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6)
- 2023(7632)
- 2022(6071)
- 2021(5505)
- 2020(4720)
- 2019(10766)
- 2018(10499)
- 2017(20334)
- 2016(10645)
- 2015(11745)
- 2014(11521)
- 2013(11588)
- 2012(10399)
- 2011(8949)
- 2010(9177)
- 2009(8827)
- 2008(8920)
- 2007(8182)
- 2006(7259)
- 2005(6956)
- 学科
- 业(70614)
- 企(67997)
- 企业(67997)
- 济(54873)
- 经济(54813)
- 管理(50827)
- 业经(24992)
- 方法(23710)
- 财(22361)
- 农(19073)
- 务(17385)
- 财务(17377)
- 财务管理(17366)
- 企业财务(16390)
- 数学(16149)
- 数学方法(16069)
- 技术(15517)
- 贸(15203)
- 贸易(15197)
- 易(14958)
- 农业(14451)
- 策(12221)
- 企业经济(11953)
- 出(11948)
- 划(11603)
- 制(11051)
- 和(11023)
- 经营(10900)
- 理论(10646)
- 技术管理(10617)
- 机构
- 学院(160167)
- 大学(153785)
- 济(75024)
- 经济(73958)
- 管理(71006)
- 理学(60825)
- 理学院(60384)
- 管理学(59891)
- 管理学院(59602)
- 研究(44451)
- 中国(37874)
- 财(35151)
- 京(30936)
- 财经(27876)
- 经(25379)
- 江(24994)
- 农(23895)
- 科学(23363)
- 经济学(22387)
- 商学(21750)
- 商学院(21567)
- 所(20858)
- 中心(20640)
- 经济学院(20466)
- 财经大学(20419)
- 业大(20021)
- 经济管理(19527)
- 州(19214)
- 北京(18908)
- 农业(18713)
- 基金
- 项目(100262)
- 科学(82485)
- 研究(76360)
- 基金(76140)
- 家(63727)
- 国家(63118)
- 科学基金(57855)
- 社会(52292)
- 社会科(49834)
- 社会科学(49822)
- 基金项目(40338)
- 省(39576)
- 自然(36274)
- 自然科(35567)
- 自然科学(35562)
- 自然科学基金(35040)
- 教育(33507)
- 划(30916)
- 资助(30295)
- 编号(30139)
- 业(29098)
- 创(24876)
- 部(22718)
- 成果(22349)
- 创新(22180)
- 国家社会(22063)
- 制(21583)
- 发(21524)
- 重点(21301)
- 人文(20801)
共检索到243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壮雄 董洁妙 郑童
基于2007—2013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和Aid Data数据,本文考察了出口网络和对外援助对企业出口目的国边际扩张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以往的出口网络会引导企业新进入出口目的国的方向,而政府的对外援助能放大出口网络的作用,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那些与其出口网络相近的受援国。区分不同类型的出口行为发现,出口网络和对外援助对存在边际扩张的企业的持续性出口和试探性出口行为都有显著影响,但在网络和援助的协同作用下,企业更倾向于在市场中建立持续性的出口关系。最后,本文发现,出口网络的导流作用会促使新出口商以更低的价格和更低的质量进入目标国,但对外援助可以部分缓解出口网络的负面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阎虹戎 张小鹿 黄梅波
文章利用2002~2014年中国对120个国家提供的援助与受援国出口数据,研究了中国对外援助对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受援国对华出口规模扩大,提高了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这对于提高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和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来说都是有利的,符合中国对外援助"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异质性检验发现: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符合受援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产品,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产品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但并未促进农产品等非制造业产品以及初级品和资源品等制造业产品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从而较为全面地驳斥了西方国家提出的"资源掠夺论"等负面观点;中国对外援助不仅促进了非洲国家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非洲以外其他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中低收入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中国"促贸援助"并未显著促进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受援国工业发展在中国对外援助促进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提升方面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
对外援助 受援国 出口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壮雄 董洁妙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3年海关数据考察了出口企业行业扩展边际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行业边际变动体现了企业在原有出口经验下追逐政策优惠与巩固市场优势的行为。当主营出口业务获得政策支持或具有市场优势时,企业会更专注于主营行业,反之则更倾向于扩张行业范围。从行业边际变动方向看,企业更倾向进入获得政策支持或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退出缺乏比较优势的行业。进一步,政策支持和比较优势的作用会受出口经验的制约;只有同企业出口行业关联度较高的行业,政策支持才能吸引企业进入和减少企业退出;企业更倾向进入关联度较低的优势行业,寻找差异化产品优势。此外,"政策迎合"行为主要发生在非外商独资出口企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楚仁 徐锦强 梁晶晶
随着我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逐年增加,中国援助对受援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研究中国援助对非洲国家出口结构的影响,本文利用2000—2013年的"AidData中国对非洲国家援助数据"、"BACI双边贸易数据"和"世界发展指数(WDI)数据"研究发现,中国援助使非洲受援国增加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宜的产品的出口比重,减少与其发展水平不适宜的产品的出口比重。因此,中国援助有利于非洲国家的出口结构朝着更加适宜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方向调整,有利于促进非洲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对非援助 出口结构 技术复杂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利平 邱穆青
