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39)
- 2023(15835)
- 2022(13769)
- 2021(12603)
- 2020(10656)
- 2019(24666)
- 2018(24029)
- 2017(47402)
- 2016(25173)
- 2015(28203)
- 2014(27870)
- 2013(27620)
- 2012(25072)
- 2011(22216)
- 2010(21927)
- 2009(19767)
- 2008(19107)
- 2007(16474)
- 2006(14090)
- 2005(11853)
- 学科
- 济(108649)
- 经济(108543)
- 管理(74314)
- 业(72114)
- 企(60111)
- 企业(60111)
- 方法(54642)
- 数学(48696)
- 数学方法(48149)
- 财(28726)
- 农(27165)
- 中国(25402)
- 业经(23369)
- 贸(22607)
- 贸易(22599)
- 易(22007)
- 地方(21187)
- 学(19467)
- 务(18664)
- 财务(18594)
- 财务管理(18554)
- 农业(18192)
- 企业财务(17689)
- 技术(17252)
- 制(16526)
- 理论(16109)
- 环境(15637)
- 和(15022)
- 产业(14742)
- 融(14033)
- 机构
- 大学(355964)
- 学院(354302)
- 济(148932)
- 管理(147152)
- 经济(146164)
- 理学(129658)
- 理学院(128396)
- 管理学(126240)
- 管理学院(125615)
- 研究(110922)
- 中国(80674)
- 京(72905)
- 科学(66550)
- 财(66496)
- 财经(55204)
- 所(52604)
- 业大(51929)
- 农(51896)
- 中心(51129)
- 经(50516)
- 江(48542)
- 研究所(48172)
- 经济学(46255)
- 北京(45105)
- 范(44079)
- 师范(43673)
- 经济学院(42323)
- 财经大学(41596)
- 院(41075)
- 农业(40714)
- 基金
- 项目(253383)
- 科学(201602)
- 基金(187265)
- 研究(184649)
- 家(161969)
- 国家(160721)
- 科学基金(140661)
- 社会(119338)
- 社会科(113532)
- 社会科学(113505)
- 基金项目(99607)
- 省(97688)
- 自然(91725)
- 自然科(89680)
- 自然科学(89663)
- 自然科学基金(88080)
- 教育(84987)
- 划(81839)
- 资助(77853)
- 编号(73879)
- 成果(57339)
- 部(56818)
- 重点(55880)
- 发(53258)
- 创(52986)
- 国家社会(49885)
- 教育部(49630)
- 课题(49590)
- 创新(49393)
- 人文(48787)
- 期刊
- 济(148478)
- 经济(148478)
- 研究(99491)
- 中国(57005)
- 学报(52568)
- 管理(51833)
- 财(50068)
- 科学(48656)
- 农(45310)
- 大学(41045)
- 学学(38891)
- 教育(33650)
- 农业(32015)
- 技术(31580)
- 融(26938)
- 金融(26938)
- 财经(26505)
- 经济研究(24801)
- 业经(24617)
- 经(22662)
- 问题(20201)
- 技术经济(17791)
- 贸(17726)
- 统计(17631)
- 理论(17058)
- 科技(16616)
- 图书(16308)
- 业(16276)
- 商业(16201)
- 策(16178)
共检索到491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春明 江小敏 李宏兵
本文将我国行业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匹配至微观个体层面,基于产业关联视角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水平溢出效应整体促进了员工工资水平的提升,且对高技能员工的提升作用更大,即存在技能工资溢价;但这种水平溢出效应同员工工资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其中低技能员工的拐点要小于高技能员工,但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还未达到这一拐点。进一步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前向溢出效应提升了下游行业员工工资水平,且对下游行业高技能员工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通过后向溢出效应却降低了上游行业员工的工资水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邱立成 王自峰
从相对要素禀赋的角度,来系统解析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存在着显著“工资溢出”效应,此效应在东部地区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但外国直接投资不是推动劳动力工资提高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在发展教育、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吸引外资等方面的政策对于大幅提升各地区的工资收入水平具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名义工资 工资溢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罗伟 刘晨 葛顺奇
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中国劳动力收入是衡量利用外资绩效的核心,也是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管理制度的关键。本文以制造业企业工资为切入点,从行业内工资溢出和行业间工资前后向关联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企业工资决定模型,区分了影响企业工资的技术外溢和市场竞争途径。研究发现,外资企业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的工资溢出和关联效应均显著小于0,其中通过市场竞争途径产生的负向工资效应远高于通过技术外溢途径产生的影响,对上下游企业的工资关联效应是对行业内企业工资溢出效应的数倍;工资溢出和关联效应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资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投资动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艳
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出口溢出效应,它带动了我国国内企业的出口。文章用行业面板数据证实,水平联系、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是外商直接投资出口溢出的重要渠道。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内企业、外资和行业,这些渠道的作用并不相同。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产业关联 国内出口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阚大学
文章利用2003-2008年度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但该效应均较小;二是东部地区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相对不足;三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范黎波 吴易明
尽管我国FDI在绝对值上有了很大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中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问题。文章运用2005~2008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FDI在中国的水平、前向和后向技术溢出关联效应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FDI的水平关联溢出效应为负,而行业间的垂直关联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这一结论对于外资引导与利用、相关产业政策的制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 随机效应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凯 张方
