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6)
2023(9836)
2022(7990)
2021(7108)
2020(6224)
2019(13598)
2018(13722)
2017(25731)
2016(13626)
2015(15227)
2014(15297)
2013(15163)
2012(13752)
2011(12105)
2010(12401)
2009(12052)
2008(12449)
2007(11508)
2006(10288)
2005(9759)
作者
(39010)
(32848)
(32775)
(30921)
(21127)
(15368)
(14736)
(12579)
(12252)
(11780)
(11376)
(10930)
(10807)
(10550)
(10240)
(9848)
(9781)
(9568)
(9381)
(9379)
(8202)
(8027)
(7912)
(7550)
(7533)
(7390)
(7226)
(7169)
(6457)
(6451)
学科
(78693)
(73527)
企业(73527)
管理(64865)
(63691)
经济(63573)
(27288)
业经(25942)
方法(25813)
(22292)
技术(20032)
(19616)
财务(19593)
财务管理(19572)
企业财务(18559)
(18119)
数学(18022)
数学方法(17910)
农业(16423)
中国(14127)
(14018)
(13399)
(13060)
技术管理(12506)
体制(12500)
(12249)
理论(12148)
(11383)
贸易(11377)
企业经济(11160)
机构
学院(208849)
大学(203922)
(94584)
经济(92958)
管理(86982)
理学(74156)
理学院(73553)
管理学(72873)
管理学院(72464)
研究(63684)
中国(51838)
(46953)
(41926)
财经(36405)
科学(33849)
(33384)
(32927)
(32389)
(30916)
中心(29135)
经济学(28756)
业大(27215)
研究所(27091)
财经大学(26596)
北京(26170)
经济学院(26000)
商学(25758)
商学院(25540)
(25490)
农业(25098)
基金
项目(130016)
科学(105158)
研究(99957)
基金(96625)
(81662)
国家(80893)
科学基金(72135)
社会(66683)
社会科(63385)
社会科学(63371)
(51323)
基金项目(50808)
教育(44731)
自然(44282)
自然科(43305)
自然科学(43296)
自然科学基金(42626)
(40891)
编号(39541)
资助(38201)
(32746)
(31880)
(31511)
成果(31510)
(29840)
重点(28626)
创新(28529)
国家社会(28210)
(27835)
课题(26746)
期刊
(112053)
经济(112053)
研究(63505)
中国(42554)
(41596)
管理(39172)
(32022)
科学(26036)
学报(24252)
技术(22126)
农业(21959)
(20844)
金融(20844)
大学(20315)
业经(19737)
学学(19466)
财经(19240)
教育(17430)
经济研究(17004)
(16616)
问题(14448)
技术经济(14139)
(13675)
财会(12418)
(12296)
世界(11556)
现代(11551)
国际(11193)
会计(10454)
科技(10311)
共检索到323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漓江  李长英  
对外开放是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决策。然而,对外开放是否缩小了中美两国的技术差距。本文采用1998—2011年中国制造业最为细分的4位码行业数据,考察了贸易开放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不利于缩小中美技术差距,进口贸易显著缩小了中美技术差距,FDI对中美技术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从影响渠道来看,进口贸易的竞争效应比溢出效应更能缩小中美技术差距; FDI的竞争效应缩小了中美技术差距而溢出效应扩大了中美技术差距;贸易开放和FDI通过资源再配置和降低融资约束缩小了中美技术差距;贸易开放和引进外资对于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的影响作用及影响渠道不同,具有比较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飞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制造业技术差距,并对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结果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在1995~1998年期间出现短暂缩小,但1999~2009年期间技术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分行业看,中国的资源、能源等垄断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大,而消费品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小。利用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制度环境,特别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制度改革并未有效促进信息技术进步进而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在中国加入WTO后显著缩小了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并未有效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而且,随着人均GDP的上升,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并未呈现收敛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飞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制造业技术差距,并对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结果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在19951998年期间出现短暂缩小,但19992009年期间技术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分行业看,中国的资源、能源等垄断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大,而消费品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小。利用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石慧敏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一般均衡的框架之下,运用1997—2014年中美两国的投入产出、贸易和工资数据,本文定量考察了中美制造业产品的双边贸易同美国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关系。结果发现,美国从中国的净进口对美国制造业非熟练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扩大存在影响,但影响幅度较小,贸易并不是引起相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唯一原因。但随着中美双边制造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美中贸易对美国工资差距的影响可能越来越大,以保护非熟练劳动力为名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限制的呼声将会更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怡  王洪亮  王晓青  
选取1998—2006年中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结合劳动力供需的对外开放影响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就对外开放对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全国样本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缩小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与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则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在分地区讨论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缩小作用要大于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倒"U"型关系的实证结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建东  马骁  秦芹  
