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5)
2023(5667)
2022(4978)
2021(4478)
2020(3955)
2019(9579)
2018(9430)
2017(18892)
2016(10517)
2015(12135)
2014(12553)
2013(12602)
2012(11867)
2011(10907)
2010(11142)
2009(10434)
2008(10498)
2007(9650)
2006(8220)
2005(7303)
作者
(32099)
(26967)
(26933)
(25766)
(17067)
(12989)
(12485)
(10643)
(10088)
(9470)
(9068)
(9020)
(8675)
(8571)
(8412)
(8346)
(8343)
(7968)
(7834)
(7748)
(6741)
(6592)
(6467)
(6204)
(6129)
(6046)
(6027)
(5900)
(5451)
(5443)
学科
(49217)
经济(49162)
管理(27312)
(26226)
方法(24165)
数学(21941)
数学方法(21788)
(19195)
企业(19195)
中国(16173)
(13107)
地方(11377)
(10819)
(9724)
农业(8799)
(8756)
贸易(8756)
(8440)
业经(8179)
(7447)
环境(7215)
城市(6976)
(6915)
(6450)
财务(6437)
财务管理(6415)
理论(6354)
(6048)
银行(6028)
企业财务(6027)
机构
大学(160397)
学院(159136)
(66970)
经济(65362)
管理(60684)
研究(54228)
理学(52436)
理学院(51776)
管理学(50908)
管理学院(50595)
中国(39364)
(34295)
科学(34239)
(29053)
(29035)
(28035)
研究所(25603)
中心(25292)
业大(25233)
(24020)
财经(23696)
农业(23190)
(21592)
(21410)
师范(21406)
北京(21390)
经济学(21326)
经济学院(19513)
(19084)
(19054)
基金
项目(105394)
科学(82482)
基金(76250)
研究(75233)
(66304)
国家(65767)
科学基金(55947)
社会(47940)
社会科(45355)
社会科学(45336)
基金项目(41451)
(41203)
自然(36334)
自然科(35487)
自然科学(35474)
(35131)
自然科学基金(34812)
教育(34707)
编号(30934)
资助(30920)
成果(24803)
重点(23654)
(23649)
(23041)
课题(21124)
(21107)
科研(20361)
教育部(20028)
大学(19800)
创新(19749)
期刊
(70796)
经济(70796)
研究(45429)
中国(27899)
(25278)
学报(24968)
科学(23144)
(22605)
管理(18324)
大学(18283)
学学(17296)
农业(16731)
教育(14157)
技术(13276)
问题(11962)
(11866)
金融(11866)
财经(11657)
业经(11372)
经济研究(11179)
(10028)
(9159)
技术经济(8555)
统计(8194)
商业(7847)
资源(7835)
(7802)
理论(7737)
(7552)
(7433)
共检索到226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奇恒  孟传慧  
一、问题的提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政府推行的一项社会福利救助制度,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最后防线。另一方面,由于低保群体骤增,使得财政面临较大压力,2005年全国各级财政共支出低保资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磊  
如何平衡救助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是各国社会救助政策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经过10余年的发展,"应保尽保"目标早已实现。但是,随着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完善,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却逐渐成为低保对象的主体,低保群体的制度依赖倾向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分析政府与低保对象在不同模式下救助、就业间的博弈问题,旨在寻找城市低保制度中救助与就业的最佳平衡点,建立促进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积极就业的利益导向机制,以期为我国低保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娟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在保障贫困市民基本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低保制度的就业负激励问题日益凸显。实证研究表明,利用就业补贴政策,并对当前就业补贴政策中的比例系数进行适当调整,可有效提高低保对象的就业积极性,激励其提高收入水平、摆脱贫困状态。因此,应加快改革差额补贴救助制度,调整就业补贴政策,构建综合救助体系,完善最低保障退出机制,多渠道提升受助者就业能力及意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娟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在保障贫困市民基本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低保制度的就业负激励问题日益凸显。实证研究表明,利用就业补贴政策,并对当前就业补贴政策中的比例系数进行适当调整,可有效提高低保对象的就业积极性,激励其提高收入水平、摆脱贫困状态。因此,应加快改革差额补贴救助制度,调整就业补贴政策,构建综合救助体系,完善最低保障退出机制,多渠道提升受助者就业能力及意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心  
当前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低保对象中有劳动能力者的比重日益提高。运用北京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若干经济、社会和心理(文化)因素对低保未就业者的求职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贫穷文化和社会资本对求职意愿、家庭规模对求职行为的影响作用具有统计显著性,工作与低保的比较效益以及就业援助则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学涛  李旭  戚迪明  
本文利用2014年农民工调研数据,从就业地和社会融合两个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定居意愿的选择。基于logit模型、通过基准回归研究发现,就业地和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显著,在小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更偏好于在城市定居,农民工社会融合度越高越偏好于在城市定居;通过分职业、分收入和外出与否回归发现,高端职业、高收入和外出农民工比低端职业、低收入和本地农民工更偏好于在城市定居。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志刚  毛燕娜  