本文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在企业-产品目的地-产品类别层面,基于出口特征考察了商业信用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我们的研究证实,商业信用对企业出口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随着出口目的地距离的增加以及空运出口比例的降低变得更为重要;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并未被银行融资所替代,且不受供应商来源、贸易形式以及供应商决策结算方式的影响,与目的地国家的金融发展程度及市场规模也不相关。本文的研究表明,商业信用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在于能有效地为出口扩张提供更多的营运资本融资。
关键词:
商业信用 企业出口 信贷约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菲 金祥义
本文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对民间借贷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企业面临着普遍的融资约束问题,民间借贷作为非正规金融的核心发展模式,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途径。同时,民间借贷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并且这一作用对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样本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民间借贷能够通过融资约束渠道和创新驱动渠道影响企业出口。进一步研究发现,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民间借贷能够为受正规金融排斥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此外,本文考虑多种稳健性检验并采用控制函数法解决因双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民间借贷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依然稳健。因此,政府应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同时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正规融资便利,从而促进企业出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克中 张文涛
发展援助为国际发展合作提供了融资,新兴经济体在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过程中提供了援助与贸易、投资相结合的新模式。本文基于中国对外援助和企业“走出去”的客观事实考察了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基准回归发现,中国的对外援助推动了总出口的增加,对总投资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考察出口和投资的结构,发现中间品出口和能源矿产投资受援助资金的影响较大。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援助资金对出口和投资的影响存在差异,官方发展援助对出口产生积极影响,而其他援助资金更有利于对外投资,并且,援助资金的影响在那些与中国发展合作联系密切的国家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部分发现,对外援助能够通过改善国家形象为出口和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推动企业“走出去”。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对外援助有益于受援国福利改善,也给我国带来了经济收益和回报,这些发现为中国继续参与国际发展合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撑。
关键词:
对外援助 国家形象 企业走出去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覃伟芳 陈红蕾
选取20022006年海关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对国内工业企业出口扩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营业额每增长1%,国内工业企业的出口增长约为0.08%。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外承包工程对企业所有制、出口目的国的发展水平、行业与工程承包业关联度的不同影响也不一样。具体而言,国有企业的引致需求贸易效应更大,而民营企业的成本克服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的贸易效应更大;对企业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大,引致需求贸易和成本克服效应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而发达国家的逆向技术溢出更为明显;
关键词:
对外承包工程 “走出去”战略 出口扩张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常青 许和连 肖生鹏
本文使用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全面深入地考察了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对企业出口市场扩张的微观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同一产品至同一市场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市场扩张的概率,同一HS4行业内的其他产品至同一市场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也在大多数情形下促进了企业出口市场扩张,其中,外资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同一地区范围内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关联企业的出口成功经验对企业出口市场扩张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对作用机制的检验表明,新企业-新产品-新市场、老企业-新产品-新市场、老企业-老产品-新市场出口关系下,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均可通过沉没成本共担、银行融资约束缓解、信息不确定性减少的机制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市场扩张的实现,但在老企业-老产品-老市场出口关系下关联企业的出口经验在三种机制下反而抑制了企业出口市场扩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金祥义 张文菲
