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88)
- 2023(18191)
- 2022(15649)
- 2021(14547)
- 2020(12435)
- 2019(28284)
- 2018(28049)
- 2017(54239)
- 2016(29007)
- 2015(32548)
- 2014(32070)
- 2013(31407)
- 2012(29005)
- 2011(26165)
- 2010(26489)
- 2009(24415)
- 2008(23693)
- 2007(21006)
- 2006(18697)
- 2005(16614)
- 学科
- 济(133228)
- 经济(133102)
- 管理(88685)
- 业(83870)
- 企(72182)
- 企业(72182)
- 方法(55547)
- 数学(48336)
- 数学方法(47730)
- 中国(33788)
- 财(31655)
- 农(30437)
- 业经(29522)
- 地方(26989)
- 学(24456)
- 制(23693)
- 技术(22447)
- 贸(21499)
- 贸易(21483)
- 易(20829)
- 农业(20439)
- 务(19934)
- 理论(19878)
- 财务(19859)
- 银(19830)
- 财务管理(19819)
- 银行(19791)
- 行(18923)
- 企业财务(18860)
- 融(18802)
- 机构
- 大学(415904)
- 学院(413438)
- 济(177216)
- 经济(173651)
- 管理(166211)
- 理学(143490)
- 理学院(142002)
- 管理学(139592)
- 管理学院(138831)
- 研究(136560)
- 中国(103543)
- 京(87565)
- 财(81957)
- 科学(80243)
- 所(66645)
- 财经(65496)
- 中心(61670)
- 研究所(60203)
- 江(59733)
- 经(59431)
- 农(57981)
- 业大(57173)
- 北京(55679)
- 经济学(54143)
- 范(52535)
- 师范(52085)
- 院(49789)
- 财经大学(48719)
- 经济学院(48567)
- 州(48357)
- 基金
- 项目(275461)
- 科学(218039)
- 研究(204336)
- 基金(200724)
- 家(173063)
- 国家(171623)
- 科学基金(149067)
- 社会(130686)
- 社会科(124005)
- 社会科学(123969)
- 省(106751)
- 基金项目(106021)
- 自然(95267)
- 教育(94134)
- 自然科(93128)
- 自然科学(93106)
- 自然科学基金(91452)
- 划(89120)
- 编号(83398)
- 资助(82553)
- 成果(67504)
- 部(61198)
- 重点(60912)
- 创(59691)
- 发(58514)
- 课题(56585)
- 创新(55187)
- 国家社会(53953)
- 教育部(53367)
- 人文(52294)
- 期刊
- 济(197218)
- 经济(197218)
- 研究(126577)
- 中国(76481)
- 管理(64755)
- 财(62627)
- 学报(58892)
- 科学(55617)
- 农(51315)
- 大学(46147)
- 教育(44655)
- 学学(43353)
- 技术(38572)
- 融(37534)
- 金融(37534)
- 农业(35401)
- 财经(32879)
- 经济研究(32563)
- 业经(30719)
- 经(28262)
- 问题(25562)
- 技术经济(22604)
- 图书(20789)
- 贸(20501)
- 理论(20435)
- 统计(19950)
- 科技(19652)
- 商业(18890)
- 现代(18825)
- 策(18395)
共检索到615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邱喆成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对外投资与企业创新能力间的关系近年来逐步引起研究者关注。该文使用2004-2012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并就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创新能力提升间的关系,以及国有经济比重对两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研发资本溢出对我国的激进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此外,在国有经济比重较为显著的省份,研发资本溢出带来的创新能力提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分地区进行的回归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OFDI对渐进式创新能力和激进式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更符合模型的预测。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创新能力 国有经济比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效应;同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则没有对国内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沙文兵
笔者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利用2004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主要表现在创新水平较低的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方面。对创新水平较高的发明专利的影响则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部地区以发明专利为表征的国内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对中、西部地区及全国平均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对以发明专利为表征的国内创新水平则并无显著影响。三大区域在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投资主体类型及投资动机以及自主研发投入水平等方面的不同,是导致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创新能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桑瑞聪 岳中刚
文章利用1999~200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有明显的正面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上,对发明专利的授权量没有显著影响。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FDI对中国东、中部地区的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创新能力具有较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对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FDI 技术溢出效应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基伟 于中鑫
技术创新是经济与贸易内生型增长的核心环节。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对我国30省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市场开放程度、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和经费投入对技术创新能力都有正向影响,只不过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增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必须从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科研成果转化等环节上下功夫。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西部地区为吸引外资实施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在这种战略下,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却十分有限,虽然较以往相比,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总体有所提高,但这种提高是否是受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仍值得学术界认真思考。本文通过收集2004~2008年间我国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产生了负面效应。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自主创新 面板数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欣
