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6)
- 2023(10241)
- 2022(8484)
- 2021(7589)
- 2020(6014)
- 2019(13533)
- 2018(12968)
- 2017(24178)
- 2016(12685)
- 2015(14018)
- 2014(14035)
- 2013(13795)
- 2012(13084)
- 2011(12122)
- 2010(12664)
- 2009(11922)
- 2008(11142)
- 2007(10036)
- 2006(9238)
- 2005(8822)
- 学科
- 济(61694)
- 经济(61649)
- 业(37126)
- 管理(34710)
- 企(29235)
- 企业(29235)
- 中国(26536)
- 融(26205)
- 金融(26204)
- 地方(24431)
- 银(24153)
- 银行(24144)
- 行(23600)
- 农(16934)
- 方法(15945)
- 业经(15648)
- 制(13740)
- 地方经济(13400)
- 数学(13389)
- 数学方法(13274)
- 财(12853)
- 农业(12322)
- 发(11355)
- 贸(11335)
- 贸易(11320)
- 中国金融(11158)
- 易(10917)
- 环境(9886)
- 技术(9510)
- 学(9329)
- 机构
- 学院(181349)
- 大学(177080)
- 济(79676)
- 经济(77888)
- 研究(67886)
- 管理(65525)
- 中国(58000)
- 理学(54423)
- 理学院(53719)
- 管理学(53007)
- 管理学院(52635)
- 科学(38596)
- 京(38501)
- 财(36394)
- 所(34137)
- 中心(32119)
- 研究所(30591)
- 江(29254)
- 财经(27934)
- 农(27161)
- 范(26129)
- 师范(25893)
- 经(25120)
- 北京(25054)
- 院(24734)
- 州(24730)
- 经济学(24622)
- 经济学院(22071)
- 银(21948)
- 业大(21755)
- 基金
- 项目(113365)
- 科学(89956)
- 研究(88066)
- 基金(79842)
- 家(68327)
- 国家(67679)
- 科学基金(57993)
- 社会(56482)
- 社会科(53808)
- 社会科学(53799)
- 省(46057)
- 基金项目(41298)
- 教育(39027)
- 划(38039)
- 编号(36896)
- 自然(33972)
- 自然科(33148)
- 自然科学(33144)
- 自然科学基金(32528)
- 发(32068)
- 资助(31939)
- 成果(30295)
- 课题(26733)
- 发展(26629)
- 重点(26355)
- 展(26173)
- 创(24527)
- 部(24010)
- 国家社会(23264)
- 创新(22920)
共检索到303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宇辉
加入WTO后,沿海地区部分城市的金融业将率先对外开放,本文以广东为研究对象,总结其改革开放的经验,诠释广东省“十五”期间的部分发展策略,提出要控制金融市场化进程和银行业改革的次序、商业银行的效率是政府管理金融效率的体现、金融业应对对外开放的关键在于化解金融风险等观点,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的障碍与战略,指出市场准入与退出、监管有效性衡量、利率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全面监管等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所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对外开放 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田华
1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与主要特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大体上始于清朝后期的洋务运动(十九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当时,清政府的洋务派在东南地区集中建造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由此在东南沿海以及长江沿岸少数城市开始形成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心。其后,随着西方列强加紧在中国的扩张,外国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并主要集中在运输便利、农业发达、经济上比较富庶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天津、青岛、辽宁中南部,使得中国工业的发展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分布上都显示出明显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特征。直至1949年,中国地区经济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徐忠 曹媛媛 汤莹玮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路径与发达国家不同,亟需通过进一步开放推动基础性制度的完善,推进金融市场更高层次的开放。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将外资机构引进来或国内机构走出去;二是根据金融市场发展规律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尊重并适应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最终实现与国际市场的融合,这是更高层次的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建立并发展起来的,遵循市场化的发展理念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规律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关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徐忠 张雪春 曹媛媛 汤莹玮 万泰雷
遵循市场化的发展理念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规律是我国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乃至成为全球投资者难以忽视的大型市场的关键所在。此外,会计、审计、金融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于降低国际投资人的成本、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也至关重要。当前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几乎完全接轨,所处的发展阶段必然需要一个稳步开放的金融市场,逐步融入国际金融秩序。这就需要进一步解决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建设形成与大国开放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在此背景下,应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尊重和遵循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注重顶层设计与统筹安排,加强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对外开放 金融基础设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苏宁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更加透明,开放步伐更加稳定有序,扩大了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范围。在银行业方面,按照承诺开放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业务限制,完全取消了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在证券业方面,不仅严格履行了关于证券业开放的有关承诺,而且在进一步扩大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方面进行了探索。在保险业方面,地域和业务范围已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在金融市场方面,积极引进国际金融机构,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文章提出,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先进的金融技术、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设计理念,加快推动了国内金融全方位的创新进程,一是促进国内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二是...
