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0)
- 2023(15502)
- 2022(12863)
- 2021(11812)
- 2020(10413)
- 2019(23740)
- 2018(23530)
- 2017(45149)
- 2016(24320)
- 2015(27305)
- 2014(27121)
- 2013(26902)
- 2012(24693)
- 2011(21769)
- 2010(21865)
- 2009(20331)
- 2008(20546)
- 2007(18516)
- 2006(15867)
- 2005(14420)
- 学科
- 济(108955)
- 经济(108843)
- 业(97489)
- 企(87759)
- 企业(87759)
- 管理(84692)
- 方法(52934)
- 数学(43771)
- 数学方法(43290)
- 财(35106)
- 农(31771)
- 业经(31360)
- 务(25315)
- 财务(25266)
- 财务管理(25223)
- 企业财务(23951)
- 中国(23946)
- 技术(22760)
- 农业(22364)
- 贸(22158)
- 贸易(22151)
- 易(21634)
- 制(19760)
- 学(18836)
- 理论(18249)
- 和(18181)
- 地方(17240)
- 划(17142)
- 策(16603)
- 体(14755)
- 机构
- 学院(354357)
- 大学(349880)
- 济(150727)
- 经济(147871)
- 管理(143794)
- 理学(124001)
- 理学院(122834)
- 管理学(120849)
- 管理学院(120211)
- 研究(111339)
- 中国(87219)
- 京(72123)
- 财(69859)
- 科学(67619)
- 农(60349)
- 财经(55953)
- 所(55737)
- 江(53806)
- 中心(52739)
- 业大(52525)
- 经(50851)
- 研究所(50429)
- 农业(47612)
- 经济学(45778)
- 北京(44499)
- 州(41919)
- 经济学院(41726)
- 财经大学(41373)
- 范(41357)
- 师范(40891)
- 基金
- 项目(235912)
- 科学(187818)
- 基金(174099)
- 研究(170074)
- 家(151463)
- 国家(150192)
- 科学基金(130950)
- 社会(109394)
- 社会科(103954)
- 社会科学(103925)
- 省(92738)
- 基金项目(92494)
- 自然(86269)
- 自然科(84396)
- 自然科学(84372)
- 自然科学基金(82919)
- 教育(78419)
- 划(77231)
- 资助(71242)
- 编号(67974)
- 重点(52897)
- 部(52786)
- 成果(52777)
- 创(51714)
- 发(50138)
- 创新(47739)
- 业(46970)
- 科研(46069)
- 国家社会(45702)
- 课题(45700)
- 期刊
- 济(162756)
- 经济(162756)
- 研究(98133)
- 中国(62397)
- 财(59090)
- 管理(56585)
- 农(54318)
- 学报(52111)
- 科学(50108)
- 大学(40157)
- 学学(38384)
- 农业(37216)
- 技术(35784)
- 融(30400)
- 金融(30400)
- 教育(29620)
- 财经(28217)
- 业经(27499)
- 经济研究(25817)
- 经(24265)
- 业(23000)
- 问题(21949)
- 技术经济(21528)
- 贸(19528)
- 财会(18052)
- 统计(18006)
- 策(17034)
- 国际(16866)
- 现代(16786)
- 商业(16614)
共检索到518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叶娇 赵云鹏
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的角度出发,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合并的综合数据库,根据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考察OFDI对中国企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同时,本文还使用动态估计的方法对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做了进一步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即OFDI具有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于不同的行业和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显著差异;对不同生产率水平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引起企业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也不同;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利润率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正向的促进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亚平 吴祝红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成效也备受关注。现有关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效应的研究并未取得一致的结论,而且较少关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后的微观绩效。基于商务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名录和2003-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倍差法,在控制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检验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并考察企业异质性对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提升母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劳动生产率,母公司的负债比率也明显提升;母公司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对全要素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欧阳艳艳 喻美辞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的行业分析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变迁,运用DEC模型计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平均生产率(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TEC指数)和技术进步(TC指数),并与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外国研发溢出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与行业平均的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呈中等关联度,其中,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的关联度较强,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差别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具有较高关联度;技术含量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则不具较高的关联度。因...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行业差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霞
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国内外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距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且技术差距与逆向溢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比线性关系模型拟合得更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静娴 杨敏