文章基于江苏和浙江两省2007-2014年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测算两省各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测度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江苏和浙江两省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均未产生直接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对外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度等表征吸收能力的变量相结合时,对区域创新能力则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一步运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回归发现,两省的吸收能力变量基本都存在最低作用门槛。两省可结合各自吸收能力变量的门槛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鹏 张剑波
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代表的国际技术溢出和通过官产学研合作形成的本土创新能力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并不相同,现有的研究很少将两者做综合的比较分析。本文以2001—2010年我国十三省市的经济数据为基础,分别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和官产学研合作对新产品和专利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新产品产出促进作用明显,而对专利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官学合作、官研合作和产学合作不论对新产品产出还是对专利产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官产合作和产研合作对两类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茹兰
技术壁垒一旦形成并且实施,壁垒对进口产品就产生了明显的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的双重作用。即它既具有配额的数量控制作用,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价格调节作用,其作用类似于关税但有其特殊性,是一种复合机制。本文研究分析了技术壁垒引致出口产品价格变化的空间梯度场模型,并根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价格梯度的影响,提出了积极应对这种技术壁垒,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关键词:
技术壁垒 关税壁垒 价格梯度 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梅 金照林
利用2003-2008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及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对外投资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无显著正向影响,对外投资的积极逆向溢出效应还未显现。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对外投资对我国各省区的逆向溢出存在明显差异,对外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无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高水平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对外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国际R&D 吸收能力 逆向技术溢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琰欣 屈小娥 赵昱钧
基于区域创新系统和非线性的"双重维度",采用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结果发现:近十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逆向推动了区域创新效率水平的提升,这种积极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总体呈现出显著的"U"型非线性特征,且这种非线性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显著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还不太明显,中部地区甚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吸收能力显著地正向调节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只有当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等吸收能力水平达到一定条件时,才能最大限度地驱动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创新溢出;在"走出去"过程中,不断注重加强对外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金融支持和市场化进程等因素的深度融合,可能是新常态下广大中西部地区省份有效摆脱"走出去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以上结论的发现,对新常态下中国更好地提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创新效应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 赵恒园 李峰
利用2003—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从吸收能力视角实证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地区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显著为正,东北部地区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和资本密度2个吸收能力因素在对外直接投资对地区创新产出影响中存在双重门限效应,技术差距和市场化程度存在单一门限效应,且在研发投入强度、资本密度、市场化程度特征值跨越相应门限值,技术差距特征值低于相应门限值时,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效应明显加强。同时,各地区吸收能力因素特征值与相应门限值的距离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地区的资本密度特征值已跨越了相应门限值、技术差距特征值也已低于相应门限值,但部分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强度及市场化程度特征值仍处于门限值以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夏玲 王志华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3-2013年25个省份面板数据对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贸易结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贸易结构的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结构效应最为明显。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贸易结构 面板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创新能力——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水平的提升研究——理论与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能源价格波动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空间交互效应下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及技术创新——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进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基于我国1999~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与碳排放——基于我国2002-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基于1988~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