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6)
2023(14098)
2022(12017)
2021(10880)
2020(9403)
2019(21781)
2018(21011)
2017(40898)
2016(21884)
2015(24477)
2014(24414)
2013(24547)
2012(23344)
2011(21051)
2010(21525)
2009(20037)
2008(19798)
2007(17945)
2006(15857)
2005(14473)
作者
(64331)
(54352)
(53901)
(51814)
(34960)
(26178)
(24660)
(20855)
(20353)
(19264)
(18651)
(18155)
(17553)
(17329)
(17214)
(16868)
(15931)
(15846)
(15745)
(15517)
(13544)
(13345)
(13183)
(12505)
(12358)
(12170)
(11979)
(11764)
(11063)
(10639)
学科
(114669)
经济(114562)
管理(58923)
(57843)
方法(47755)
(46106)
企业(46106)
数学(42751)
数学方法(42383)
中国(26328)
(25960)
(25165)
地方(24670)
(22190)
(22181)
贸易(22179)
(21555)
业经(19797)
(17941)
农业(16994)
(15828)
金融(15825)
地方经济(15214)
(15051)
财务(15018)
财务管理(14975)
(14863)
银行(14831)
企业财务(14248)
(14242)
机构
大学(325628)
学院(320283)
(147626)
经济(144838)
管理(119661)
研究(115958)
理学(102481)
理学院(101258)
管理学(99570)
管理学院(98964)
中国(87164)
(68493)
科学(67607)
(66777)
(59169)
研究所(53385)
(53331)
财经(53129)
中心(51903)
(48689)
(48369)
经济学(48112)
业大(45302)
经济学院(43401)
北京(43211)
农业(41738)
(41596)
(41462)
师范(41067)
财经大学(39563)
基金
项目(209316)
科学(165793)
基金(155813)
研究(149825)
(136991)
国家(135639)
科学基金(115561)
社会(98871)
社会科(94042)
社会科学(94012)
基金项目(81599)
(78755)
自然(73892)
自然科(72253)
自然科学(72227)
自然科学基金(70972)
教育(68712)
(67009)
资助(64965)
编号(57413)
(48109)
重点(47583)
成果(47432)
(45276)
(42494)
国家社会(42477)
教育部(41584)
科研(40374)
课题(40297)
创新(39883)
期刊
(166058)
经济(166058)
研究(100777)
中国(61955)
(52998)
学报(51376)
(47564)
科学(46541)
管理(44594)
大学(39101)
学学(36823)
农业(31781)
(31089)
金融(31089)
教育(28583)
经济研究(28259)
财经(28023)
技术(26756)
(24221)
业经(22588)
问题(22014)
(21153)
国际(19067)
(18176)
技术经济(17816)
统计(17335)
世界(17200)
(15242)
(14974)
商业(14293)
共检索到493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者聪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7个非洲国家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和空间模型,检验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对外承包工程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方面。对外承包工程具备异质性特征,受自然资源禀赋和政府管理质量调节影响呈现不同,具体体现在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相同,与中低收入国家相反。从地域上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经济增长效应受自然资源和政府管理调节作用,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与北非地区效果相反。就空间距离而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具备空间溢出性效应,即对外承包工程能够提升相邻地区的经济增长,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显著且为正。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闻鹤  常志朋  宫晓虹  
"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促进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沿线国家多变的制度环境为其增加了不确定性。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的空间关联特征,利用2006~2017年我国对沿线54个国家的承包工程数据,首先使用超效率SBM-DEA模型测度其经济效益,然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东道国制度环境对其影响方式。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对沿线各国的承包工程经济效益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空间分布不均衡;政府效率、营商自由度、贸易自由度、投资自由度、法律完善度和产权保护等制度因素会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经济效益产生促进作用,而政治不稳定并不会对其经济效益产生抑制作用;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对承包工程经济效益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进而从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并拓展东道国市场、构建对外承包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对外承包工程相关法律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邹宗森  郭昌明  冯等田  
本文考察了1996—2018年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变动和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变动显著影响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且存在门限效应,人民币升值能增加进口,贬值则抑制进口;实际汇率变动幅度低于门限值时对进口的影响明显超过高于门限值时产生的影响;中国自沿线国家进口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表现出集聚性,在选择邻接矩阵、地理距离逆阵和经济距离矩阵作为权重矩阵以及在模型中引入因变量时间滞后效应后结论依然稳健。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同时应充分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注重优化贸易结构和区域布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志东  高洪玮  
本文利用2007—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的金融生态数据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采用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贸易矩阵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东道国周边国家金融发展对我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了不同维度的金融发展在国家和地区间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受到东道国金融生态状况的影响,还与周边国家金融生态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关。此外,东道国及其周边国家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会因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的差异而呈现异质性,具体表现在金融生态内部的不同维度、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地区。本文首次从金融生态视角出发,分析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在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关系和贸易联系的基础上,引入东道国周边国家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加全面地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发展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杰  任德孝  刘倩  
跨国经济具有高度的空间依赖和关联关系。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传统的FDI溢出效应模型中引入空间加权变量,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探索FDI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中国对外投资在其中的角色。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表现出联动特征;FDI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FDI对地理距离相近或经贸联系紧密的地区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影响程度上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更强烈,也强于本地溢出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吸引的FDI中,来自中国的投资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增长,而对于其他地区经济影响不显著,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尚未释放出显著的跨区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华英  
