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56)
- 2023(19901)
- 2022(16829)
- 2021(15814)
- 2020(13331)
- 2019(30710)
- 2018(30319)
- 2017(57702)
- 2016(30979)
- 2015(34909)
- 2014(34595)
- 2013(34242)
- 2012(31192)
- 2011(28030)
- 2010(27808)
- 2009(26046)
- 2008(25948)
- 2007(22651)
- 2006(19971)
- 2005(17924)
- 学科
- 济(130659)
- 经济(130478)
- 业(106186)
- 管理(102300)
- 企(93311)
- 企业(93311)
- 方法(59889)
- 数学(49172)
- 数学方法(48585)
- 财(39168)
- 农(38084)
- 业经(35387)
- 中国(34666)
- 贸(29819)
- 贸易(29802)
- 易(28980)
- 制(27962)
- 务(26456)
- 财务(26379)
- 财务管理(26335)
- 农业(25828)
- 企业财务(24932)
- 地方(23285)
- 学(23256)
- 理论(22863)
- 技术(22512)
- 和(22163)
- 划(20371)
- 体(20317)
- 银(19874)
- 机构
- 大学(445696)
- 学院(445086)
- 济(188211)
- 经济(184562)
- 管理(178499)
- 理学(154304)
- 理学院(152677)
- 管理学(150210)
- 管理学院(149390)
- 研究(147011)
- 中国(113385)
- 京(94271)
- 财(87670)
- 科学(86811)
- 所(72084)
- 财经(70047)
- 农(69360)
- 中心(65964)
- 研究所(65208)
- 江(64402)
- 经(63845)
- 业大(63130)
- 北京(59447)
- 经济学(57252)
- 范(55637)
- 师范(55178)
- 农业(54170)
- 院(53617)
- 财经大学(52036)
- 经济学院(51667)
- 基金
- 项目(298336)
- 科学(236893)
- 研究(220863)
- 基金(219680)
- 家(189923)
- 国家(188336)
- 科学基金(163457)
- 社会(142093)
- 社会科(134772)
- 社会科学(134739)
- 基金项目(115745)
- 省(113905)
- 自然(104861)
- 自然科(102475)
- 自然科学(102450)
- 教育(100880)
- 自然科学基金(100644)
- 划(95440)
- 资助(90301)
- 编号(89057)
- 成果(72111)
- 部(67115)
- 重点(66113)
- 创(63294)
- 发(62959)
- 课题(60480)
- 国家社会(59260)
- 创新(58672)
- 教育部(58324)
- 制(57433)
- 期刊
- 济(206534)
- 经济(206534)
- 研究(133259)
- 中国(83069)
- 财(69676)
- 管理(69296)
- 学报(64750)
- 农(64155)
- 科学(62081)
- 大学(50966)
- 学学(48110)
- 教育(44786)
- 农业(44400)
- 技术(39204)
- 融(39003)
- 金融(39003)
- 财经(34915)
- 业经(34183)
- 经济研究(33191)
- 经(30022)
- 问题(27644)
- 贸(25462)
- 业(24912)
- 技术经济(22693)
- 国际(22323)
- 世界(21242)
- 现代(20884)
- 理论(20158)
- 科技(20077)
- 版(20063)
共检索到658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立国 刘宇娜
对外开放中,对外贸易是其主要内容,与一国或地区内部制造业区域集聚之间关系的研究属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研究的新论题,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对外开放是塑造国内产业地理的重要力量,对外贸易作为对外开放中的重要力量,产业自身的特征也与其地理分布密切相关。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经济转型逐步引入了市场竞争和全球化力量,对外贸易已逐渐成为国家间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无论是在国别尺度还是在小范围地域尺度,生产地理的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制造业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作为"松脚型"产业,在市场、政府和全球化力量下不断实现空间重组,对外贸易能促进制造业产业的地理集中度,也是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丹萍 毛江楠
文章以中国15个制造业1999-2008年的数据为对象,以反映制造行业国际竞争力的RCA指数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以衡量行业地理集聚度的C4指数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利用固定影响的变系数模型对C4指数与RCA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对于近90%的制造行业而言,两者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文章提出了如何通过发展产业集聚提升制造业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山 张若
贸易成本的变化是影响制造业空间聚集的重要因素;区域对外贸易成本的差异,促进了国内制造业向沿海地区聚集;区域市场的分割削弱了“国内市场效应”,致使制造业聚集呈现低水平特征。提高内地开放程度、缩小地区间外贸成本差距和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降低区际贸易成本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制造业聚集 贸易成本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辉煌 杜运苏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行业绩效的影响,通过选择价格成本差距衡量行业的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进口贸易对我国市场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的价格成本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市场竞争程度较弱的行业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国内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越弱,进口贸易的负面效应越大;而出口贸易的扩大对我国制造行业的价格成本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进口贸易 出口贸易 市场绩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红 卢现祥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40年。我国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走向有选择的制度性开放,再到全面制度性开放,我国对外贸易制度也跟随对外开放的步伐,由数量控制型制度走向规制型制度,再到中性开放型制度阶段。以开放促发展、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行经济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坚持国际化、法制化方向改革对外贸易制度是我国对外开放及对外贸易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进入到完善中性开放型贸易制度阶段,还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内统一市场和法制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竞争秩序和营商环境,以及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伟丽 袁畅
文章基于产品内贸易理论视角,针对深圳市制造业中13-42类产业,与《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相协调,利用Hummels(2001)提出的垂直专业化概念,通过分析《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企业月度数据和深圳海关的宏观数据,得到各产业和深圳市的VS和VSS值,对深圳市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进行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国伟 彭秋莲
尽管中国制造业产品市场的卖方集中度在不断提升,规模报酬越来越明显,但是本文的实证研究却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强,从而有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改善。对外贸易扩大是中国制造业竞争增强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 国际贸易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永明 李娑
