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0)
- 2023(11035)
- 2022(9145)
- 2021(8851)
- 2020(7445)
- 2019(17339)
- 2018(16923)
- 2017(31657)
- 2016(16622)
- 2015(18653)
- 2014(17951)
- 2013(17614)
- 2012(15874)
- 2011(14091)
- 2010(13338)
- 2009(11909)
- 2008(11263)
- 2007(9040)
- 2006(7487)
- 2005(6473)
- 学科
- 济(71474)
- 经济(71404)
- 管理(44593)
- 业(42756)
- 方法(36981)
- 数学(34129)
- 数学方法(33746)
- 企(33185)
- 企业(33185)
- 中国(21621)
- 农(18183)
- 财(17966)
- 贸(15906)
- 贸易(15897)
- 易(15659)
- 业经(13577)
- 农业(12246)
- 制(11167)
- 务(10382)
- 财务(10346)
- 财务管理(10321)
- 学(10164)
- 银(10097)
- 银行(10085)
- 地方(10039)
- 融(9933)
- 金融(9932)
- 企业财务(9833)
- 环境(9728)
- 技术(9718)
- 机构
- 大学(226508)
- 学院(222017)
- 济(105170)
- 经济(103770)
- 管理(90751)
- 理学(79767)
- 理学院(79026)
- 管理学(77784)
- 管理学院(77354)
- 研究(74720)
- 中国(58499)
- 京(46426)
- 财(44569)
- 科学(41493)
- 财经(37117)
- 中心(35229)
- 经济学(34799)
- 经(34436)
- 所(34259)
- 经济学院(31560)
- 研究所(31530)
- 农(30359)
- 业大(30030)
- 北京(28894)
- 江(28382)
- 财经大学(28233)
- 院(27411)
- 范(26472)
- 师范(26225)
- 商学(24617)
- 基金
- 项目(160495)
- 科学(129437)
- 基金(122917)
- 研究(117404)
- 家(107098)
- 国家(106322)
- 科学基金(92901)
- 社会(79715)
- 社会科(76007)
- 社会科学(75993)
- 基金项目(64077)
- 自然(58552)
- 自然科(57340)
- 自然科学(57326)
- 省(57141)
- 自然科学基金(56344)
- 教育(53591)
- 资助(50648)
- 划(49741)
- 编号(45267)
- 部(37697)
- 国家社会(35797)
- 重点(35588)
- 成果(35450)
- 创(33844)
- 发(33529)
- 教育部(33372)
- 人文(31966)
- 创新(31803)
- 科研(31451)
共检索到315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汪建新 黄鹏
文章使用1999~2007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开放对中国劳动分配比例的影响,主要研究发现为:对外贸易对中国的劳动分配比例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是就外商直接投资来说,在控制了对外贸易和其他变量之后,它对劳动分配比例并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FDI对劳动分配比例的影响取决于工资竞争效应和技术租金效应的变动。其他变量对对外开放的影响因地区而异。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劳动分配比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姜磊 张媛
文章分析了对外贸易对劳动分配比例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6-2006年期间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对外出口对不包括三大直辖市的26个省级单位的劳动分配比例产生了正面影响,对外进口则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对外出口和对外进口的劳动生产率效应和就业效应有所不同。东部地区的估计结果与不包含三大直辖市的26个省级单位的估计结果类似,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没有对劳动分配比例产生显著影响。对外贸易对所有29个省级单位劳动分配比例的总效应为正。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姜磊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分配比例的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并运用1996-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一个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分配比例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巨大就业压力、不断提高的劳均资本和人力资本、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该结果对不同的模型设置和样本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就业压力和劳均资本对劳动分配比例的负面影响在低发展水平组更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瑾 刘文革 周钰迪
针对中国绿色经济持续增长问题,本文结果表明,全国整体而言第三产业发展对绿色增长有促进作用,对外开放对绿色增长有负面作用,但是区域差异较大:第三产业发展对东部地区绿色增长正效应最显著,开放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负向影响,其中对中部地区的负效应系数最大,中部地区"污染避难所"的环境成本转移效应明显,要避免污染产业的进一步转移,中西部地区可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工业型绿色经济。
关键词:
绿色增长 开放程度 区域差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智楠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重点领域,中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制造业领域既往的对外开放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局。基于1987-2016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在对外开放的几项指标中,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进口虽然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均产生了显著的正面作用,但对以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占比为表征的制造业结构升级产生了负面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建议未来的对外开放重点应该从数量扩张转向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的全面主动型对外开放,从侧重加工型制造业转向以创造型制造业为主,倾斜性引导外商投资流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加快推动"出口替代"战略及拓展中高端海外市场领域,推进"中国创造""智能制造"及"互联网+制造"战略的实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对外开放程度作为门槛变量,探讨在不同发展阶段服务业发展水平同国民经济发展效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能够产生稳健的外溢效用,其背后的渠道包括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供就业岗位、与工农业形成互动等方面。在服务业发挥外溢效应过程中,对外开放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而且发展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对服务业发挥外溢效应的调节功能存在显著差别。
关键词:
服务业 外溢效应 面板门槛回归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全红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因素,并运用1993-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造了一个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要素替代弹性、二元经济引发的巨大就业压力和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这些发现意味着,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可能进入上升通道,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重视劳动者利益的政策调整则有助于加快这一进程。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二元经济 刘易斯拐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扬波
笔者从劳资利益分配框架的视角出发,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要素分配份额的因素,通过建立数理分析模型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7年~2008年的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各因素对劳动报酬份额比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提高的资本产出比、资本增强型的技术进步、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以及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吕品 郑莉峰 周焱彬
通过采用中国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劳动报酬占比决定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开放对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开放对提升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有积极影响,其中出口的作用最显著,从区域来看,对外开放对东部地区提升劳动报酬占比的作用最为明显。因此,要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应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合理引进外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劳动报酬占比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何元庆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先测算出1986—2003年各省域经济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然后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国际进出口及FDI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出口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进口负向影响技术效率,FDI的影响不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有轻微的负向影响,进口对二者具有小幅度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FDI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进口。综合来看,对外开放能够促进TFP的增长,但是其影响只有人力资本正向效果的十分之一。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曹淑江 张晶
合理确定教育资源和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分配比例,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中必须做出的一个重要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战略、财政分权程度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投资占教育总投资的内部分配比例具有不同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高等教育投资占教育投资的比例就越高。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取赶超发展战略的国家的高等教育投资比例比较高,发展战略越是偏离本国的资源比较优势,高等教育投资比例就越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新宇 蔡佳怡 万孟泽
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新动力与新机遇。本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推动本地与邻近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强劳动力流动与谈判力量来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受到的影响效应较大。因此,应不断夯实劳动力流动基础、激发劳动力流动活力、拓展劳动力流动空间,弥补数字鸿沟,激发数字经济红利,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市场分割 数字经济 数字鸿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收入差距 区域经济 商品贸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收入差距 区域经济 商品贸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文章基于1988-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对外开放与地区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贸易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就业率的提高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且外资依存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就业率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就业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分析认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剧了各区域收入差距。因此,必须重视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使开放利益在地区间的分配趋于合理。
关键词:
对外开放 收入差距 区域经济 商品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劳动力工资上涨的生产率促进效应再检验——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金融开放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机制探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中国出口波动的地区差异性及成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再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劳动保护强度测度*——基于1994-2016省际面板数据
对外开放、贸易商品结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工资差距——基于劳动力供需模型的实证检验
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中国29个省区面板数据检验
中国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投资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检验
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了中国国内创新能力吗?——基于2004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