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1)
- 2023(15942)
- 2022(13564)
- 2021(12460)
- 2020(10649)
- 2019(24050)
- 2018(23695)
- 2017(45729)
- 2016(25068)
- 2015(27728)
- 2014(27209)
- 2013(27318)
- 2012(24711)
- 2011(22033)
- 2010(21768)
- 2009(20211)
- 2008(20158)
- 2007(17733)
- 2006(15603)
- 2005(13754)
- 学科
- 济(104041)
- 经济(103921)
- 业(97761)
- 企(87964)
- 企业(87964)
- 管理(85486)
- 方法(48866)
- 数学(39266)
- 数学方法(38895)
- 业经(32721)
- 农(32361)
- 财(31313)
- 中国(23663)
- 务(23511)
- 财务(23451)
- 财务管理(23430)
- 农业(22927)
- 企业财务(22200)
- 技术(20680)
- 学(19871)
- 贸(19465)
- 贸易(19458)
- 易(18930)
- 理论(18770)
- 制(18722)
- 和(18375)
- 地方(18015)
- 划(17327)
- 策(16210)
- 环境(15531)
- 机构
- 学院(362627)
- 大学(358586)
- 管理(147654)
- 济(144838)
- 经济(142027)
- 理学(128320)
- 理学院(126990)
- 管理学(124953)
- 管理学院(124324)
- 研究(116565)
- 中国(87589)
- 京(75965)
- 科学(75224)
- 农(69562)
- 财(64452)
- 业大(60271)
- 所(59544)
- 农业(55278)
- 研究所(54581)
- 江(52825)
- 财经(52520)
- 中心(52189)
- 经(47869)
- 北京(47073)
- 范(43227)
- 师范(42695)
- 经济学(42422)
- 州(42417)
- 院(41899)
- 商学(39961)
- 基金
- 项目(249783)
- 科学(195908)
- 基金(181766)
- 研究(177038)
- 家(160562)
- 国家(159161)
- 科学基金(136870)
- 社会(111670)
- 社会科(105903)
- 社会科学(105874)
- 省(98840)
- 基金项目(97174)
- 自然(91750)
- 自然科(89655)
- 自然科学(89629)
- 自然科学基金(88087)
- 划(82556)
- 教育(79874)
- 资助(74457)
- 编号(71048)
- 重点(55655)
- 成果(54890)
- 创(54188)
- 部(53784)
- 发(53008)
- 创新(49982)
- 业(49924)
- 科研(48253)
- 课题(47927)
- 计划(46488)
- 期刊
- 济(157705)
- 经济(157705)
- 研究(100269)
- 农(63590)
- 中国(62463)
- 学报(62191)
- 管理(57050)
- 科学(55728)
- 财(51135)
- 大学(46285)
- 学学(44297)
- 农业(44230)
- 教育(32464)
- 技术(31390)
- 业经(28837)
- 融(27565)
- 金融(27565)
- 业(25690)
- 财经(25594)
- 经济研究(24637)
- 经(21938)
- 问题(20858)
- 技术经济(19858)
- 科技(18659)
- 版(17757)
- 商业(17486)
- 现代(17413)
- 业大(16546)
- 理论(16344)
- 贸(15660)
共检索到517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祝福云 熊博
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指标。在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考察对外反倾销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2009年化工行业对外反倾销调查产品的国内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虚拟变量模型实证分析对外反倾销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反倾销后第一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升;对外反倾销对于不同特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管理费用的投入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企业前一期管理费用的投入将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为对外反倾销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出建议。
关键词:
对外反倾销 全要素生产率 化工企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爱东 谭圆奕 李小霞
以2012年化工行业对外反倾销案为研究对象,运用233家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年报数据,实证检验中国主动反倾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反倾销短期内显著提升被保护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种提升通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发挥作用。对此,从宏观和微观两层次分析对外反倾销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程,构建以"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以政府、行业和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反倾销发起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奚俊芳 陈波
本文利用2002~2009年的企业数据,使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以美国对华反倾销为例研究了国外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大指标。回归结果显示,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对中国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提升作用,但是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指标却分别呈现出显著性下降与显著性上升的不同趋势,出现了相互抵消现象,即反倾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正向影响主要通过技术效率的提升实现。并且这一影响只在反倾销调查实施当年显著,在随后的几年中影响均不显著,即反倾销对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只存在短期效应。
关键词:
反倾销 生产率 包络分析方法(DEA)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晖 陈巧 刘爱东
本文以2001-2016年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12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融资约束对反倾销涉案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二者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与出口绩效显著负相关,全要素生产率在二者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融资约束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抑制了企业的出口绩效。而进一步检验也证实了国内企业存在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并验证了其本质原因。结论表明,融资约束存在直接和间接的多路径影响反倾销涉案企业出口绩效;提高反倾销涉案企业出口绩效可以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申祥 张铭心 黄保亮
研究目标:反倾销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合并全球反倾销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的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法,从微观层面考察了反倾销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整体而言,反倾销壁垒抑制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其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反倾销终裁措施实施之后,尽管反倾销的初裁预征税率也降低企业生产率,不过这种抑制效应很小并且统计上不显著。增加值下降和生产要素缺乏调整是导致企业生产率降低的主要缘由。研究创新:从企业层面量化反倾销壁垒对反倾销
关键词:
反倾销 企业生产率 抑制效应 企业异质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申祥 张铭心 黄保亮
研究目标:反倾销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合并全球反倾销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的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法,从微观层面考察了反倾销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整体而言,反倾销壁垒抑制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其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反倾销终裁措施实施之后,尽管反倾销的初裁预征税率也降低企业生产率,不过这种抑制效应很小并且统计上不显著。增加值下降和生产要素缺乏调整是导致企业生产率降低的主要缘由。研究创新:从企业层面量化反倾销壁垒对反倾销目标国的生产率效应。研究价值: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反倾销壁垒的生产率抑制效应。
