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53)
2023(5759)
2022(4879)
2021(4108)
2020(3479)
2019(7928)
2018(7713)
2017(14817)
2016(7738)
2015(8940)
2014(8865)
2013(9102)
2012(9130)
2011(8723)
2010(8983)
2009(8486)
2008(8040)
2007(7312)
2006(6954)
2005(6584)
作者
(25887)
(21737)
(21667)
(20656)
(14142)
(10424)
(9753)
(8456)
(8329)
(7760)
(7701)
(7342)
(7158)
(7119)
(7110)
(6810)
(6551)
(6407)
(6275)
(5997)
(5690)
(5436)
(5421)
(5304)
(5087)
(4859)
(4830)
(4565)
(4549)
(4311)
学科
(59221)
经济(59171)
管理(19345)
方法(17374)
地方(15793)
(15369)
数学(15015)
数学方法(14902)
(12094)
企业(12094)
地方经济(11986)
中国(11806)
(11559)
业经(9332)
(8752)
金融(8752)
(8388)
贸易(8382)
(8144)
(8052)
(7651)
(7470)
环境(6972)
经济学(6971)
(6717)
银行(6694)
(6649)
(6544)
(6237)
(6160)
机构
大学(128707)
学院(126088)
(66382)
经济(65276)
研究(54213)
管理(41990)
中国(40610)
理学(34978)
理学院(34523)
管理学(33981)
管理学院(33758)
科学(31023)
(28791)
(28078)
(27806)
研究所(26001)
中心(22533)
经济学(22488)
(22161)
财经(21644)
经济学院(19872)
(19604)
(19564)
(19142)
北京(18377)
农业(17569)
业大(17269)
科学院(16905)
财经大学(15981)
(15731)
基金
项目(76435)
科学(59297)
基金(56101)
研究(53435)
(50282)
国家(49928)
科学基金(40938)
社会(35877)
社会科(34129)
社会科学(34118)
基金项目(28190)
(28108)
自然(25391)
自然科(24763)
自然科学(24751)
资助(24498)
(24422)
自然科学基金(24310)
教育(23372)
编号(19074)
(18602)
重点(18048)
(17279)
成果(16692)
国家社会(15801)
发展(15138)
(15132)
经济(14995)
(14968)
(14932)
期刊
(82199)
经济(82199)
研究(45974)
中国(25977)
学报(21272)
(20183)
(19753)
科学(19294)
管理(18207)
大学(15905)
学学(15186)
经济研究(15042)
(14287)
金融(14287)
农业(13355)
财经(12183)
国际(11341)
(10754)
问题(10745)
技术(10434)
(10419)
业经(9366)
世界(9249)
教育(9215)
技术经济(7979)
(7359)
统计(7210)
经济问题(6409)
经济管理(6165)
(5743)
共检索到211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炳才  
净储蓄等于贸易差额的传统理论认识不符合当今事实。当代经济金融条件下,净储蓄=国际收支差额+国内(本币)净储蓄。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实际是美元货币境外发行的国际通道,而美国资本项目顺差是美元境外流通货币的回笼渠道。国际经济失衡是当前国际货币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丹  何雅兴  黎春  
基于"逆全球化"背景和贸易摩擦加剧的事实,文章依据中国1995年4月-2017年9月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混频动态因子随机波动模型(Mixed_GFSV)和马尔科夫转换框架分别测算了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周期联动性,并利用带有贝叶斯变量选择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BVS)研究了两者同经常账户失衡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及影响的结构异质性。研究发现:(1)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周期联动性对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具有非对称性,即全球金融危机后,联动性下降将加速经常账户失衡,而全球金融危机前则完全相反;两者之间的关系近似于一个以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周期联动性为横轴,以经常账户失衡环比增速为纵轴的倒"U"形曲线。(2)无论危机前还是危机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经常账户失衡均起到了"加速器"作用。长期来看,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升高会加速经常账户失衡;短期而言,除了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外,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周期联动性下降对加速经常账户失衡也起着重要作用。(3)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周期联动性、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影响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可能在于国际分工和要素流动、预防性储蓄动机。国内外经济环境与经常账户失衡之间的关系存在结构上的异质性,这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不同。上述结论表明,持续稳定的国内经济环境和积极协作的国际经济环境是改善经常账户失衡的重要条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炳才  
本文在描述国际经济失衡现状的基础上,从货币制度安排、货币发行、流通与回笼角度,对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与资本项目顺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是美元国际货币的境外发行,而资本项目顺差则是美元境外发行的回笼渠道,当前的国际经济失衡是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必然,短期乃至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正位  
国际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现象,不过是老问题的新面孔。失衡的调整有待于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的解决,所以其存在具有持续性从历史长河看,国际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现象,不过是老问题的新面孔。失衡的调整有待于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的解决,所以其存在具有持续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正位  
国际经济失衡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失衡的源头在中心国家,这是一个配套的、综合的失衡图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敬琏  
要解决我们内部的失衡问题,我们就需要分析造成内部失衡的原因是什么,针对造成这种失衡的主要原因来采取我们的措施。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中国过高的储蓄率、过低的消费率最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增长模式或者说经济发展方式存在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芳  李霄阳  
全球经济失衡具体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差额的持续恶化。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偏离世界经济贸易格局而引起的国际货币失衡问题,进而探讨了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了高度简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推导证明:在美国贸易地位下降而美元国际地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美国经常账户恶化将不可避免。该判断与历史经验相吻合。其次,本文构造了用于测度国际货币格局偏离贸易格局程度的货币失衡指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国际货币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作者认为,只有提升新兴贸易大国货币地位,降低货币失衡程度,才能实质性地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放  冯晓玲  
进入新世纪,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作为两国乃至世界的经贸焦点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两国内部经济结构失衡是双方贸易失衡的内因,而外因则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使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向中国转移一部分对美顺差成为可能。要缓解贸易失衡,就必须通过两国的协商与合作,优先解决各自内部经济失衡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丹  陈志昂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长期的、高额的经常项目逆差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持续经常项目顺差。一些经济学家担心美国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会导致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并将最终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本文通过分析5种储备货币的面板数据得出结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的确会导致美元的国际地位下降,但是这种影响却很微弱;对美元国际地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衡量网络外部性的变量,这意味着人们的习惯是决定美元国际地位的最主要因素。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美国当前的经常项目逆差还不足以对美元的国际地位产生大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库珀  赵瑾  
目前人们关注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所有发达国家展开的对公共养老金或更广义的养老金的争论;二是全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子先  赵青松  何亚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