本文首次尝试评估北京地区消费者对HACCP认证的接受程度和支付意愿(WTP)。通过对在海淀区超市购物的570多个消费者进行调查采访,探讨消费者对HACCP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支付意愿以及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HACCP认证的支付意愿受到价格、信息、风险意识、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平均而言,经过信息强化后,被调查者愿意为HACCP认证支付超过正常价格0.13元的额外费用。这一结果表明,消费者基本认可HACCP认证,并愿意购买经过认证的食品。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消费者对HACCP认证的认知水平和信任程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解永庆  缪杨兵  曹广忠  
依据2008年进行的农村劳动力问卷调查以及2009年进行的全国流动人口抽样问卷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分析农民工的非农就业行为、空间选择及留城意愿的代际差异。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从事较为稳定且轻体力劳动,在就业圈层选择上,外出就业的农民工都更倾向于在较远圈层工作,就业圈层发生变化的农民工以回流为主。农民工留城意愿分析表明:第一代农民工更愿意选择回到农村养老,新生代农民工更愿意在城市中生活;从居留城市选择类型来看,第一代农民工偏好于居住在中等城市,第二代农民工更喜欢居住在大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较低。基于农民工需求的代际差异分析,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来推进农民工向中小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边恕  
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着按照低保标准与低保家庭人均收入间的差额进行补偿的机制,称为"补差制"。这一制度背离了社会救助的初衷,打击了受助者的就业积极性,形成了"贫困陷阱"下的福利依赖。而负所得税制能够使受助者在获得基本生存补助的同时,依据劳动收入获得相应的津贴,使受助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利于增强受助者的就业积极性,使其摆脱"贫困与失业陷阱"。在阶梯式救助与地区差异的前提下,两种负所得税制方案表明,负所得税制下的可支配收入高于补差制下的可支配收入,并且负所得税制下的收入保障线与收入目标线差距越大,就业激励效应就越强。据此,本文提出了构建负所得税机制的相关对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洪革  佟立志  
本文采用交叉分析和差异分析方法对居民的生态消费的支付意愿水平进行了分析。交叉分析的结果表明:居民对生态环保型商品的认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支付意愿水平;差异分析的结果表明:居民的生态消费支付意愿水平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而在性别方面则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俞佳雯   沈晟阳   奚颖颖   陈凌洁   方晴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在2020年提出了“双碳”目标。“碳中和”愿景的实现不仅需要生产端的持续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也需强化消费者责任。城市居民作为消费主体,其碳减排潜力大、效率高,碳中和消费理念与行为也会倒逼生产侧碳减排。文章在对浙江省宁波市798份调查问卷基础上,剖析了城市居民“碳中和”参与现状,建立了城市居民“碳中和”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从实证上揭示了城市居民“碳中和”参与意愿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阳  郑嘉茵  
基于对西安市六个主城区及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构建Order Probit模型分析了居民入住养老小镇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居民对养老小镇的入住意愿不高,多数意愿程度选择一般,倾向于观望状态。潜变量中,个人禀赋变量、经济特征变量、认知程度变量及社会观念禀赋变量对养老小镇的入住意愿产生深刻影响。可观测变量中,性别、家庭月收入、家庭结构、对养老小镇的了解度及接受新事物能力对养老小镇的入住意愿产生显著正效应;而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居住环境及传统观念强弱产生显著负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俊杰  游京颖  
随着家庭结构迅速小型化,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逐渐成为新的选择趋势。文章基于CLHLS 2011年追踪数据,以城市老年人为样本,探讨居家养老之外,城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选择行为和选择意愿。结果显示,机构养老的实际选择行为及选择意愿的社会参与度都很低,但也存在"围城"现象,有些老人身在养老院内心却是拒绝的,也有部分老人想进养老院而拘于家庭、经济、社区环境等原因而不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琳  杨文健  
本文就江苏省13市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的就失业情况进行调查,对残痰人就失业情况,未就业残疾人中具备就业条件或有劳动能力、部分具备就业条件或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意愿进行了解,从残疾人自身、残疾人家庭、政府、社会环境等方面深入分析制约残疾人就业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新时期残疾人就业与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群  周春芳  
在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中,女性作为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家庭决策的重要参与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2004年对江苏省3个地区12个城镇的实地调查为基础,对农村女性在城镇的非农就业及迁居意愿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已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女性具有明确的迁居意愿,而越是教育程度高、非农工资高、非农工作年限长、未婚的年轻女性,越倾向于迁居城镇。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关注农村女性的就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女性的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城镇生活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