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17.77.136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2)
2023(11427)
2022(9694)
2021(8877)
2020(7392)
2019(17493)
2018(16854)
2017(31972)
2016(17019)
2015(19170)
2014(19094)
2013(18986)
2012(17829)
2011(15898)
2010(16384)
2009(15301)
2008(15480)
2007(14021)
2006(12184)
2005(10952)
作者
(49603)
(41832)
(41570)
(39716)
(26602)
(20158)
(19058)
(16282)
(15650)
(14867)
(14066)
(14064)
(13160)
(13100)
(13092)
(12973)
(12700)
(12166)
(11992)
(11933)
(10320)
(10199)
(10160)
(9547)
(9503)
(9311)
(9246)
(9082)
(8411)
(8407)
学科
(75562)
经济(75471)
(47831)
管理(45772)
(37972)
企业(37972)
方法(33126)
数学(28016)
数学方法(27699)
(25311)
中国(21909)
(19240)
业经(18032)
农业(17531)
(16043)
地方(14748)
(13457)
(13445)
贸易(13438)
理论(13270)
(13014)
(11337)
金融(11335)
(11313)
(11250)
银行(11218)
(10699)
(10550)
财务(10520)
财务管理(10493)
机构
大学(253951)
学院(250869)
(106183)
经济(103981)
管理(95077)
研究(85723)
理学(82080)
理学院(81107)
管理学(79620)
管理学院(79131)
中国(63777)
(53266)
科学(51411)
(49514)
(43163)
(42891)
财经(39456)
中心(39371)
研究所(39139)
(37908)
业大(36591)
(35838)
(34922)
师范(34570)
经济学(34053)
北京(33579)
农业(33365)
经济学院(30830)
(30312)
(29808)
基金
项目(165328)
科学(130481)
研究(122888)
基金(120484)
(105386)
国家(104118)
科学基金(88374)
社会(79388)
社会科(75034)
社会科学(75010)
(63752)
基金项目(63305)
教育(56987)
自然(54921)
(54171)
自然科(53663)
自然科学(53641)
自然科学基金(52688)
编号(49990)
资助(48211)
成果(41852)
重点(37691)
(37457)
(36034)
(34772)
课题(34459)
国家社会(33355)
教育部(32535)
创新(32292)
科研(31637)
期刊
(118226)
经济(118226)
研究(74965)
中国(51698)
(40915)
学报(40335)
(39087)
科学(37211)
管理(33725)
大学(31153)
教育(29564)
学学(29086)
农业(27359)
技术(21196)
(21136)
金融(21136)
财经(20038)
业经(19621)
经济研究(18856)
(17396)
问题(15955)
(14429)
(13477)
技术经济(12814)
(12671)
图书(11832)
商业(11509)
统计(11462)
世界(11428)
科技(11274)
共检索到37435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先国  来君  刘冰  
由于制度、人力资本以及社会的诸多因素,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两个进程的步调并不一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战略,如何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尽快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永久性迁移"成为关注重点。近年来,在所谓"候鸟式"流动就业的农民工中,举家迁移的数量增长明显。这一现象在户籍制度等方面改革仍显滞后的背景下,是否意味着"农民工"在进城20多年后靠自己的力量真正扎下根了呢?文章从森的"可行性能力"角度出发,利用2006年国家统计局《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中关于浙江省的数据,对农民工举家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欣  赵栖泽  
本文基于新经济迁移理论,建立了农民家庭城乡配置劳动力与举家迁移的决策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展示了家庭城乡配置劳动力的三种决策,并认为劳动比较收入是决定和影响上述决策的核心变量;通过进一步分析劳动比较收入变量,本文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和健全农业要素市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可以降低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机会成本,促进劳动力城乡转移;同时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有助于农民家庭做出举家迁移城镇的决策,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志刚  
本文运用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了较为准确的乡——城劳动力流动数量和城镇失业数据,并结合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地区分析法”和probit模型——对“进城农村劳动力增加显著提高了城镇失业”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总的来看,这一假说并未得到经验证据的有力支持。尽管有证据表明城镇中等受教育程度的中年人的失业风险比其他群体更易受到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幅度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当心。这意味着没有理由以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和迁移的方法来取得城镇失业状况的改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炎亮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通过引入资本的外部性、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并基于城乡分割的政治经济学机制,建立了一个"二元"经济两部门扩展模型,本模型对城市化、经济增长、城乡差距和城乡分治政策的内生变化过程进行了讨论。模型表明,如果城乡分治政策存在使得农村部门的劳动力流入城市部门受到限制,那么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就得不到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内生变化过程是基于城市户籍居民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劳动力要素配置,导致城市化进程滞后,阻碍了经济结构转变和影响了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使整体经济效率受损,而且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云彦  徐映梅  向书坚  
从 2 0 0 0年人口普查取得的资料看 ,2 0世纪 90年代我国中部出现连片就业萎缩地区 ,劳动力持续外流。与中部地区就业紧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沿海地区工业部门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商直接投资部门不断扩展 ,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以劳动密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迅速 ,这些地区正在以一种反梯度模式进行着其特殊的“再工业化”过程 ,并形成对内地国有部门和传统工业地区的刚性就业替代 ,地区差距在就业机会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非农就业机会在地区间的转移、替代和重新分配 ,是解释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乾之  权衡  
该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长期存在的"劳动力流动与区域发展差距并存悖论",建立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流动与地区产业集聚之间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同时,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导因素,逐步从地区产业发展的结构效应演变成为地区非农产业的集聚效应。在我国东部地区一体化水平尚未进入高级阶段之前,经济集聚的"向心力"大于"离心力",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非农产业区域集中现象将在一段时期内并存,而这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形态;与此同时,经济集聚也抬升了城市发展的拥挤成本,随着运输、非贸易品价格等变量的内生调整,经济集聚的"离心力"将逐步增大并将大...
