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8)
- 2023(12574)
- 2022(10187)
- 2021(9023)
- 2020(7609)
- 2019(17792)
- 2018(17400)
- 2017(33091)
- 2016(18506)
- 2015(21059)
- 2014(21444)
- 2013(21094)
- 2012(19615)
- 2011(17583)
- 2010(17576)
- 2009(16259)
- 2008(16183)
- 2007(14616)
- 2006(12739)
- 2005(11303)
- 学科
- 济(80553)
- 经济(80484)
- 管理(49380)
- 业(46811)
- 企(35869)
- 企业(35869)
- 方法(33640)
- 数学(29568)
- 数学方法(29246)
- 农(24530)
- 中国(24069)
- 地方(21613)
- 业经(18370)
- 财(18223)
- 农业(16740)
- 学(15950)
- 制(13710)
- 贸(13113)
- 贸易(13103)
- 易(12607)
- 环境(12362)
- 理论(12171)
- 和(11859)
- 务(11146)
- 财务(11101)
- 财务管理(11071)
- 发(10930)
- 银(10485)
- 银行(10457)
- 企业财务(10400)
- 机构
- 大学(265155)
- 学院(264612)
- 济(105394)
- 经济(102752)
- 管理(99867)
- 研究(91362)
- 理学(85786)
- 理学院(84734)
- 管理学(83152)
- 管理学院(82656)
- 中国(67554)
- 科学(58193)
- 京(57341)
- 农(48882)
- 财(47081)
- 所(46521)
- 中心(43080)
- 研究所(42409)
- 业大(41916)
- 江(41767)
- 农业(38316)
- 范(37712)
- 师范(37368)
- 财经(37302)
- 北京(35651)
- 经(33635)
- 院(33333)
- 州(33135)
- 经济学(31886)
- 师范大学(30268)
- 基金
- 项目(178688)
- 科学(139315)
- 研究(130519)
- 基金(126253)
- 家(109973)
- 国家(109044)
- 科学基金(93008)
- 社会(81369)
- 社会科(76953)
- 社会科学(76923)
- 省(73257)
- 基金项目(67902)
- 划(60384)
- 教育(59950)
- 自然(59679)
- 自然科(58182)
- 自然科学(58166)
- 自然科学基金(57044)
- 编号(54335)
- 资助(50395)
- 成果(43636)
- 重点(40587)
- 发(40179)
- 部(38422)
- 课题(38138)
- 创(36296)
- 创新(34040)
- 科研(34022)
- 国家社会(33048)
- 计划(32707)
- 期刊
- 济(117864)
- 经济(117864)
- 研究(76539)
- 中国(53915)
- 农(43980)
- 学报(42011)
- 科学(38544)
- 财(37008)
- 管理(32979)
- 大学(31273)
- 教育(30535)
- 农业(29745)
- 学学(29099)
- 技术(24698)
- 融(21072)
- 金融(21072)
- 业经(19944)
- 经济研究(17860)
- 问题(17519)
- 财经(17159)
- 业(16713)
- 经(14796)
- 资源(14371)
- 图书(14129)
- 技术经济(13576)
- 版(13492)
- 统计(12985)
- 发(12403)
- 现代(12362)
- 科技(12008)
共检索到392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王霄 何维炜 陈跃
城市化过程不仅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而更重要的是城市化质量的提高,而城市化质量如何评价,则是城市化研究中极少涉及的领域。本文在其他学者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对陕西省十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分析,其中借助了SPSS统计软件,并尝试性的采用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简化指标体系结构,最后得出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综合得分和排名情况。
关键词:
城市化质量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因子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磊 韦海民 刘正顺
本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2.0对陕西省2006-2012年七年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发现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增长趋势,新型城镇化发展好坏与DPSIR模型内部指标的协调性也有关系,即内部各指标呈现出正相关则发展较好,反之则不好。研究还发现制约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能源利用程度不高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较小三个方面,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莹 郭晨星
[目的]通过探索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对陕西省10个城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时空分析。[方法]利用PSR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的相对权重。[结果](1) 2016年较2006年陕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显著,且整个研究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呈现良性发展趋势;(2)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地域特征,总体上由高到低依次为关中地区、陕南地区、陕北地区;(3)陕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偏低,区域发展水平不够均衡。[结论]基于PSR模型评价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状况,可以充分反映人地关系的重要意义,解释指标体系的协调度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的关系,揭示出陕西省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棠 宋元梁 荆心
从灰色系统论角度,建立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评价法和GM(1,1)模型的耦合研究方法,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其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预测,据此提出促进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馨 吴文恒
低碳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陕西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更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和义务。通过5个维度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多角度评价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城市分布格局,西安与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各个驱动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子系统的得分极差最大,充分反映了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在协调度的综合影响下,城市分布呈现四个组团。在未来发展中,应当依据三大区域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的低碳发展道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度 陕西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馨 吴文恒
