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1)
2023(11619)
2022(9499)
2021(8852)
2020(7037)
2019(15956)
2018(15471)
2017(28844)
2016(15734)
2015(17885)
2014(17984)
2013(17075)
2012(15791)
2011(13923)
2010(14344)
2009(13465)
2008(12139)
2007(10970)
2006(9644)
2005(8659)
作者
(42888)
(35487)
(34761)
(33620)
(22401)
(16759)
(16324)
(13723)
(13662)
(12814)
(12036)
(11944)
(11292)
(10941)
(10895)
(10750)
(10521)
(10293)
(10153)
(10076)
(8802)
(8507)
(8487)
(8234)
(8014)
(7918)
(7676)
(7673)
(7173)
(7122)
学科
(55981)
经济(55908)
管理(39910)
(35533)
(28865)
企业(28865)
中国(27912)
(25922)
金融(25914)
(23965)
银行(23948)
(23234)
地方(19603)
方法(17827)
(17713)
(16138)
(15762)
业经(15033)
数学(14141)
数学方法(13949)
理论(13435)
农业(12307)
(11809)
(11115)
中国金融(11058)
(10400)
财务(10359)
财务管理(10329)
教育(9854)
企业财务(9721)
机构
学院(207430)
大学(202433)
(75622)
经济(73306)
管理(70991)
研究(70061)
中国(59451)
理学(59141)
理学院(58250)
管理学(57073)
管理学院(56651)
(46285)
科学(42733)
(38789)
中心(35015)
(34345)
(34175)
(32273)
(31605)
师范(31301)
研究所(30730)
(30635)
财经(29700)
北京(29650)
业大(28506)
(26547)
(26146)
农业(24961)
技术(24893)
师范大学(24859)
基金
项目(135008)
研究(104988)
科学(104575)
基金(92425)
(78773)
国家(77940)
科学基金(66758)
社会(64531)
社会科(60876)
社会科学(60864)
(55642)
基金项目(49071)
教育(48272)
(46044)
编号(45866)
自然(40164)
自然科(39152)
自然科学(39144)
成果(38480)
自然科学基金(38366)
资助(36392)
课题(33310)
(31119)
重点(30512)
(28532)
(28486)
(27583)
项目编号(27285)
(26947)
创新(26463)
期刊
(91737)
经济(91737)
研究(65917)
中国(49466)
(34011)
金融(34011)
教育(33090)
(31954)
学报(30644)
(30495)
科学(27319)
管理(25274)
大学(23759)
学学(21810)
农业(19436)
技术(18742)
业经(16315)
财经(14306)
经济研究(13470)
问题(13278)
图书(12519)
(12403)
(11694)
职业(11019)
(10475)
现代(10194)
(10004)
论坛(10004)
财会(9651)
(9638)
共检索到332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晓岚  冒丹  
本文以"体验叠加"与"体验遮蔽"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以南京明文化与贵州屯堡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两文化成因与异同之处,对城市历史文化进行深度剖析。通过分析,认为两地的城市历史文化在乡音、服饰、建筑等有明显的同质性特征,加之两者在地域、性质、时间上的差异性,这些给"体验叠加"效应提供了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得出城市历史文化深度认知与体验叠加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晓岚  冒丹  
军事文化遗迹旅游具有历史性、针对性和知识性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本文以"体验叠加"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的比较性研究,对两地旅游体验叠加开发的构想进行可行性探讨。通过分析认为: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开发应打造区域旅游、强化军事主题、开发长距离模式,既有利于形成两地文化形象的互补性,并推动对文化差异性的整合,形成体验叠加效应,又有利于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局限的桎梏,系统利用、开发旅游资源,进行军事文化旅游整合规划,以整体开发带动明军事文化遗迹的旅游发展,打造出一个特色鲜明的高质、高品位的明军事文化遗迹品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建强  孙岩  
校企文化融合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十分丰富,如何实现校企文化诸多要素的有效对接与融合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国家现代产业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阐明了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并重点详实地剖析了校企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峰  
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借助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在阐明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境地,剖析了其原因,进而提出了协调二者关系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栋梁  
屯堡文化旅游资源是贵州特有的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正逐渐的瓦解和消失,影响力远不及其他类似旅游资源景点。屯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政府政策支持、优异的地域气候条件和自身文化特色的优势,但仍存在市场开发不够、旅游人才缺乏、文化资源保护不足,未与其他旅游资源有效整合等问题。必须采取开发特色产品、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拓宽投资渠道和培育旅游人才等措施加大屯堡文化资源的开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龚文静  吴羽  
以贵州屯堡文化研究的学术资源构成为例,对图书馆如何做好地方文化知识谱系建构下的文献资源保障工作进行探析,提出以建立屯堡文化研究资料库为契机,通过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知识谱系的建构,为其他图书馆提供一种超越地域局限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  