以全球资源竞争为背景,选取2003~2010年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相关季度数据,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修正形式为基础,采用Johansen协整的方法,对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非常小,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粗放式资源争夺阶段,无法有效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弱以及投机套利机制的广泛存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苏汝劼 李玲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研究其能否促进本国制造业技术提升对于回答制造业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机制上,本文从技术互动、技术传递和技术扩散三个步骤研究逆向技术溢出产生机制,并分析技术差距对制造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在实证上,本文先计算制造业序列Malmquist指数来衡量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拆分为技术水平(TC)和技术效率(EC),利用中国2006—2017年制造业省级数据,从总体和分区域层面上检验制造业OFDI是否能显著地影响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OFDI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东部地区制造业OFDI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可以显著地提升地区技术水平(TC),中部地区制造业OFDI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可以显著地提升地区技术效率(EC)和技术水平(TC),西部地区制造业OFDI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可以显著提升技术效率(EC);技术差距对制造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单一的门槛影响,技术差距越小,制造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越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本文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研究了东道国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R&D经费投入和居民专利申请数量表征的东道国创新水平和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征的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都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越健全,越有利于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而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东道国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艳艳
国内外研究显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技术寻求动机,而且普遍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是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处于相对空白。本文以中国作为分析对象,从东道国的创新能力、国际技术传递渠道和中国的消化吸收能力3个方面归纳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10个影响因素,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运用辅助分析手段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人均国民收入和中国的GDP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三大因素,真实汇率水平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负相关,而政府支持力度的影响很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寻求逆向技术溢出主要还是企业的要求和行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艳艳 郑慧欣
作为国际技术溢出的一种渠道,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深入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境内地区分布,采用国际研发溢出模型框架,并利用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各省市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三大地区的差异性进行了分组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各省市的经济增长呈现出微弱的正效应,但不及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以及各省市自身的研发投入;三大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均有正向显著作用,东部地区的影响要大于中西部地区。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境内地区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汪丽娟 吴福象 蒋欣娟
全球经济大变局背景下,中国“走出去”企业的全球优化布局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效发挥至关重要。基于技术势差视角构建“走出去”企业与当地企业间的技术扩散吸收模型,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发生机理,并以2005—2019年78个经济体为样本,对理论命题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中国OFDI能够对本土企业技术进步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存在时滞性和阈值效应:当国际技术势差过大时,“走出去”企业难以通过技术扩散获取新技术,无法实现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反哺;只有当中国与东道国的TFP比值处于(0.5,1.5)区间时,才存在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此外,加快技术积累和其它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也是推动本土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恕立 向姣姣
文章利用2003-2011年中国13个OFDI东道国和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CH扩展模型,采用工具变量法,从OFDI投资动机的视角实证考察了技术寻求、资源寻求和市场寻求三类投资动机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对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寻求型OFDI,这种效应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但中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要比东、西部明显,来源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向效应,以上结果是由中国OFDI的投资动机和区位选择决定的。因此,积极鼓励技术寻求型的OFDI...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董大全 黎峰
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有利于中国民营企业成长?本文首先构建计量模型,从省级行业层面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国内资源再配置效应、技术获取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进而从微观企业层面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民营企业升级转型升级的机制原因,发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民营企业实现了要素禀赋结构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进程,但同时面临诸多风险和问题,应重点从开展全面风险评估、推广复制国内成熟的合作与开发模式、主动对接沿线国家区域发展倡议等方面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彤 崔昊
本文在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将人力资本溢出引入了国际技术溢出的研究范畴。前人仅研究了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而本文还研究了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发现:(1)在本文的研究年限中(1985~2008年),整体而言,东道国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和逆向人力资本溢出对中国技术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2)对于逆向研发资金溢出而言,中国的人力资本可以形成一定的吸收能力,为使得逆向研发资金溢出对国内技术有正向的影响,存在国内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即,从2001年开始,逆向研发资金溢出经过国内人力资本的吸收,对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东东 张建清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规模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检验时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内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中部地区能够促进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则限于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而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和金...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娟 唐珮菡 万璐 庞有功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期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