随着"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共同发展重大倡议的提出,近年来,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区域合作投资建设当中。随着沿线国家FDI的不断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GVAR模型,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姬超  
基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两部门模型,刻画了中国不同所有制类型资本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的差异化行为逻辑。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前提条件是要素价格正确反映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现实中,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支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本的相对价格,诱使中国资本尤其是国有资本偏向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导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的收入增进效应、就业改善效应、制度进步效应逐渐下降甚至消失,该结论在控制沿线国家发展阶段以及进行分样本检验时依然稳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严佳佳  林毓鑫  何睿清  锜小芳  钟莉雯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相较于已有文献大多从供给方视角出发,文章创新性地从需求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对ODI的需求出发,结合引力模型和时变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东道国自身投资需求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东盟、欧盟、金砖国家以及拥有自然资源的中东国家应该成为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的优先方向和重点地区。据此,结合沿线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冰  王晓芳  
文章通过构建东道国金融生态评价体系及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考察了2007~2016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的投资导向及效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在该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以资源导向型为主,市场导向显著于国际关系导向。而OFDI在该区域存在效率损失,东道国经济、政治及信用环境的改善使其面临更多的市场竞争,对OFDI效率的负向作用显著大于金融环境对OFDI效率的正向作用。结合脱钩指数的分析来看,当OFDI与该地区经济的关联程度越高,效率水平也就越高。而中国在资源丰富、市场购买力强,国际关系友好的国家中的OFDI效率更高。因此,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加强与市场、资源等导向特征明显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将有利于提升中国的OFDI效率。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春阳  卢德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致力于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影响。利用2003年到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和差分GMM方法,本文发现:第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不但能在短期内改善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还能在长期中提高制度质量的均衡水平。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资源较丰裕国家的制度正效应更为强劲,特别是在"政府效能"、"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三个领域,从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升  张俊龙  
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活跃因素,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研究表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既受到投资母国制度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东道国制度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水平如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治理指标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构建计量分析模型,从制度综合表现以及腐败控制、政府效率、监管质量、法治规则等六个细分维度实证研究了东道国制度水平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道国制度综合表现及其六个细分维度均对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有正向影响。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应评估东道国的制度水平,充分了解东道国风险情况,提升对外直接投资质量。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春阳  卢德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致力于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影响。利用2003年到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和差分GMM方法,本文发现:第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不但能在短期内改善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还能在长期中提高制度质量的均衡水平。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资源较丰裕国家的制度正效应更为强劲,特别是在"政府效能"、"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三个领域,从而有助于资源型国家摆脱"资源诅咒"。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效应,评估"一带一路"建设的绩效和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志新  黄海蓉  林立  
选取"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贸易开放与碳排放、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将沿线国家按地域进行分组,并运用固定(随机)效应模型、系统GMM方法进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符合"贸易有益论",贸易开放最终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EKC曲线呈"N"型,即经济增长最终会污染环境;能源结构及工业化水平等因素会导致沿线国家碳排放加剧,不过,技术进步会有效减少碳排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卫  曹小曙  李涛  高兴川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探讨了开放度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24%,总体上,开放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存在倒U形影响。分时段来看,2000—2008年开放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2008年以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分区域来看,开放度对中东欧、独联体、南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较大,而对中亚、西亚-北非的正向影响较小。分不同经济水平国家来看,呈纺锤体形影响,即开放度对中高收入国家影响较大,而对高收入和中低及以下收入国家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广军  黄亮雄  黄兴  
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采用2003年~2012年64个沿线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的关系。首先以主成分法构建基础设施评价指数来衡量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发现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正不断完善,区域差异在缩小;再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增长1%,即能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0.01%,中国投资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2%;最后通过检验中介效应模型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效应约有30%是通过完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来实现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