<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在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挖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尤为重要。由李和平、肖竞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一书,对当前以市场为主要导向下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历史街区、工业遗产、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类遗产提出了具体保护方法,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菱蓉  
在文化全球化的热潮下,各个地区的旅游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每个城市都希望能够树立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文章以南京夫子庙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夫子庙地区的文化资源、文化元素进行整合与分析,并对其文创产品现状和发展战略提出思考,为提升夫子庙地区的文化形象和文化氛围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周永博  沈敏  魏向东  梁峰  
"遗产资本化"(Heritagization)是遗产被用于实现特定目标的社会进程,是遗产旅游的核心,遗产旅游开发是遗产资本化的当代形式,遗产旅游开发的直接目标即向公众提供真实性的遗产体验。本文结合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案例,根据对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中旅游博客(Blog)原创文本的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CA)和语义网络分析(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SNA),挖掘旅游者对案例遗产旅游地的个人态度和价值认知情况,进而提出一个由旅游者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军  
基于城市价值系统认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再是简单的城市遗产保护技术行为,而成为"道器合途,透物见人"的城市文化传承行为。历史性手工业名城是我国名城的重要类型之一,是中华民族多样文明的重要载体,尤其需要在对其价值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实施有效保护。以浙江龙泉为例,从历史性手工业名城的内涵特征剖析切入,通过构建文化系统观、区域系统观和城市系统观的视角,探索城市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的方法体系,希望能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本土化认知和保护路径优化提供有益的思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苏彦  尹立杰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传统的旅游资源及其适宜性评价模型过度强调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已无法满足对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适应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需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突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开发的本质,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社会和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和开发潜力四个方面。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夏雪莹  吴小根  陈婉怡  童雨茜  向东宇  
游憩者的感知与评价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研究的基础。从传统文化、创意创新、现代符号、科技服务和负面商业5个维度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比较了游憩者对于各维度商业现象的态度及差异。结合现状及访谈对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憩者对于夫子庙商业适宜性的感知评价为"一般"水平,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与商业业态的融合不足,创意创新受到游憩者普遍青睐,部分现代符号从观感上影响游憩体验,科技服务得到合理运用,负面商业仍然存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遥  殷敏  魏云  张宇  王伟杰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部分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人口压力大、基础设施不足、空间活力缺失等问题。文章以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以街区功能置换和空间重组的模式。将人口容量的研究引入街区的保护更新中,作为规划的前期工作,文章着重研究了容量的量化分析和效能分析的方法,以期提高更新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适用性。研究结合街区特征和数据的可获性,确定环境人口容量指标主要为空间容量、交通容量、设施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4个维度,选取计算模型得出4项容量指标的数值区间,并采用木桶原理确定理想的瞬时环境人口容量和日均环境人口容量。结果显示,街区的瞬时容量高达4.90㎡/人,环境容量需要做好疏解工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亚琦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愈加重视,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难点在于保护历史环境和适应城市发展的双重要求。本文以南京门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门西地区条件的分析,对应老年住区的基本要求,着重从居民的生活角度出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老年住区模式进行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卜敏现  任淑敏  
短信文化已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短信文化带来的影响,应区别看待,趋利避害。文章从手机短信具有优势特点出发,探索短信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以恰当的方式收发传播短信,提升和丰富校园短信文化,促进校园短信文化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