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9)
- 2023(9986)
- 2022(8692)
- 2021(7965)
- 2020(7059)
- 2019(16197)
- 2018(15914)
- 2017(31270)
- 2016(16797)
- 2015(19143)
- 2014(18702)
- 2013(18596)
- 2012(17439)
- 2011(15715)
- 2010(15940)
- 2009(15041)
- 2008(15170)
- 2007(13885)
- 2006(11813)
- 2005(10363)
- 学科
- 济(75718)
- 经济(75653)
- 业(56708)
- 管理(54890)
- 企(48669)
- 企业(48669)
- 方法(39694)
- 数学(35408)
- 数学方法(35163)
- 财(21902)
- 技术(18027)
- 中国(18010)
- 农(17801)
- 业经(15226)
- 务(14788)
- 财务(14765)
- 财务管理(14731)
- 贸(14474)
- 贸易(14467)
- 企业财务(14126)
- 易(14029)
- 地方(13408)
- 制(13221)
- 技术管理(12871)
- 学(12425)
- 农业(12018)
- 融(11657)
- 金融(11655)
- 银(11552)
- 银行(11526)
- 机构
- 大学(245734)
- 学院(243864)
- 济(107189)
- 经济(105199)
- 管理(99455)
- 理学(86545)
- 理学院(85712)
- 管理学(84539)
- 管理学院(84066)
- 研究(76664)
- 中国(58414)
- 财(49652)
- 京(49464)
- 科学(43840)
- 财经(39999)
- 所(37502)
- 农(36646)
- 经(36375)
- 中心(36328)
- 江(36306)
- 业大(33840)
- 研究所(33787)
- 经济学(33632)
- 北京(30933)
- 经济学院(30718)
- 财经大学(29770)
- 范(29417)
- 师范(29129)
- 农业(28911)
- 州(28668)
- 基金
- 项目(161132)
- 科学(128879)
- 研究(119110)
- 基金(118556)
- 家(101721)
- 国家(100872)
- 科学基金(88169)
- 社会(77485)
- 社会科(73721)
- 社会科学(73699)
- 省(63504)
- 基金项目(63126)
- 教育(56431)
- 自然(56206)
- 自然科(55028)
- 自然科学(55013)
- 自然科学基金(54122)
- 划(52930)
- 资助(48448)
- 编号(47529)
- 创(39171)
- 成果(38381)
- 部(37291)
- 重点(35934)
- 创新(35717)
- 发(34055)
- 教育部(32848)
- 课题(32745)
- 国家社会(32164)
- 人文(31867)
- 期刊
- 济(111081)
- 经济(111081)
- 研究(70391)
- 中国(45241)
- 财(40149)
- 管理(36557)
- 学报(33939)
- 科学(32187)
- 农(31343)
- 大学(26237)
- 教育(25387)
- 学学(24668)
- 融(23514)
- 金融(23514)
- 技术(22299)
- 农业(20814)
- 财经(20644)
- 经济研究(18600)
- 经(17708)
- 业经(17356)
- 问题(15149)
- 技术经济(14672)
- 贸(14043)
- 策(12571)
- 统计(12484)
- 科技(12412)
- 业(12348)
- 商业(12083)
- 国际(12055)
- 理论(11528)
共检索到354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青兰
文章使用2004—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国际研发技术溢出模型,考察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检验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吸收能力对这种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自主创新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以人力资本、研发强度、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为表征的吸收能力对不同地区的OFDI技术提升效应有着不同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青兰
文章使用2004—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国际研发技术溢出模型,考察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检验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吸收能力对这种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自主创新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以人力资本、研发强度、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为表征的吸收能力对不同地区的OFDI技术提升效应有着不同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对国内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余官胜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其能否促进国内技术创新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吸收能力视角出发通过机理分析和模型构建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国内技术创新的正反传导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当吸收能力较弱时,对外直接投资不利于国内技术创新;只有当吸收能力较强时,对外直接投资才能促进国内技术创新。此外,本文利用各地区人均GDP衡量综合吸收能力,通过面板数据回归验证了理论推断,并构建计数模型对实证研究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进一步地,考虑到技术创新过程存在规模经济的特征,本文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发现技术创新和吸收能力存在互补关系,表明技术创新本身也是吸收能力的构成部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娟 唐珮菡 万璐 庞有功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期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创新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但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娟 唐珮菡 万璐 庞有功
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近期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提升了我国创新能力,并考察不同地区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具有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包括: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都成立;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仍相对较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狄振鹏 李世美
通过梳理以往文献并采集我国2008—2017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异质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全国整体还是从分地区来看,OFDI均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国内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OFDI,且其仅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大;OFDI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模仿创新,说明OFDI的自主创新外溢效果更强;另外,研究还发现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力量相对薄弱,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高端科研人员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直接对外投资的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建清 周志林
选取1993—201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升级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对外直接投资能有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升级 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和中国企业竞争实力的迅速提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吸收外资国的同时,正在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会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未来的对外直接投资会对国内就业产生如何影响,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一部分学者的焦虑: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会降低我国国内就业水平?本文试图从微观基础出发,利用所得的有限资料,通过比较分析FDI型企业和非FDI型企业对国内就业的影响趋势,以及FDI对国内就业造成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用实证的方法来综合解析FDI对国内就业的最终影响。当然,由于受到资料所限以及其他未考虑到的因素影响...
关键词:
FDI 国内就业 替代效应 产出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罗丽英 黄娜
利用中国1985年~2006年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通过ADF检验和格兰杰检验,运用OLS实证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总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可以带动国内就业增长。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方面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变动的影响正向关,对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变动的影响负相关,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就业 就业结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梁少锋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验证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需求存在替代关系,通过面板数据模拟我国31个省市对外直接投资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间关系,发现地区间差异较大,提出了对地区有选择的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建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国内需求 内需 面板模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世海 陈光春
通过设定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的测度指标,基于198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并进行了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分析。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规模与产业升级的结构、效率因子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系数也反映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之间,在长期内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相互间的作用是有限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中的误差修正项小于零,说明存在由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调整的反向修正机制,然而调整幅度稍小,短期内各指标变量相互之间的影响难以确定,非均衡态成为常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梁少锋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验证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需求存在替代关系,通过面板数据模拟我国31个省市对外直接投资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间关系,发现地区间差异较大,提出了对地区有选择的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建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国内需求 内需 面板模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西部地区为吸引外资实施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在这种战略下,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却十分有限,虽然较以往相比,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总体有所提高,但这种提高是否是受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仍值得学术界认真思考。本文通过收集2004~2008年间我国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产生了负面效应。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自主创新 面板数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大勇
利用1992~2003年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等相关数据,就国际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提升效应。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 区域经济 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