低碳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陕西作为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更需要积极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和义务。通过5个维度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多角度评价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城市低碳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陕西10个地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城市分布格局,西安与其他城市的低碳经济水平差距很大;各个驱动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子系统的得分极差最大,充分反映了陕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较为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将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在协调度的综合影响下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度 陕西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为民
城市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论文构建了资源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警限的取值标准。基于安徽省1999-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安徽省资源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此为依据,分析了制约安徽省资源环境质量的因素及其政策含义。
关键词:
资源环境质量 指标体系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艳玲,郭伟,王进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昌昌
本文是在《综合国力的测定及实证分析》课题组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区综合实力概念和测定方法,据此,利用实际统计资料对陕西省综合实力,从经济、自然资源与科技教育、人口素质以及精神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增强陕西综合实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军生 张晓棠 宋元梁
文章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建立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对1978年以来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出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到2003年尚处于中低水平的结论。
关键词:
城市化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献松
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实证了陕西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并利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测算出陕西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变动的贡献份额。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化与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这种长期均衡的短期调整幅度不大;现阶段城市化对陕西能源需求的贡献作用尚比较小,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能源需求不会成为制约陕西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瓶颈。
关键词:
城市化 能源消费 协整分析 因素分解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薛静静 沈镭 彭保发 刘立涛 刘建
以陕西省和广东省为案例省份,从能源供给盈余缺口情况、能源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面,对能源生产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的能源供给发展历史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构建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分法、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陕西省和广东省2000—2011年的能源供给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进行差异性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以陕西省为代表的能源生产大省和以广东省为代表的能源消费大省的能源供给安全水平两极分化态势明显,总体来看陕西省的能源供给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能源供给安全指数介于0.27~0.47之间,而广东省的能源供给安全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泽桐 刘亚相 袁帅 李本晟 吴薇 李司童 毛凯伦 韦成才 张立新
【目的】烟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烤烟的品质,本文为更科学地提高烟叶感官质量,提升烟叶质量,找到陕西省优质烟叶产区。【方法】以陕西安康、宝鸡、汉中、商洛、咸阳、延安6个烟区共54个C3F等级的烟叶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得到感官质量值,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化学成分各指标对感官质量的影响程度,得到化学成分各指标重要性排序,再基于突变级数法得到化学成分值,将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结合起来综合评价烟叶质量并用聚类分析对烟叶分类,最后用判别分析对所得分类结果进行验证,烟叶质量分类准确率达到75. 9%以上。【结果】化学成分对感官质量的重要性排序为:钾氯比>糖碱比>总植物碱>还原糖>淀粉>钾>总糖>氯。陕西省上等烟叶12个,占比22. 2%,中等烟叶33个,占比61. 1%,下等烟叶9个,优质烟区为安康、汉中、宝鸡、商洛所处的秦巴地区。【结论】钾氯比、糖碱比、总植物碱对感官质量影响最大。陕西省烟叶整体质量较好,且秦巴地区是陕西省优质烟叶产区。因此,要重点发展秦巴地区的烟叶来提升陕西省烟叶整体质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斌 刘慧子
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因子分析法对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进而利用耦合度模型对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将其划分为拮抗、磨合和协调三大阶段、9类状态。最后以陕西省1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对陕西省各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并为其他地区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规模 时空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子梦 万红莲 石雯洁 何若楠 赵小刚
基于女性视角,以中国西部城市宝鸡作为典型案例地,从低碳旅游认知、环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参与低碳旅游意愿、约束感知、旅游地低碳情境6个变量出发,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ABC理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宝鸡市女性游客的低碳旅游评价与发展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宝鸡市女性游客的低碳旅游综合评价分值为3.352,属于中评价; 2)准则层中参与低碳旅游意愿属于高评价(3.5~5.0),环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约束感知、旅游地情境处于中评价(2.5~3.5),这四者综合评价值差距不大,仅有低碳旅游认知属于低评价(1.0~2.5); 3)从准则层来看,综合评价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参与低碳旅游意愿>环境价值观>约束感知; 4)由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知,低碳旅游认知、社会责任感、约束感知、旅游地情境是发展宝鸡市女性低碳旅游的关键点。提出女性旅游者参与低碳旅游的积极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