关键词:
反倾销 企业生产率 抑制效应 企业异质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晓云 药朝诚
利用1999-2009年中国对外反倾销申诉数据,本文运用Logit模型和经典线性模型,实证测量了行业企业单位数、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总资产贡献率、资本密集度、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竞争力指数、进口渗透率,对中国对外反倾销行为在发起阶段的影响程度,提出行业企业单位数、总资产密集度和进口渗透率是发起反倾销申诉的重要影响因素,进口渗透率和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是影响申诉频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反倾销 影响因素 行业 Logit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徐亮 李诗雯 倪鹏飞
在数字中国战略引领下,推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了数字中国战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数字中国战略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创新产出和资本配置效率是数字中国战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的作用路径。数字中国战略对服务业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士专 杨佳英 杨礼华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不断投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以此突破制约企业生产效率的“卡脖子”问题。以2015—2022年A股上市公司企业数据为基础,深入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过更换被解释变量、修改模型设定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之后,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效果差异不大,但优于成熟期企业,另外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制度环境较好和国有企业中更能发挥比较优势。机制检验表明:优化企业人力资本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是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渠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杨 杨雨诗 杜剑
在双碳背景下,企业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企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2018年正式实施环保税,是我国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对环境污染进行约束,借助税收执法的刚性,加大环境规制强度。环保税可以通过对企业施加环境约束从而激励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本文基于沪深上市企业(2012—2020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环保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保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环保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弱。(3)环保税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显著于国有企业。(4)环保税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财务绩效和资产结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环保税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优化环保税政策提供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
环保税 全要素生产率 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钟廷勇 何玲 孙芳城
以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为切入点,利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产权异质性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基于市场化程度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应重视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缓解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德龙 石满珍
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降低交易费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宏观层面有利于营造公平环境和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在中观层面有利于激励产业技术创新和加速技术扩散,在微观层面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中国2011—2020年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等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其作用会因所有制、所属产业、所处城市的差异而略有不同。数字经济能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化是数字经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作用机制。因此,应以国有企业为示范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以高技术产业为龙头带动技术进步,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提升数字化普惠水平,以发展数字经济为契机健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要素生产率 市场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光辉 汪兴宇 苏杭
在提出“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恶劣影响,企业亟须低碳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选取2008—2021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Python爬取关键词测度企业低碳转型,研究表明低碳转型程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其影响机制是:低碳转型程度高的企业,市场地位会提高,将获得更多绿色贷款和减少融资约束,最终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非两职合一和位于东中部地区企业,进行低碳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企业低碳减排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超平 胡猛
采用Wind数据库互联网线上销售和上市企业数据,以企业创新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线上销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是新时期制造业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动力,且该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进一步使用门槛回归模型证明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呈现出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3)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4)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证明互联网线上销售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军 孙炳
基于2002—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25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2008年前的平稳波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2008年后的剧烈变化则依靠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文化企业间TFP存在显著差异,文化创意设计类、广播影视娱乐类企业TFP水平明显高于新闻出版发行类、文化产品生产类企业。智力资本比重、市场营销规模、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比重及核心人才规模等因素对文化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