对外贸易开放和对内区际开放存在互动作用与互补效应。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把对外贸易开放与对内区际开放统一起来,构建全要素生产率内生化模型。基于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利用1998-2015年省级层面的制造业数据,研究对外贸易开放和对内区际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正向影响,并且二者对于促进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具有相互促进效应。此外,两者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存在着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对内区际开放和对外贸易开放对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比对中西部内陆地区更大;对外贸易开放对低端技术制造业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中高端技术制造业的正向影响,对内区际开放对中高端技术制造业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端技术制造业的正向影响。当前,我国需要打破地域间分割,促进区域间合作,同时深化对外开放发展战略,进军国际市场中高技术复杂度产品领域,提升国内中间产品技术创新水平与质量水平,从而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廖芳 姜茜 谢家智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外部经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要。国际贸易作为连接外部经济和国内经济的重要桥梁,它的发展与变化不仅直接传递了外部市场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反映了本国产品竞争力的变化,而且通过促进国内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制度创新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然而,国际贸易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志刚
为探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态与途径,寻求合理的和可持续的对外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在长期中的发展,本文从行业内贸易与净贸易发展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角度,对我国的制造业对外贸易形态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中各产业贸易形态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特点并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某些传统的进口产业成为或正在成为我国出口产业或创汇产业,某些资源性出口产业也正在或已经转变成进口产业。相应的行业内贸易发展成为我国贸易形态转变的一个重要特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举红 杨朝晖
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振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宜采取三项策略:一是以补偿贸易、技术引进和贸易壁垒的方式,对装备制造业实施行业保护;二是通过网络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紧密结合,让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对外贸易总量;三是通过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投资、出口补贴、自创品牌和整体营销,抢占装备产品的国际市场。
关键词:
装备制造 进出口 网络 贸易保护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阚大学
利用2000—2010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行业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出口和进口对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出口与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行业产值与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存在负相关关系,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行业产值与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的出口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与之相反;三大区域的进口均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三大区域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是国内投资和技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制造业 产业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荣军
文章结合2000~2012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并利用倍差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动态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本土市场效应不能孤立分析,二者具有紧密联系。并非所有地区在行业本土市场效用都相同,资本丰裕型地区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具有较强的本土市场效应,而劳动丰裕型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有较强的本土市场效应,除此之外,不同的地区特征也会导致地区在不同行业的本土市场效应的差异。研发投入水平、人均工资水平、政府效率水平、人均资本水平对资本密集型较大地区中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份额的扩大较为有利。而政府效率水平、人均资本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对劳动丰裕型较大地区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份额的扩大较为有利。
关键词:
制造业 对外贸易 市场效应 倍差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祁飞 李慧中
文章通过模型的建构证明了"母市场效应"的存在性。文章采用Bergstrand(1989)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制造业中出口额较大、出口国较多的HS码共28章产品。通过对各章产品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除了陶瓷品外,其余27章产品均存在显著的"母市场效应"。其中钢铁、无机化学和车辆等产品呈现较强的"母市场效应",而纺织品、精密仪器等产品则呈现较弱的"母市场效应"。28章产品中除了陶瓷外其余均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绝大部分产品对伙伴国来说为奢侈品。距离、是否接壤和是否有共同语言等变量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影响并不太显著,对各章产品影响方向也不一致。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茜 廖芳
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各个部门1987~2009年对外贸易竞争力指数进行测算,研究各部门对外贸易竞争力变化情况,探寻各部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与不足。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大多数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但我国比较优势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稳定,中、高级技术人才相对缺乏,国内资本积累初具规模,资本密集型行业竞争优势逐步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增强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竞争力,充分利用外部经济,促进国内产业与对外贸易协调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比较优势 竞争力指数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门槛效应、制造业地区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贸易开放的视角
集聚、贸易开放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的门槛效应检验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先导效应检验——基于制造业数据分析
我国机电设备制造业的对外贸易现状及出口潜力研究
对外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演进的影响——基于制造-服务国际分工形态的视角
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仍能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吗?——基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实证分析
二元出口架构下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成本的测度与研究
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
中国制造业对外开放与能源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中国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对外贸易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