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4)
- 2023(13116)
- 2022(11248)
- 2021(10711)
- 2020(9003)
- 2019(20848)
- 2018(21068)
- 2017(40283)
- 2016(21604)
- 2015(24275)
- 2014(23764)
- 2013(23326)
- 2012(21128)
- 2011(18912)
- 2010(19004)
- 2009(17400)
- 2008(17113)
- 2007(14800)
- 2006(12936)
- 2005(11109)
- 学科
- 济(83625)
- 经济(83537)
- 管理(67300)
- 业(65200)
- 企(56674)
- 企业(56674)
- 方法(38663)
- 数学(32977)
- 数学方法(32614)
- 中国(22138)
- 财(22011)
- 农(20747)
- 技术(19630)
- 业经(19415)
- 学(17220)
- 地方(17133)
- 理论(15987)
- 贸(15147)
- 贸易(15136)
- 务(14845)
- 财务(14782)
- 财务管理(14764)
- 制(14762)
- 易(14648)
- 企业财务(14053)
- 农业(14035)
- 和(13698)
- 技术管理(13335)
- 银(12683)
- 银行(12641)
- 机构
- 大学(300266)
- 学院(298239)
- 管理(123280)
- 济(117233)
- 经济(114649)
- 理学(107319)
- 理学院(106177)
- 管理学(104420)
- 管理学院(103899)
- 研究(95606)
- 中国(69912)
- 京(63301)
- 科学(58563)
- 财(53035)
- 所(46692)
- 财经(42939)
- 中心(42880)
- 业大(42872)
- 研究所(42583)
- 江(42546)
- 农(42297)
- 北京(40077)
- 范(39193)
- 经(39035)
- 师范(38869)
- 院(35237)
- 州(35180)
- 经济学(34093)
- 农业(32968)
- 商学(32794)
- 基金
- 项目(206316)
- 科学(162904)
- 研究(153726)
- 基金(148796)
- 家(128549)
- 国家(127437)
- 科学基金(110643)
- 社会(95853)
- 社会科(90793)
- 社会科学(90765)
- 省(81249)
- 基金项目(79739)
- 自然(71907)
- 教育(70971)
- 自然科(70293)
- 自然科学(70277)
- 自然科学基金(69051)
- 划(67862)
- 编号(63438)
- 资助(60369)
- 成果(51207)
- 创(47039)
- 重点(45432)
- 部(45039)
- 发(43435)
- 课题(43375)
- 创新(43070)
- 项目编号(39937)
- 大学(39073)
- 教育部(39073)
- 期刊
- 济(126320)
- 经济(126320)
- 研究(87660)
- 中国(56841)
- 管理(46943)
- 学报(44117)
- 科学(41652)
- 财(39916)
- 教育(38495)
- 农(37671)
- 大学(33877)
- 学学(31578)
- 技术(27419)
- 农业(26644)
- 融(24105)
- 金融(24105)
- 业经(20877)
- 财经(20317)
- 经济研究(20130)
- 经(17280)
- 图书(16965)
- 科技(16367)
- 问题(15997)
- 技术经济(15270)
- 理论(14706)
- 业(14392)
- 现代(13655)
- 商业(13589)
- 实践(13580)
- 践(13580)
共检索到430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宏 王臣博 丁宁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推动力,而开放式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以国际大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推动形成中国经济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文章以中国2003~202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是否有助于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研究发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在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增加研发人员数量、提升研发投入水平以及促进技术进步从而促进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异质性检验表明,当企业为国有企业或处于社会营商环境更好或社会信任水平更高的地区时,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更显著。此外,进一步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速度与规模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在企业“走出去”背景下,文章研究结论为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朝均 王冬彧
理清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绿色创新间的互动关系对实现我国"绿色、创新、开放"三大理念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利用2004—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绿色创新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绿色创新,而对外商直接投资起到了抑制作用;绿色创新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促进作用,而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会显著地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但对绿色创新没有显著影响。此外,东、中、西部地区的结果与全国基本一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东丽 刘宏
对外直接投资是获取国际技术溢出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使用科技创新效率指标衡量创新能力,选取2008-2014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包络分析法测算创新效率,引入人力资本与国际研发溢出的交乘项构建国际R&D溢出模型,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OFDI国际研发溢出对中国创新效率的影响,并研究影响作用的地区差异。研究得出,人力资本与OFDI国际研发溢出的交乘项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OFDI的国际技术外溢效应依赖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吸收能力作支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东丽 刘宏
对外直接投资是获取国际技术溢出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使用科技创新效率指标衡量创新能力,选取2008-2014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包络分析法测算创新效率,引入人力资本与国际研发溢出的交乘项构建国际R&D溢出模型,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OFDI国际研发溢出对中国创新效率的影响,并研究影响作用的地区差异。研究得出,人力资本与OFDI国际研发溢出的交乘项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OFDI的国际技术外溢效应依赖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吸收能力作支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晶晶
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是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结合2002—2020年我国数字企业上市公司年报与中国创新专利研究数据库,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效应显著为正,且对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二,数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通过交易成本节约、市场规模扩张以及数字化升级机制的发挥驱动数字企业创新。第三,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行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小规模数字企业、非国有数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效应更为显著;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效应显著。因此,应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东道国数字平台,对接东道国数字标准与规则,切实把握全球数字市场机遇,合理布局数字企业“走出去”,以实现数字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文喆 李平