关键词:
金融业 对外开放 金融服务 金融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成思 朱越腾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机制蕴涵着金融改革中深层次的利益集团问题。本文基于中国贸易和金融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机制,在区分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与竞争指标基础上,运用2000-2009年中国分省数据对利益集团理论进行了间接和直接检验。结果显示,利益集团理论在间接和直接检验中都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即单独贸易开放或金融开放都难以撼动利益集团对金融效率和竞争的阻碍,只有同时推进贸易和金融开放,才可能削弱利益集团的垄断格局,提升金融效率和竞争力。虽然贸易和金融同时开放对金融规模有所抑制,但这种抑制效应与利益集团理论的本
关键词:
贸易开放 金融开放 金融发展 利益集团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成思 朱越腾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机制蕴涵着金融改革中深层次的利益集团问题。本文基于中国贸易和金融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机制,在区分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与竞争指标基础上,运用2000-2009年中国分省数据对利益集团理论进行了间接和直接检验。结果显示,利益集团理论在间接和直接检验中都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即单独贸易开放或金融开放都难以撼动利益集团对金融效率和竞争的阻碍,只有同时推进贸易和金融开放,才可能削弱利益集团的垄断格局,提升金融效率和竞争力。虽然贸易和金融同时开放对金融规模有所抑制,但这种抑制效应与利益集团理论的本质内涵并不矛盾,而是反映了不同国家企业结构和金融结构方面的差异。总之,当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同时推进到一定程度时,利益集团对金融发展将从抵制转为支持,这种支持对中国经济与金融改革至关重要。
关键词:
贸易开放 金融开放 金融发展 利益集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朱越腾 芦哲
本文研究中国对外开放是否以及如何影响金融发展。文章分别使用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指标度量对外开放度,通过分省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0~2009年期间对外开放是否影响中国的金融发展程度。为确保分析结果具有稳健性,文章引入规模、效率和竞争等细化指标度量我国金融发展的不同层面。实证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的提升并未对我国金融发展带来显著推动作用,反而呈现抑制效应。本文认为,我国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不相协调,金融结构与贸易结构不相匹配,从而造成对外开放反向抑制金融发展的结果。
关键词:
对外开放 金融发展 贸易开放 金融开放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徐忠 张雪春 曹媛媛 汤莹玮 万泰雷
遵循市场化的发展理念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规律是我国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乃至成为全球投资者难以忽视的大型市场的关键所在。此外,会计、审计、金融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于降低国际投资人的成本、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也至关重要。当前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几乎完全接轨,所处的发展阶段必然需要一个稳步开放的金融市场,逐步融入国际金融秩序。这就需要进一步解决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建设形成与大国开放经济地位相适应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在此背景下,应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尊重和遵循国际市场规则和惯例,注重顶层设计与统筹安排,加强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对外开放 金融基础设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通过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和转移升级等方式推动产业集聚。借助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2005-2015年面板数据,对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集聚的作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融合与对外开放均对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产生了显著推动作用,在政府干预行为的支持下这一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二者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产业集聚产生了不同的作用结果:在中、上游地区两者均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下游地区在区域融合对其起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外开放表现出抑制作用。最后提出,各地区应当合理协调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实施开放战略,利用产业政策更好地促进产业集聚。
关键词:
区域融合 对外开放 地区保护 产业集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刚 魏修建 解芳
准确评估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面板数据熵权法以及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44个指标,测度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8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考察了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较低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对外开放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后,提出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体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网络设施联通对接等建议,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志秀 葛翔宇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金融集聚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周边地区则不显著;对外开放水平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对本地区则是负作用。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直接效应中金融集聚和政府干预显著而对外开放不显著;间接效应三个变量都显著;总效应和分解效应都呈现金融集聚效应大于对外开放而小于政府干预的趋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方 曹文婷
由于国家(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利用1995—2013年中国—东盟10个样本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总体上有助于金融发展;金融开放会促进金融机构发展,但对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不确定;银行集中度的下降能促进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显著促进金融发展,而制度质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出现不确定性的原因不仅在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更在于其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之间的不协调(结构不匹配)。因此,中国—东盟各国应积极推动贸易开放,适度金融开放并逐渐消减利益集团的阻挠,提高金融开放与贸易开放的协调性,并加强金融合作,以促进各国金融发展及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方 曹文婷
由于国家(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利用1995—2013年中国—东盟10个样本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总体上有助于金融发展;金融开放会促进金融机构发展,但对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不确定;银行集中度的下降能促进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显著促进金融发展,而制度质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出现不确定性的原因不仅在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更在于其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之间的不协调(结构不匹配)。因此,中国—东盟各国应积极推动贸易开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