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6)
2023(14412)
2022(12614)
2021(11865)
2020(10116)
2019(23590)
2018(23641)
2017(46080)
2016(24525)
2015(27846)
2014(27820)
2013(27411)
2012(25075)
2011(22509)
2010(22366)
2009(20465)
2008(19709)
2007(16849)
2006(14624)
2005(12470)
作者
(68572)
(56860)
(56552)
(53794)
(36091)
(27218)
(25866)
(22472)
(21466)
(19957)
(19212)
(18867)
(17787)
(17723)
(17553)
(17135)
(17003)
(16911)
(16228)
(16225)
(13890)
(13780)
(13652)
(13012)
(12798)
(12642)
(12503)
(12421)
(11397)
(11050)
学科
(98032)
经济(97920)
管理(69950)
(67451)
(54353)
企业(54353)
方法(48516)
数学(42639)
数学方法(42093)
(27492)
中国(26793)
(26780)
业经(20877)
(20416)
贸易(20408)
(19925)
(18745)
地方(18076)
(18034)
农业(17990)
理论(15938)
(15935)
银行(15902)
(15650)
金融(15648)
(15555)
财务(15485)
(15462)
财务管理(15449)
技术(15355)
机构
大学(350125)
学院(347318)
(143006)
管理(141412)
经济(140082)
理学(123419)
理学院(122172)
管理学(120131)
管理学院(119506)
研究(110916)
中国(82636)
(73158)
科学(66335)
(66055)
财经(53723)
(53409)
中心(50310)
(49799)
业大(49775)
(48982)
研究所(48707)
(47233)
北京(46053)
(44872)
师范(44499)
经济学(43518)
(40784)
财经大学(40332)
经济学院(39568)
农业(38993)
基金
项目(239600)
科学(188875)
研究(177863)
基金(174754)
(150704)
国家(149475)
科学基金(129345)
社会(112282)
社会科(106467)
社会科学(106440)
基金项目(93013)
(91980)
自然(83356)
教育(82131)
自然科(81411)
自然科学(81391)
自然科学基金(79903)
(77658)
编号(73560)
资助(72120)
成果(59085)
(53854)
重点(52853)
(50526)
(49699)
课题(49298)
教育部(46794)
创新(46352)
国家社会(46117)
科研(45945)
期刊
(148825)
经济(148825)
研究(102197)
中国(56794)
管理(50483)
学报(50458)
(48125)
科学(47065)
(44192)
大学(39320)
教育(36993)
学学(36930)
农业(31183)
技术(30255)
(28975)
金融(28975)
财经(25344)
业经(24888)
经济研究(24468)
(21577)
问题(20477)
理论(17772)
图书(17531)
(17484)
技术经济(16464)
实践(16270)
(16270)
商业(16187)
国际(15935)
科技(15884)
共检索到491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邵建春  
对外开放是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格兰杰原因,两者存在协整关系。就经常项目而言,出口贸易有利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改善,而进口贸易则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二者的净效应表现为对外贸易恶化了我国的收入分配。就资本金融项目而言,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减轻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则不利于本国的收入分配平等,两者的净效应为外商直接投资活动有益于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改善。人民币汇率上升导致了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瑾  
本文采用我国1991~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就收入不平等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进出口的增加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均导致了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提高。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将进口和出口的影响区分开来,本文分别分析了进口和出口对各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进口能够显著提高各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而出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收入不平等。文章最后就对外开放对我国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枫  孙文远  
本文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在将劳动力划分为低、中、高技能三类的基础上,选取亚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发展中国家1960-2005年的数据,建立非平衡面板模型,分析两地区的开放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亚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确实对国内收入不平等起到推动作用。目前的开放有利于中等技能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发展中国家,而不利于低技能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总体的贸易依存度对拉美不平等的推动作用更大,但外资对亚洲不平等的推动作用更大;制造业出口倾向于扩大拉美国家的收入差距而缩小亚洲国家的收入差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超  
本文采用我国1985-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就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是一种倒"U"形的关系。1985-2004年对外贸易拉大了我国的收入不平等,之后则缩小了收入不平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外贸易与收入不平等成倒"U"形关系的成因,并就今后发展对外贸易与缩小收入不平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锦春  谢建国  
通过构建一个三期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了二元经济背景下人口结构变迁与城乡收入分配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影响。使用1989~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命题的检验结果表明,无限劳动力供给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是造成我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重要原因,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难以调控这种持续性的经常项目失衡。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经常项目出现顺差的局面仍将持续,但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嬗变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这一问题将有所缓解。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茜倩  
贸易开放与国民收入及其分配的关系历来是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领域。由于传统理论在解释现实问题时存在局限性,一些贸易可能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新渠道引起了更多关注,主要包括异质性、离岸外包、隐性契约以及劳动力市场等。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表明,新的研究模型设定更贴合现实,研究内容也有所拓展,研究角度更多从宏观向微观转变,从异质性、隐性契约等角度展开的研究将是未来主要方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海云  石小霞  
