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18)
2023(8393)
2022(7148)
2021(6631)
2020(5769)
2019(12892)
2018(12466)
2017(24009)
2016(13220)
2015(15236)
2014(15157)
2013(15039)
2012(14692)
2011(13172)
2010(14151)
2009(13875)
2008(13273)
2007(12229)
2006(11376)
2005(11046)
作者
(40720)
(33509)
(33359)
(31947)
(21329)
(16402)
(15260)
(12962)
(12829)
(12468)
(11535)
(11500)
(10966)
(10852)
(10819)
(10552)
(9988)
(9859)
(9727)
(9725)
(8690)
(8368)
(8263)
(7868)
(7741)
(7708)
(7639)
(7446)
(7108)
(6838)
学科
(49701)
经济(49614)
管理(38158)
(37420)
(31666)
企业(31666)
(27972)
金融(27972)
(25767)
银行(25735)
(24938)
中国(23323)
(18671)
方法(18243)
(16785)
(15051)
数学(14618)
数学方法(14231)
(12905)
业经(12352)
(12012)
财务(11972)
财务管理(11939)
地方(11898)
企业财务(11401)
(11393)
贸易(11376)
中国金融(11189)
(11120)
理论(11034)
机构
大学(190954)
学院(187843)
(76099)
经济(74161)
研究(71309)
中国(64109)
管理(63177)
理学(51201)
理学院(50581)
管理学(49456)
管理学院(49132)
(42753)
科学(42166)
(41679)
(38235)
(36419)
中心(35195)
研究所(33748)
(32840)
财经(30802)
农业(28456)
北京(28245)
(27665)
业大(27186)
(26684)
(25293)
(25251)
(24900)
(24602)
师范(24536)
基金
项目(109368)
科学(83413)
研究(79443)
基金(77542)
(68572)
国家(67915)
科学基金(55855)
社会(48331)
社会科(45646)
社会科学(45631)
(42328)
基金项目(38817)
教育(36639)
(36362)
自然(35888)
自然科(35085)
自然科学(35071)
资助(34487)
自然科学基金(34411)
编号(32036)
成果(29848)
重点(25703)
(24077)
(23907)
课题(23893)
(22204)
(22093)
科研(21252)
创新(20860)
大学(20715)
期刊
(94083)
经济(94083)
研究(66016)
中国(47704)
(40062)
金融(40062)
(34600)
(34368)
学报(33733)
科学(28405)
管理(26757)
大学(25624)
教育(25351)
学学(23699)
农业(21919)
财经(16399)
技术(15173)
(14166)
经济研究(14122)
国际(13317)
业经(13142)
(12502)
问题(12459)
(11159)
图书(10708)
理论(10385)
世界(9837)
(9807)
会计(9231)
实践(9201)
共检索到331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叶辅靖  
本文着重探讨了美国透支消费模式的发展趋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能否纠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金融危机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及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本文认为,美国彻底摆脱透支消费模式的条件并不具备;发达国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趋势不会根本逆转,但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宜推动二者的过分背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不能逆历史车轮而行,目前建立全球范围的超国家货币从理论根据和现实考量上说还是美丽的理想,最现实的途径是坚定不移地做强自己的货币;危机并不表明,市场应重新让位于政府、国有化是济世良方,只是说明,危机中不要受左右教条的束缚,要敢于打破政府与市场、国有和私有、管制与放任的界限,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政  
金融危机给经济学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工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四个方面,对金融危机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少明  
一、快速有效打赢大危机硬仗的抓手"信心托起市场"。"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谁能在危机面前措施得力、在低谷之中抓住机遇,谁就能平稳度过困难期,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先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付晓东  
市场经济下,区域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利益主体开始浮现出来,它的经济功能与作用日渐突出,已不同于过去的所谓“块块”,它已经与产业经济一道成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成长中的重要学科,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实践中和理论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许多方面的问题已获得共识或已经解决,但仍在一些方面存有争论,有的还有待于深化。本文仅对区域经济研究中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韩光元  杨皓  林芳立  
在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过程中,必然要引起卫生工作的全面改革。卫生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对改革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任务内容等重要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深刻的理解。一、关于卫生发展的目的、意义加快改革步伐,拓宽改革范围,深化改革内容已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头等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国强  
本文作者认为,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理论依据应该在“两种生产”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为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指导,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更具有现实的理论指导作用;新时期我国的人口政策应从“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充实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调节人口分布,开发人力资源”。控制、提高、改善、调节、开发是互为关系、互为结合、互为促进的,但并不是并列的,控制人口数量仍是我国人口政策的立足点和基础;作者还根据新时期计划生育的内涵和外延的发展和变化,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完整定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正学  
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要确定具体审计目标,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学会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志远  
引入"空间"因素已构成对传统金融研究的挑战,在此过程中,区域金融研究引起了各国学界的广泛兴趣。从国内区域金融研究情况看,金融地理取向的研究局面还未全面形成,区域金融研究的"浅化"状态仍较明显,表现为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简单粗糙的横向比较、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差距"与"差异"缺乏足够辨析、区域金融比较分析中"区域"边界范围合理确认的缺失、区域金融治理框架设计的缺失以及金融专项研究问题区域的缺失等方面。为此,有必要对目前区域金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辨析,并提出区域金融研究的基本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爽  
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判断分析是当前收入分配研究中的重要任务。 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判断,一般包括对差距程度高低的判断和对差距适度与否的判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廖岷  
本文在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对加强银行公司治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着重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公司治理面临的挑战和暴露出的弊端。同时,详尽阐述了银行公司治理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国际共识,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思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刚 ,卢玉亭  
发展山区经济是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极为重视的问题,由于林业在山区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大部分山区在农业发展战略上提倡以林为主,这个问题同山区农业发展一系列方针、政策无不紧密相联。由此,能否把林业摆在适当位置上,关系到整个农业乃至整个山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就这方面的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现阶段山区林业的主要任务和经济特点(一)主要任务——恢复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长时期的乱砍滥伐,严重破坏了山区森林资源,山区有广阔的山场,而森林覆盖率仅32%,还有2500多万亩荒地没有绿化;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业红  
近年来,遗产旅游发展迅速,很多人已经把遗产地,尤其是世界遗产地与旅游目的地画上了等号。这显然是一种误解,但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世界遗产地旅游的热衷。这种热衷折射出人们的一种怀旧情绪,也折射出遗产旅游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巨大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伟  
文章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为基点,通过对西方相关经济学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潮的反思,探究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这场危机发生的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和阐释西方国家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使我们能够更为科学地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这场危机本身以及在应对危机中所包含的经验教训,进而为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新民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是复杂和深远的。本文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内涵入手,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运行、金融市场监管三个层面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并针对金融风险监控和经济振兴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