关于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有关低保研究的信息,但是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否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即使有些文献提及低保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却没有深入分析二者的关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如何影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仍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空白点。这不仅关系到低保对城镇居民收入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华广敏  
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中美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投入率和需求率,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将制造业效率分解为国内增加值效率和进口产品效率,立足于制造业国内增加值效率,分析中美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低端制造业增加值效率比美国高,而美国高端制造业增加值效率比中国高。为此,中国应借鉴美国高端产业经验,采取加大高端产业的政策支持,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等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申亮  董千里  刘睿君  
鉴于从物流业发展来解释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这一角度存在的一些缺陷,文章在综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观点。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贸易开放度和国际投资开放度作为对外开放门槛变量,证实了其在物流业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这一运行机制上存在着非线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间,贸易开放度作为门槛,二者作用机制表现出了"倒U"型的相关关系;国际投资开放度作为门槛,二者作用机制表现出了显著的"逐步减弱"型相关关系,与理论和经验判断相一致。由于对外开放门槛效应的存在,系统、动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燕梅  
随着商品、技术和投资等方面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制造业日益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即使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国家仍然是最重要的经济利益主体,由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制造业对外开放必然会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深刻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山  张若  
贸易成本的变化是影响制造业空间聚集的重要因素;区域对外贸易成本的差异,促进了国内制造业向沿海地区聚集;区域市场的分割削弱了“国内市场效应”,致使制造业聚集呈现低水平特征。提高内地开放程度、缩小地区间外贸成本差距和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降低区际贸易成本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玉林  谷军健  
研究目标:测度和比较中国与美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研究方法:从生产制造环节的生产效率、出口贸易环节的价值获取能力与技术含量三个角度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总体TFP增长率高于美国,存在追赶效应,但金融危机后TFP增长率下降形势严峻,追赶效应衰弱;中国TFP仍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且金融危机后差距有拉大趋势,2014年制造业总体是美国的39.89%,高技术产业仅为美国的37.6%;中国制造业GVC经济地位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但始终低于美国;随着行业技术密集度提高,美国经济地位指数上升,而中国呈下降趋势,中国高技术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于制造业总体;增加值出口视角下中国制造业技术复杂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始终低于美国、德国和日本;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高于德国和日本,但低于美国。研究创新:从生产制造和出口贸易两个环节,首次采用全要素生产率、全球价值链经济地位与增加值视角下的技术复杂度测度制造业发展质量。研究价值:为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提供精准政策依据,为认识中美贸易摩擦提供关键线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盛朝迅  黄汉权  
受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各项主要成本迅速上升,与美国相比的综合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导致部分美国制造业"回流"和我国部分制造业投资流向美国,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培育形成较大制约。下一步,应高度重视中美制造业成本变化趋势,采取积极措施切实降低制造业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同时,要下大气力"提效率",夯实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在降成本的同时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如虚  李峥  
文章从政策环境、技术创新与应用、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市场开发四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迅速发展、并长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文章认为,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采用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方式,以人为本,不断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同时,在政策方面要扶持核心产业、保护国内资源;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加大科研力度,提升创新质量;在人才方面,要提高教育质量,鼓励留学人才归国、吸引海外高技术人才来华发展;在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长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美国提出并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在我国投资的美国企业出现回流迹象。其中,不仅包括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而且包括体育用品、家居用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2011年底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报告称,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中国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正在迅速削弱,未来5年美国自华进口30%的份额都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彭晖  王哲  康利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的方法度量评价指标,分析中美制造业整体及细分行业的成熟水平差距。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数相对于美国在不断改善,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赶超美国,而协调水平指数严重偏斜并在危机爆发后出现下降。细分行业对比中,中低技术制造发展度高,这与中国的比较优势和战略选择相符。协调水平评价中,低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优于美国,一方面是由于体量小,发展速度保持稳定;另一方面是中国的产业链完整,分工程度高,使得产业间的关联性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