医疗支出作为影响健康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因素,在后疫情时代,对企业构筑出口竞争优势和提高出口发展规模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中小微企业出口发展影响深远。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对医疗支出与企业出口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系统检验。理论上,健康人力资本是组成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模块,医疗支出的增加能够影响企业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进而对企业出口产生积极作用。实证研究发现,医疗支出发展能够产生显著的出口促进效应,提高企业的出口规模,但这一作用就不同样本分类存在着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文章从人口死亡率、营养健康程度等多个维度对健康人力资本进行衡量后,医疗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改善企业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增强企业出口的竞争优势,进而促进企业的出口发展。此外,文章在考虑计量模型设定、行业样本选取、宏观环境冲击、医疗支出构成等多方面的稳健性检验,并通过PSM分析、安慰剂检验、控制函数法来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医疗支出对企业出口的积极作用依然成立。文章研究是卫生经济学和国际贸易领域的一次有益融合,相关结论为支持我国卫生医疗和对外贸易发展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来自现实的有力证据。
关键词:
医疗支出 卫生保障 出口贸易 中小微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吉云 任康宁
除了直接从国外市场进口,企业也可以通过成为进口企业的客户而间接参与全球化分工,然而这一现象较少受到关注。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上市企业的供应商—客户数据,研究了供应商进口促进下游客户企业出口扩张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的进口可以显著促进下游客户企业出口,供应链关系的稳定程度可以正向调节这一影响;技术和经验的溢出是进口溢出的内在机制;当供应商的进口产品属于客户企业所处行业时,进口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制造业企业、中小企业和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更多享受到了供应商进口的供应链溢出效应。本文研究证实了国内生产关联在以进口推动出口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以主动扩大进口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新的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楚仁 梁晶晶 徐锦强 黄蕾
文章使用2000~2013年Aid Data数据库中的中国对非援助数据、BACI数据库中的中国对非产品出口数据、世界发展指数(WDI)数据库中的非洲国家经济社会相关指标,采用联合国大会投票数据中的非洲国家与中国投票相似度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对非援助对中国向非洲受援国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非援助会显著促进中国产品出口到非洲,且这样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共同实现的。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检验发现,中国对非援助会显著改善非洲国家的政府治理水平,进而使中国对受援国产品出口显著上升。该结论说明中国对非援助不但会提升非洲国家人民的福利水平,也会促进中国的产品贸易;对非援助实现了"双赢"局面,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张洪胜
我国在资本市场高度不发达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出口奇迹。本文从县级集群内部的商业信用视角对此提供一种解释。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显著促进企业出口扩张,主要是通过影响私营企业实现的,而且主要影响东部地区的企业出口。作用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不仅显著提高企业进入概率,而且提升企业出口水平。为了解决集群商业信用内生性可能导致的识别困境,根据企业是否变更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安慰剂检验显示,集群商业信用对加工贸易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这可以解释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私营企业虽然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难以从正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但依然实现了出口快速扩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张洪胜
我国在资本市场高度不发达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出口奇迹。本文从县级集群内部的商业信用视角对此提供一种解释。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显著促进企业出口扩张,主要是通过影响私营企业实现的,而且主要影响东部地区的企业出口。作用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不仅显著提高企业进入概率,而且提升企业出口水平。为了解决集群商业信用内生性可能导致的识别困境,根据企业是否变更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安慰剂检验显示,集群商业信用对加工贸易出口没有显著影响。这可以解释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私营企业虽然相对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砚 陆文香 姚磊
随着中国金融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其对制造业出口企业竞争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文章使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就金融业扩张对制造业出口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整体来看,金融业扩张会降低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即金融业过度扩张不利于制造业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分组检验表明,金融业扩张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内资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的消极影响更大;机制分析显示,金融业扩张通过"生产率效应"和"工资成本效应"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加成率;进一步使用分位数回归和替代变量回归等方法的估计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
关键词:
金融业扩张 企业加成率 生产率 工资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