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3)
2023(7017)
2022(5985)
2021(5608)
2020(4863)
2019(10748)
2018(11075)
2017(21069)
2016(11409)
2015(13065)
2014(13078)
2013(12950)
2012(12165)
2011(11000)
2010(11539)
2009(10842)
2008(10692)
2007(9970)
2006(9249)
2005(8403)
作者
(31716)
(26193)
(26172)
(24928)
(16624)
(12282)
(11933)
(10004)
(9818)
(9603)
(8686)
(8656)
(8453)
(8428)
(8132)
(7823)
(7755)
(7715)
(7588)
(7481)
(6907)
(6420)
(6331)
(6115)
(6000)
(5946)
(5899)
(5881)
(5300)
(5170)
学科
(46532)
经济(46488)
(37994)
管理(37160)
(31647)
企业(31647)
技术(17492)
中国(17454)
方法(16788)
(14597)
数学(14175)
数学方法(14058)
(12771)
业经(12677)
技术管理(12014)
地方(10896)
产业(10595)
(10378)
(10104)
银行(10094)
(9780)
农业(9017)
理论(8972)
(8542)
贸易(8530)
(8313)
教育(8198)
(8043)
金融(8043)
(8042)
机构
学院(165271)
大学(162385)
(71475)
经济(69901)
管理(64997)
理学(54724)
理学院(54239)
管理学(53639)
管理学院(53315)
研究(52182)
中国(41165)
(35012)
(33998)
科学(27818)
(27595)
财经(26868)
(24802)
中心(24533)
(23982)
北京(22223)
(22119)
研究所(21750)
经济学(21714)
(21543)
师范(21391)
(20832)
经济学院(19675)
业大(19564)
财经大学(19547)
(18763)
基金
项目(98736)
研究(80203)
科学(78683)
基金(68164)
(56574)
国家(56043)
社会(50705)
科学基金(48866)
社会科(48150)
社会科学(48145)
(42250)
教育(38348)
基金项目(36130)
(33785)
编号(33558)
成果(28149)
自然(27893)
自然科(27249)
自然科学(27242)
(27162)
自然科学基金(26808)
资助(26683)
课题(25167)
创新(24267)
(23430)
重点(22164)
(21946)
(20665)
(20400)
项目编号(20391)
期刊
(85937)
经济(85937)
研究(56230)
中国(39624)
管理(28926)
教育(28116)
(25113)
(20061)
(18887)
金融(18887)
科学(18468)
技术(18404)
学报(17545)
业经(15975)
大学(14554)
经济研究(13539)
农业(13461)
财经(13408)
学学(13082)
问题(11829)
(11774)
科技(10340)
技术经济(10232)
(9546)
论坛(9546)
(9507)
商业(9142)
职业(9121)
理论(8340)
现代(8242)
共检索到265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庆勇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其产品的创新是零件创新、总成创新、部件集成创新的复合体。在汽车产业中要培养我国的自主创新型人才,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充分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晓霞  
一、我国创新性人才成长环境与问题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的人才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一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到改善。到2008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近1.14亿人。其中,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4600万人,居世界第一;研发人员总量超过196.5万人年,仅次于美国;技能劳动者总量接近1亿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顺东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全面提升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这里基于我国各省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构建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我国各主要汽车生产省市划分为三大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少杰  田硕  宿慧爽  
自主创新是汽车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沿平  唐杰  周俊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在广泛调研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影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铭  
文章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应该走引进——消化——开发——自主创新的产业主导型发展道路,即基于技术联盟的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因此,如何组建技术联盟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如何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如何建立起技术自主创新的体系就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昭宁  杨祥梅  
通过对自主创新内涵和产业创新系统概念的阐述,提出了产业自主创新系统概念;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系统发展现状;在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系统的总体目标、构建原则并构建了具体模型;对模型运行提出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邵慰  李怀  
从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看,整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供应企业都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零部件供应商在创新方面的投入高于整车生产企业,同时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创新也有助于发现技术供应链中出现的问题。然而,研究发现,我国整车生产企业的创新投入远大于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投入。并且,我国汽车工业企业间技术扩散的方法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区别。本文在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典型企业的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刻画出我国汽车工业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多种机制,如模仿机制、开放式创新机制、消化吸收再创新机制、积累和自主创新机制等,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机制,归纳出当前工业化发展阶段中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成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礼龙  周德群  
本文介绍了自主创新下安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状况,分析了安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三条道路,即走开放式创新之路,坚持自我主导下的国际化战略;走集成式创新之路,坚持产品主导下的市场化战略;走跨越式创新之路,坚持自主产权下的品牌化战略。最后,提出安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崛起的三点启示,即创建特色企业文化,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以人为本,实施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整合资源,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培莉  赵南楠  
汽车产业关联度波及面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作为全球性的贸易产品是国家创汇的重要来源;汽车产业链劳动密集,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汽车文化融入了现代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又一重要力量;现代汽车作为高新技术的集中载体是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阳立高  刘建江  杨沿平  
通过对R&D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要取得长足进展的关键在于R&D有效融资。然而,自主创新成果的公共产品属性与作为R&D投入主体的企业的市场属性相矛盾使R&D融资市场失灵等原因却导致我国汽车产业R&D投入严重不足、投入增长缓慢。提出运用政府税收行为——开征研发税解决R&D融资市场失灵和创新政府与国企领导绩效评价体系等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翟彬  鲁笑颜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阻碍我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根本原因。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世界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与振兴之路,也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迅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刻。本文从自主创新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出发,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创新投入、政策引导、自主研发能力、创新环境等方面考察了后危机时代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拥有的优势存在的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后危机时代如何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大变强"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柏洲  马永红  刘化飞  
国家汽车创新工程和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计划明确提出了要致力于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形式,汽车产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而AU模型为产业后起国家进行自主创新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启示。文章首先分析和总结了AU模型对汽车产业后起国家的借鉴意义,接着指出了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基地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障碍,最后从国家、产业和基地三个层面对我国汽车产业基地自主创新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廖进中  柒江艺  
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要取得长足进展,诸多要素中的关键在于有效融资和资源有效配置。但自主创新成果的公共物品属性使R&D融资市场失灵、项目申报的私人物品属性使财政R&D配置政府失灵、导致汽车产业R&D投入不足和R&D配置失效。从国家理性行为体假说出发,提出了开征研发税的构想,通过国家税收行为积累资金,创新R&D投入体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东宾  崔之元  
当前,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发展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战略支柱。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政策的核心议题,而特斯拉的开源为中国电动汽车业实现自主创新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而言,一方面应充分消化吸收特斯拉开源提供的全球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应以特斯拉开源为契机,积极引入开源机制,适时建立导向开放协作、平等竞争和自主创新的开源战略,跻身世界电动汽车产业强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