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3)
2023(7638)
2022(5940)
2021(5436)
2020(4354)
2019(10220)
2018(10462)
2017(20445)
2016(11315)
2015(12767)
2014(13035)
2013(12479)
2012(10983)
2011(9996)
2010(10509)
2009(9858)
2008(9641)
2007(8799)
2006(7994)
2005(7385)
作者
(32861)
(27285)
(26968)
(26085)
(17604)
(12934)
(12325)
(10509)
(10468)
(9779)
(9347)
(9286)
(8825)
(8769)
(8478)
(8410)
(8123)
(7919)
(7757)
(7637)
(6851)
(6789)
(6614)
(6398)
(6181)
(6069)
(5981)
(5821)
(5445)
(5266)
学科
(56265)
经济(56213)
管理(30062)
(28060)
方法(22608)
(21760)
企业(21760)
数学(19979)
数学方法(19473)
中国(17604)
地方(15033)
(14568)
业经(12177)
(10119)
理论(10019)
农业(9944)
(8971)
(8717)
(8349)
城市(7816)
(7543)
贸易(7535)
环境(7388)
地方经济(7182)
(7180)
(7040)
金融(7039)
(6932)
银行(6925)
(6838)
机构
大学(167540)
学院(167400)
(66972)
经济(65404)
管理(61915)
研究(55989)
理学(52850)
理学院(52183)
管理学(50819)
管理学院(50516)
中国(41362)
(36552)
科学(34920)
(30181)
(28064)
(25524)
研究所(25360)
(25083)
师范(24915)
中心(24897)
财经(24132)
(24058)
北京(23038)
业大(22575)
(21694)
(21468)
经济学(21124)
(20070)
师范大学(20024)
经济学院(18840)
基金
项目(108919)
科学(86435)
研究(79700)
基金(78911)
(68469)
国家(67960)
科学基金(58941)
社会(51569)
社会科(48880)
社会科学(48864)
(42277)
基金项目(41232)
自然(37408)
教育(37404)
自然科(36610)
自然科学(36606)
自然科学基金(35896)
(35847)
编号(32595)
资助(32193)
成果(26718)
重点(24785)
(24136)
(23395)
课题(23212)
(21710)
国家社会(21602)
创新(20374)
教育部(20289)
科研(19977)
期刊
(77405)
经济(77405)
研究(53407)
中国(32057)
学报(24462)
科学(24210)
管理(23219)
(22920)
(22842)
教育(21401)
大学(19096)
学学(17762)
技术(16142)
农业(14997)
(14037)
金融(14037)
财经(13112)
业经(12434)
问题(12302)
经济研究(12132)
(11378)
统计(9836)
(8841)
图书(8830)
技术经济(8733)
现代(8595)
(8568)
决策(8015)
(8012)
资源(7887)
共检索到250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洋  
本文从如何科学认识城市规模作为切入点,提出新时期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应该建立区域观念,因地制宜,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健康、有序地发展。在些基础上,探讨了适合西部地区区情的西部城市化道路是: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加强完善现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培育和增加二级中心城市功能,同时发展小城镇,逐步形成开放协调的西部城镇体系,以加快西部城市化步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玲玲  周天勇  
最优城市规模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城市规模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区位优势与城市最优聚集规模的关系,随后分析了最优城市规模理论和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的困境,城市规模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均衡过程,适度城市规模网络结构是对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的批判和修正。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筠  李随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樊晓燕  
英国的人口城市化过程具有两重属性,它既遵循了人口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又符合资本主义人口城市化的特殊规律。文章分别回顾了英国和中国人口城市化的过程并总结了各自的特征,在对比两国人口城市化异同的基础上,提出英国人口城市化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是:农业是人口城市化的基础;非农产业是人口城市化的关键;社会保障制度是人口城市化的安全网;政府是城市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主体;不断缩小差距是人口城市化的发展目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魏剑锋  
认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步伐对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从区域情况出发选择发展模式是城市化的战略原则,推动产业聚集是城市化的基本途径,改革户籍制度、创新用地机制是城市化的重要制度保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范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九个省、自治区。土地面积537.3 ×10~4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6.9%;人口2.4亿,占全国的23.1%;城镇人口442万,占全国的2.7%;设市城市91个,占全国的21%;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达3731亿元,占全国的13.6%。 一、开发历史悠久 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西部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中华民族一部分祖先从远古时代就生息在这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以环,陈洁,罗丹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史来看,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一直是相互影响、互为促进的关系。文章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性作用。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走先工业化再城市化的老路,只能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应注意到西部地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将遇到诸多困难,除其他地区共有的困难外,西部地区的资金缺口、薄弱的产业基础、市场体系的不健全、人力资本的匮乏、城市之间的距离将制约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进程。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有关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皮亚彬  薄文广  何力武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1年地级城市数据,研究了城市区位和城市规模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结论如下:(1)随着与核心城市距离变远,城市长期人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呈现出"∽形"的非线性关系;(2)在城市体系内,城市规模和城市区位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3)某地区城市分布越密集,则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增长越快,应积极发展城市群以带动城市化。在城市群发展战略上,需要注意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地理上的合理布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德勇  赵菲菲  
基于中国25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与城市生产率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具有双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控制在门槛值区间时,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城市规模丰富了环境规制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双门槛效应;技术创新作为环境规制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路径之一,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智环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从一般性来看可选择特大和大城市发展模式、中等城市发展模式、县城发展模式和建制镇城市化模式。但西部地区最好是选择以县城为重点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是由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状况、区域分工特点和西部地区的经济与政治条件决定的。为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应采取各种有效办法促进西部地区县城城市化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尊文  
实证与理论研究都表明大城市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重规模效应。针对我国城市集聚程度较低、规模效益较差的现实,应当调整我国现行的城市规模政策,走以集中型为主的城市化道路,以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效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易淑昶  孙久文  柳青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本文依托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理论,采用事前参数法,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测度近年来我国机会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对机会不平等进行了分解,分析了户籍、家庭、性别等因素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程度,探讨城市规模、城市的区位差异和行政等级差异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呈上升趋势,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存在明显上升的地区差异,在城乡、性别和年龄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且与城市规模之间呈倒U型关系,直辖市、省会等高等级城市倾向于有更低的机会不平等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善同  
本文论述了积极推进城市化的战略意义,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我国城市化的目标与任务,以及促进城市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