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157)
- 2022(967)
- 2021(1030)
- 2019(2280)
- 2018(2628)
- 2017(4373)
- 2016(2461)
- 2015(2487)
- 2014(2593)
- 2013(2272)
- 2012(1936)
- 2011(1792)
- 2010(1947)
- 2009(1935)
- 2008(2093)
- 2007(1608)
- 2006(1729)
- 2005(1625)
- 2004(1487)
- 2003(1403)
- 学科
- 济(8536)
- 经济(8515)
- 制(5626)
- 管理(4564)
- 体(4556)
- 体制(4180)
- 企(3576)
- 企业(3576)
- 业(3395)
- 中国(2954)
- 财(2864)
- 税(2735)
- 税收(2683)
- 收(2657)
- 银(2486)
- 银行(2486)
- 融(2465)
- 金融(2465)
- 行(2445)
- 业经(2270)
- 教学(2145)
- 财政(2015)
- 制度(2014)
- 度(2014)
- 教育(1993)
- 农(1965)
- 对外(1917)
- 关系(1692)
- 理论(1670)
- 地方(1597)
- 机构
- 大学(28017)
- 学院(27418)
- 济(13530)
- 经济(13281)
- 研究(12877)
- 中国(10045)
- 管理(8587)
- 财(8370)
- 所(6608)
- 理学(6599)
- 理学院(6508)
- 管理学(6434)
- 京(6412)
- 管理学院(6355)
- 科学(6169)
- 研究所(5735)
- 财经(5359)
- 江(5027)
- 中心(4972)
- 经(4851)
- 院(4710)
- 范(4611)
- 师范(4586)
- 北京(4553)
- 教育(4398)
- 经济学(4296)
- 省(4017)
- 财经大学(3846)
- 师范大学(3841)
- 社会(3790)
共检索到55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景宇 何淳耀
已有的研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之所以能够在经济转型和增长方面创造出"中国奇迹",是由于分权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分权改革自身并不一定产生出"趋好的竞争","中国奇迹"的取得是对外开放与分权改革形成良性互动的结果。但是对外开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分权改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因而调整分权改革政策,重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延续"中国奇迹"的必然举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程杭生 赵龙跃
评价与建议在评价部分,我尽量避免陷入关于经济改革目标的讨论,而认为改革就是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去增加社会福利,并维持较高的就业率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以减少社会成本。在建议部分,我将根据分阶段进行经济改革的方法,将其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长期的问题这里不作讨论,而留给未来的一代,由他们自己去做出抉择。中期目标(比如未来三年到五年)是我们能够考虑的,而短期任务是我们现在或将来一两年内所要做的。下面将分三个部分进行讨论:(1)外贸的组织结构;(2)外贸计划与限制;(3)外汇管理和外汇市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淼杰 王宾骆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工业实现了行业内和行业间的产业升级。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率明显提高,出口的产品专业化、差异化更加明显。这一经济现象可以有多种解释,但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递增无疑是最主要的两股动力。要保证中国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内继续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生产率,需要转换改革开放的思路,由"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转为"对外改革,对内开放"。对外改革主要出口目的国家,加强主要的自贸区建设;对内则开放国内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深化经济改革,实现产业提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振纲
新税制改革对外商的影响黄振纲我国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出台,199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税制,是建国以来历次税制改革中最广泛和最深刻因而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这次税制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需要,也是深化改革和与国际按轨的必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守昆
近20年来,税收在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税收的这一作用将更加重要。然而,我国运行中的税制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不进行深化改革,必将会制约对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小云
回顾历史,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世界各国人民给予中国人民以无私的支持与帮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一样,面临着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本国经济的共同任务。中国有责任、有义务支持被压迫民族和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勇
高质量“走出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基调经历了由“严格审批”“放松规制”再到“主动作为”的演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为特征的中国对外投资政策体系日趋走向成熟。从国内国际环境视角分析,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是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历史与现实经验。基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与社会发展基本矛盾关系变化的视角,分析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形成逻辑,可以发现:促进工业化发展与释放工业化产能是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内在宗旨之一,对外投资政策是国内市场化制度改革的线索之一,对外投资政策正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阶段,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特征为目标价值的多元化、体系功能的“综合优势”以及原则理念的“两个结合”。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建梅 黄梅波
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应满足援外工作的需要。随着中国对外援助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期。决策体制上,可设立独立的对外援助机构,完善对外援助部际协调机制;管理机制上,应创新现有对外援助管理机制,强化对外援助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并完善对外援助评估机制,加强与其他援助方的合作;保障机制上,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并完善对外援助统计体系,加强研究机构建设,并重视内外宣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陆磊 李宏瑾 苏乃芳
在对当前最优外汇储备估算方法进行简要述评之后,本文利用具有中国经济特征的开放条件DSGE模型,对中国最优外汇储备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对外支付和审慎预防性需求的最优规模,并从2014年开始向最优数量收敛。对不同改革情形下的最优外汇储备估计、外部需求脉冲响应和社会福利的比较分析表明,无论何种汇率安排,由于居民外汇资产配置效应和利率平价机制,资本开放下的最优外汇储备数量大多低于资本管制情形,经济在出现外部需求冲击时能够更迅速地恢复均衡,社会福利也明显高于资本管制情形;而且,资本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徐忠 张雪春 曹媛媛 汤莹玮 万泰雷
遵循市场化的发展理念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规律是我国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乃至成为全球投资者难以忽视的大型市场的关键所在。此外,会计、审计、金融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于降低国际投资人的成本、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也至关重要。当前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几乎完全接轨,所处的发展阶段必然需要一个稳步开放的金融市场,逐步融入国际金融秩序。这就需要进一步解决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建设形成与大国开放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在此背景下,应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尊重和遵循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注重顶层设计与统筹安排,加强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对外开放 金融基础设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蕴 连欣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这明确指出了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方向路径,为新征程上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启贤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筱丹 薛翠 温铁军
本文对中国改革以来对外开放的进程和内在逻辑的演变按照宏观经济背景进行梳理,认为:进入21世纪之前新中国的对外开放,大致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在资本短缺压力下改善外部资本获利条件的应变之策类似,其成败主要取决于制度成本能否转嫁;进入新世纪之初深化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化,则属符合规律的演变:三大差别—内需不足—国内产业过剩向国际市场释放,伴生国际资本在金融泡沫压力下向中国要素低谷的扩张。当前中国进入应对输入型通胀挑战的新阶段,亟需主动进行政策调整,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标志,表明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以资本逐利为主要动力、以资本的优化配置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的全球化,尽管大大提升了全球生产能力,但是却导致了全球收入分配、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严重失衡,金融泡沫化严重,全球化继续发展与全球治理结构缺失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需要转型。就中国而言,旧的"两头在外"的开放模式也难以为继。根据这一全球经济新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宏
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里,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始于1950年,独具特色。中国先后在94个国家建成各类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生产项目,向16个国家提供过一次性救灾或商品援助,累计派出各类援外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47万人次,受援国总计达110个。《中国对外援助的特色与改革方向》一文,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并就中国对外援工作的意义、特点、方式、问题以及改革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