[期刊] 改革  [作者]
四川绵阳:一个统一的、城乡通开的劳动力市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城市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引言四川省绵阳市位于我国中西部,是个新兴工业城市。一个时期以来,绵阳市一方面处于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面临着大量农业人口转移的压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源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大为  王旭  丁冬  郑风田  
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发现,劳动力流动数量是流入区劳动力数量、流出区工资收入水平、流动成本、资本价格的减函数,是流入区产出水平、就业概率的增函数。根据假设条件,在ρ值不确定的情况下,劳动力流动数量与流入区工资收入水平间的关系也不确定。基于全国30个省(市)的统计年鉴数据,构建计量模型,从实证角度进一步验证了劳动力城乡流动数量与资本价格、流动成本、农村地区收入水平呈负相关,与城镇地区收入水平、就业概率、产出水平呈正相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毛科君  杨映霞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禀赋约束,即资本和技术相对稀缺而劳动力相对富余,所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的发展战略。本文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智雷  
本文利用武汉市迁移劳动力的调研数据,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生活状况和城乡收入预期做了分析,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借助计量经济学工具,研究了在城就业状况和长期保障状况对迁移劳动力城乡收入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迁移劳动力的城乡收入预期水平受到个人特征、在外就业经历、将来打算和长期保障状况等多方面变量的显著影响,但不同年份间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迁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在2005年后对其农村收入预期有着更大的效用。接受过技能培训、挣钱后希望留城发展或者作为雇主的迁移劳动力对留城最低收入要求更高一些。随着在城就业时间的延长以及非农务工经验的积累,农村迁移劳动力会根据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劳动力价...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慧  伏开宝  李勇刚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199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实证结果支持了数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却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研究还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收入分配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慧  伏开宝  李勇刚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199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实证结果支持了数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却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研究还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收入分配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甫宁  何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减少农民数量 ,但对适度的农民数量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本文从对农产品的需求角度出发 ,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体相等为标准 ,根据目前状况和假设赶上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两种条件 ,探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后我国可能有多少农民 ,进而计算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国璋  魏梅  冯等田  
本文从鲍莫尔的"成本病"说起,建立了一个多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首先从理论上通过模型推导出劳动力产业间流动的决定因素,然后利用协整方程解释了我国各产业间劳动力流动的机理和结构偏离问题。通过对我国1978-200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三次产业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的是第一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会引起各产业就业份额减少;人均收入增长率的提高会导致第一次产业就业份额增长率的降低和二、三次产业就业份额增长率上升。第三产业的资本劳动比的增长最快。资本劳动比的增长对就业份额影响最大的是第二产业。资本劳动比每增加1%,将会使第二产业就业份额下降约0.44个百分点。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利锋  
基于中国部门间劳动力流动以及结构转型的事实,建立了一个包含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部门的多部门NK-DSGE模型,模拟外生冲击下中国部门间劳动力流动、结构转型与服务深化的特征,结果发现:(1)部门技术冲击具有"外溢性";(2)部门技术冲击引起"服务深化";(3)部门技术冲击以及整体冲击引起部门间劳动力流动,进而产生结构转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结构转型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结构转型扩大了货币政策的实际效应,并降低其名义效应。这一发现意味着在评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时,忽略结构转型因素将会产生偏误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