文章初步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并将收入不平等和收入极化增长作为收入分配的两种表现形式,结合中国200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收入不平等和收入极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和收入极化增长;第二,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贸易结构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和收入极化增长;第三,对外直接投资通过金融发展加剧了收入极化增长,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明显。为此,应拓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和进入方式,建立地区间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扩大教育投入,提供就业再培训;完善金融体制,引导资金流向资金匮乏地区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范从来   刘晓辉  
近20年来,金融开放对收入不平等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金融开放的定义和测度、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金融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渠道以及汇率和汇率改革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四个方面梳理了金融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研究文献。通过对近20年来上述四个方面研究的系统梳理和归纳,本文立足中国现实,进一步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未来应着力加强中国的案例研究、外汇市场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的研究以及中国的制度特征和双循环格局下金融开放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雷欣  陈继勇  覃思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开放和技术创新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各国内部的收入分配模式。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开放与技术创新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进而选取多维开放度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了开放和创新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投资开放与政府开放有助于缩小收入不平等;金融开放与社会开放会扩大收入不平等。此外,贸易开放、金融开放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会进一步加剧收入不平等;而社会开放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则能够显著缩小收入不平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江春  吴宏  
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导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是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失衡。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收入分配的失衡,即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过高且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且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二是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失衡,即中国的生产要素没有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则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还将持续下去。这意味着,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国际收支本身,而是要在制度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即通过"对个人放权让利"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并以此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姚健  臧旭恒  
本文采用CFPS 2010—2018年数据,考察了中国家庭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第一,收入不平等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趋势,而消费不平等在平稳中有上升趋势。第二,消费对持久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均存在部分保险。第三,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之间演变趋势的不同步可以通过这一时期收入冲击的持续程度和消费保险程度来解释。进一步分析表明,转移支付、耐用品交易和家庭资产在应对收入冲击时起着重要的保险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卜振兴  刘晨妍  
我国居民的整体收入差距多年来位于警戒线水平以上,收入差距问题较为突出。地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近年来出现缩小趋势,但是不平等程度依然很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财政金融视角对我国收入不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包括:扩张性货币政策、刚性兑付、价格管制、税收结构和公共财政支出等。结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为我国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加深了对于不平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研究结论对于研究收入差距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文  刘汉成  
文章基于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CFPS数据库构建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收入不平等与居民金融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居民的金融行为,提高其进入金融市场的概率以及程度;收入不平等在两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了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缓解了地区收入不平等状况,使得更多居民拥有闲置资金进入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进一步分析发现,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均能促进居民金融行为,但覆盖广度对居民金融行为的影响更加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居民的金融行为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波  胡宗义  龚志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以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为基础,对机会不平等的测度方法进行重构,再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样本,测度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并识别其主要成因。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度为23.61%;性别、原生家庭环境和地区差异是导致收入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性别和原生家庭环境差异对“70后”的影响尤为突出;对于女性而言,原生家庭环境差异是导致收入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以实证结论为基础,结合当前收入分配中的突出问题,从保障女性就业权利、基于需求的生命周期特征对收入进行“逆周期”调节和建设全国就业统一大市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权衡  
无论是从中国目前财政收入分配制度的种种体制性缺陷和矛盾来看,还是从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要求来看,中国都需要启动和加快新一轮税制改革。这种改革要以建立中国的公共财政体制为导向,最终通过实施以公共财政为目标的政策框架,来推动和完善中国的社会政策,构建起适应社会政策发展的财政分配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