本文运用门槛检验方法,测度中国各地区基于经济发展、研发水平及人力资本水平的吸收能力情况。结果表明,GDP、人均GDP、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单一门槛,研发经费投入、研发投入强度存在双重门槛,人力资本存量存在三重门槛。吸收能力跨过一定门槛后,OFDI对中国部分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会显著提高。能够有效吸收OFDI母国技术创新效应的主要是部分东部沿海地区,而绝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省份仍未跨过吸收能力的高门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良谋 于也丁
本文从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背后的学习机制和知识利用过程出发,将开放式创新视为一种企业经营导向,同时构造了一种符合动态能力要求的开放式创新能力,并引入了组织学习理论,构建基于组织学习的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的关系模型,探索组织学习对开放式创新导向和开放式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组织学习通过影响开放度进而影响开放式创新导向,而开放式创新导向对开放式创新能力有积极影响,并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能力发挥着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晓艳
技术创新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地集群的发展证明集群提高了企业群体的创新力。本文以集群理论、技术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理论为基础,论述了企业集群与开放式技术创新的关系:相互需求、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理论机制——适应竞争、技术实践、网络外部性、路径依赖。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切实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理念、积极创建有利于形成开放式创新网络的企业集群环境、培育市场创新网络并重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等建议。
关键词:
集群 技术创新 开放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华 顾新 王涛
开放式创新集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于一体,对于促进合作研发与创新成果转化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创新主体间目标分歧、利益冲突等关系治理问题影响创新绩效与商业化成败,已成为制约开放式创新实践的主要障碍。基于"知识搜索→知识整合→商业化"的过程管理视角,考察了开放式创新关系治理问题的表现与产生机理,发现解决关系治理问题的关键是维护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间动态均衡,提出了以信任及关系规范为主体的关系治理机制理论框架,并从合作关系的内在规则与外在行为两个方面论证了关系治理机制的作用效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熙颖 蒋才芳
开放式创新是否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是学术界和企业关心的重要议题。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核心期刊的文献,以开放式创新概念内涵的研究为起点,对开放式创新的类型以及测量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其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机制和间接影响机制。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对开放式创新的衡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丰富。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企业绩效 研究综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凌云 李夏莲 高照军
从开放式创新视角讨论了二次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一个两阶段模型,阐述了内向型与外向型、二次创新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内向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二次创新;二次创新负向调节内向型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外向型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创新模式 创新绩效 二次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座铭 刘玮 易明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出现给我国企业提升其创新能力提供了契机。开放式创新的实施,使得企业能高效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构建新型创新体系、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提高了创新能力;但过度开放会增加企业的交易费用、过度依赖外部资源、提高核心技术泄露的概率,不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娟
技术创新来源于内源式创新和外源式创新,除自身研发投入外,外部技术的获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有什么影响?又如何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实现技术创新?本文利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2年到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细分行业上表现出差异;利用断点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影响,研究发现2009年后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该加快高科技产业走出去步伐,出台扶持政策,并且在模式上短期内优先选择跨国并购。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对外直接投资 高新技术产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东丽 刘宏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产能过剩,供需出现错配情况,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改革自生创新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系统论述对外直接投资(OFDI)国外和国内两个阶段的逆向技术溢出传导机制,针对O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选取19952014年数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实证分析表明,OFDI对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几种获取技术的路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均显著,但影响效果不同。国内研发和OFDI对创新作用的影响最大,进口的影响力度次之,引进外资(IFDI)对创新的提升作用最小。研究得出结论:OFDI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钰敏 周开拓 魏晓平
笔者利用我国2000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并进一步解析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只对国内模仿创新的能力存在逆向溢出效应,而对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能力均产生了抑制作用,最终对总体创新能力有抑制作用,但各层面的影响在统计上均不显著;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R&D基础水平等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不同的影响作用。基于实证的结果提出了鼓励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着力提升对外投资企业的全球学习能力、加强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对外投资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溢出效应 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