决定我国投资于资源丰裕类国家的重要因素;我国对经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是以突破与规避贸易壁垒以及开拓新市场为主要目的,运输成本、东道国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影响我国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因素为东道国的投资自由程度及对外开放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