本文以2004~2020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使用SBM函数和GML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线性模型分析水平型FDI和垂直型FDI对绿色技术溢出的影响,最后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分析水平型FDI和垂直型FDI绿色技术溢出的合理环境规制区间,结果发现:(1)水平型FDI相较于垂直型FDI更能发挥出绿色技术溢出效应;(2)两类FDI对绿色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双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第一门槛之后,两类FDI均能发挥绿色技术溢出效应,但仅水平型FDI显著;而当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到第二门槛值后,水平型的FDI继续发挥显著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垂直型FDI由正向不显著的绿色技术溢出转为发挥出显著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引导和利用外资、制订相关政策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田朔
国际贸易不仅是商品和服务在国际间的交换,同时也为先进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提供了条件。目前,有关进口贸易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出口贸易与技术创新的研究相对薄弱。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研发活动的投入产出函数,运用中国2001~2007年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出口贸易通过技术溢出对行业的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贸易的水平效应对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向溢出的作用较不显著,但在考虑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后,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
关键词:
出口贸易 技术创新 水平溢出 垂直溢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平 随洪光
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签订以来,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作用更是日益显著。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1996-2005年15个行业的分析显示:高技术产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其中垂直溢出效应较水平溢出效应更为显著;现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抑制了高技术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和垂直溢出效应。上述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应以促进国内研发为出发点,兼顾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钊 杨红丽
现有实证研究发现FDI垂直溢出效应不仅可能为正,而且还经常出现显著为负的情况,但现有FDI垂直溢出理论却无法对此提供解释。文章基于产业链视角对FDI垂直溢出的理论机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认为当外资企业出现买方垄断或者卖方垄断的时候,就会对本土企业产生负向的联系效应。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文章借助产业链位置对FDI垂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当本土企业与较少的行业发生纵向贸易联系时,可供学习的技术更为单一且更容易受外资垄断优势的影响,FDI对本土企业的垂直溢出效应就会更小,甚至为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静娴 杨敏
以全球资源竞争为背景,选取2003~2010年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相关季度数据,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修正形式为基础,采用Johansen协整的方法,对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资源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非常小,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粗放式资源争夺阶段,无法有效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弱以及投机套利机制的广泛存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志坚 刘长庚
笔者基于2003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内资企业垂直专业化与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内资企业在垂直专业化中的低端锁定地位制约了生产率的提高,外资水平关联和后向关联阻碍了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前向关联促进了内资企业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的综合效应表现为水平关联且显著地提高了内资企业生产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显著地降低了内资企业生产率。内资小企业、出口企业和民营企业更易获得员工流动的益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钟昌标 黄远浙 刘伟
利用中国制造业1998—2007的面板数据,本文试图从外资溢出效应角度实证分析跨国公司在行业方面渗透的最佳水平。本文主要发现中国制造业外资存在水平与内资企业绩效之间呈非线性的而不是已有研究所发现的线性函数关系。当某一行业中外资竞争程度接近三分之二左右时,内资企业的绩效开始下降,表明负效应开始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非线性关系在低技术行业尤其显著;而在高技术行业,外资存在与内资企业绩效之间则呈现常规的线性关系。本文提出外商直接投资存在阈值效应,外资技术溢出阈值效应对东道国科学地制定利用外资的政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门槛估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钵 朱晓明
分析了跨国直接投资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建立了衡量技术溢出效应的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我国工业领域内跨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1993-2002年间,我国工业领域内的跨国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
跨国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效应 回归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利平
通过应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采用1985—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对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进行技术内生化分析,构建了四个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进步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率更高,但外资企业主要是通过提高自身生产效率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各地区的技术进步。外资对中国各地区的当地企业并没有产生明显技术溢出效应;相反,跨国公司对于中国东部地区本地企业技术创新有一定抑制作用。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 协整检验 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与垂直技术外溢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和我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实证研究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实证分析
技术融合式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驱动效应研究——基于垂直式知识溢出视角
国内投入、中间进口与FDI垂直溢出——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
FDI垂直溢出分解、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技术溢出效应对比研究——基于35个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行业和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