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8)
2023(15995)
2022(13793)
2021(13138)
2020(10968)
2019(25737)
2018(25311)
2017(48391)
2016(25938)
2015(29133)
2014(28777)
2013(28191)
2012(25708)
2011(22951)
2010(22400)
2009(20326)
2008(19483)
2007(16306)
2006(13931)
2005(12081)
作者
(70673)
(58996)
(58350)
(55805)
(37422)
(27983)
(26673)
(23276)
(22441)
(20515)
(19973)
(19882)
(18528)
(18347)
(18221)
(17888)
(17561)
(17230)
(16778)
(16728)
(14379)
(14287)
(13958)
(13370)
(13174)
(13089)
(12828)
(12695)
(11764)
(11486)
学科
(106010)
经济(105899)
管理(71529)
(67947)
(55045)
企业(55045)
方法(51131)
数学(45499)
数学方法(44947)
中国(29277)
(27452)
(26160)
业经(22204)
(20958)
贸易(20945)
(20672)
(20455)
地方(19850)
农业(18623)
(17347)
(16242)
财务(16173)
财务管理(16140)
(15874)
环境(15852)
技术(15670)
理论(15559)
企业财务(15283)
(15213)
银行(15174)
机构
大学(358094)
学院(353717)
(149940)
经济(147184)
管理(143360)
理学(125366)
理学院(124073)
管理学(121900)
管理学院(121276)
研究(119919)
中国(90408)
(75826)
科学(72128)
(65601)
(57952)
中心(54450)
财经(53684)
研究所(53273)
(53138)
业大(51509)
(49342)
北京(47921)
(47567)
经济学(46212)
(45474)
师范(45068)
(44174)
经济学院(41865)
农业(41455)
财经大学(40463)
基金
项目(251176)
科学(198836)
基金(185402)
研究(184049)
(161593)
国家(160334)
科学基金(138551)
社会(117780)
社会科(111788)
社会科学(111761)
基金项目(97875)
(94324)
自然(89721)
自然科(87702)
自然科学(87681)
自然科学基金(86109)
教育(84087)
(80336)
资助(76849)
编号(74007)
成果(59126)
(56537)
重点(55832)
(53065)
(52161)
国家社会(49698)
课题(49689)
教育部(49023)
创新(48723)
科研(48256)
期刊
(152220)
经济(152220)
研究(103621)
中国(62637)
学报(54079)
管理(51563)
科学(50712)
(48894)
(47358)
大学(42056)
学学(39400)
教育(36633)
农业(33696)
技术(30726)
(27993)
金融(27993)
经济研究(26054)
财经(25501)
业经(23521)
(21873)
问题(19965)
图书(19024)
(18081)
(17494)
技术经济(16940)
理论(16792)
科技(16494)
世界(16159)
统计(16074)
(15433)
共检索到505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何元庆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先测算出1986—2003年各省域经济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然后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国际进出口及FDI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出口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进口负向影响技术效率,FDI的影响不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有轻微的负向影响,进口对二者具有小幅度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FDI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进口。综合来看,对外开放能够促进TFP的增长,但是其影响只有人力资本正向效果的十分之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瑾  刘文革  周钰迪  
针对中国绿色经济持续增长问题,本文结果表明,全国整体而言第三产业发展对绿色增长有促进作用,对外开放对绿色增长有负面作用,但是区域差异较大:第三产业发展对东部地区绿色增长正效应最显著,开放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负向影响,其中对中部地区的负效应系数最大,中部地区"污染避难所"的环境成本转移效应明显,要避免污染产业的进一步转移,中西部地区可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工业型绿色经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立茹  王分棉  
本文利用2004-2012年28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对外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对品牌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对外开放度、经济增长和市场规模都对品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对外开放度对品牌成长的间接影响,选取对外开放度作为经济增长和市场规模的门槛变量,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测算了对外开放度对品牌成长间接影响的门槛水平,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对品牌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单一门槛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使开放利益在地区间的分配趋于合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五七  武戈  
在考虑能源与碳排放的全要素分析框架下,通过测算1998-2010年省际工业绿色TFP增长来源发现:中国工业绿色TFP整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省际工业绿色TFP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整体上拖累了工业绿色TFP增长;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技术效率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技术进步对工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据此,在发挥技术进步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同时,更需要重视技术效率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汪建新  黄鹏  
文章使用1999~2007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开放对中国劳动分配比例的影响,主要研究发现为:对外贸易对中国的劳动分配比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是就外商直接投资来说,在控制了对外贸易和其他变量之后,它对劳动分配比例并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FDI对劳动分配比例的影响取决于工资竞争效应和技术租金效应的变动。其他变量对对外开放的影响因地区而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谢建国  吴国锋  
采用1978年-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文章研究了对外贸易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对外贸易对西部地区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而东部最小;文章的结果同时显示,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FDI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具有非线性效应。文章的结果表明,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的投资仍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潘凤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庄腾飞  
本文在三个前提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并由此建立了两个计量模型,通过对中国14个省区1991至2003年的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得出在转型经济时期的中国,公共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公共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呈现非常弱的正相关关系。实证检验结果的政策意义在于,(1)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公共支出仍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效应。(2)有关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并发挥好公共支出中转移性支出的功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劳动收入份额的稳定性是宏观经济模型的关键基础,同样也是个人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下,探寻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动因对现阶段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有偏技术进步的视角,我们提出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假说,并采用中国2000—2012年省际地区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要素替代增长效应显著,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提高使技术进步越来越偏向资本,进而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恶化了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最终对步入高等收入国家产生阻力。上述结论在进行了变量内生性问题和滞后效应、异常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健。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应进一步通过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等途径构建有效的驱动组合,尽快实现由要素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猛  杨先明  
劳动收入份额的稳定性是宏观经济模型的关键基础,同样也是个人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背景下,探寻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动因对现阶段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有偏技术进步的视角,我们提出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假说,并采用中国2000—2012年省际地区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要素替代增长效应显著,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提高使技术进步越来越偏向资本,进而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恶化了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最终对步入高等收入国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雅静  张庆君  
以经济增长中的收敛性理论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收敛性问题:通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我国省际间σ趋同情况进行分析;并在MRW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省际间以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内部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之间经济并不存在绝对收敛,即落后省份经济的增长并不比发达省份快;但是存在条件收敛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诚颖  徐向阳  陈锐  陈建青  
文章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贷款规模这一众所周知的金融变量并没有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反而起到了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性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各个源泉——资本存量、TFP和储蓄率——来实现的。稳健性检验也表明了贷款规模对我国GDP增长和TFP增长的负向影响这一结论的可靠性。综合分析可知,我们一致看好的金融手段并没有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的金融制度安排已经影响到了TFP的积累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