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9)
2023(9336)
2022(8447)
2021(8041)
2020(6823)
2019(15867)
2018(16003)
2017(31348)
2016(17128)
2015(19464)
2014(19462)
2013(19399)
2012(17956)
2011(16162)
2010(16361)
2009(15302)
2008(13801)
2007(11544)
2006(9986)
2005(8540)
作者
(49312)
(40658)
(40391)
(38346)
(26007)
(19540)
(18414)
(16099)
(15409)
(14422)
(14076)
(13478)
(12906)
(12767)
(12534)
(12282)
(12231)
(12099)
(11532)
(11500)
(10052)
(9934)
(9715)
(9310)
(9110)
(9061)
(9057)
(8915)
(8156)
(8008)
学科
(65929)
经济(65851)
管理(47745)
(45009)
(37817)
企业(37817)
方法(32717)
数学(27870)
数学方法(27553)
(16355)
(16091)
中国(15911)
(15298)
业经(14094)
(13601)
贸易(13597)
地方(13348)
(13241)
理论(12056)
(11567)
环境(11457)
(11455)
金融(11454)
农业(10952)
(10698)
技术(10563)
(10117)
财务(10060)
财务管理(10044)
(10018)
机构
大学(243011)
学院(239656)
管理(98517)
(93241)
经济(91157)
理学(86039)
理学院(85119)
管理学(83705)
管理学院(83294)
研究(79372)
中国(57576)
(51838)
科学(50083)
(41164)
(39773)
(37032)
业大(36759)
研究所(36617)
中心(35367)
财经(33700)
北京(32799)
(32575)
(31753)
师范(31459)
(30701)
农业(29239)
(28975)
(27188)
经济学(26956)
师范大学(25721)
基金
项目(168971)
科学(131885)
研究(123925)
基金(122050)
(105995)
国家(105127)
科学基金(90098)
社会(75896)
社会科(71869)
社会科学(71849)
基金项目(65705)
(65427)
自然(59600)
自然科(58190)
自然科学(58177)
自然科学基金(57094)
教育(56383)
(55428)
编号(51083)
资助(50801)
成果(41454)
(37307)
重点(37262)
(35468)
(34959)
课题(34657)
科研(32556)
创新(32533)
项目编号(31953)
教育部(31901)
期刊
(97871)
经济(97871)
研究(69774)
中国(40191)
学报(38383)
科学(34852)
管理(34572)
(32784)
大学(28848)
(28774)
学学(27009)
教育(26739)
农业(23696)
技术(19805)
(19160)
金融(19160)
业经(15464)
财经(15148)
经济研究(15128)
图书(13988)
问题(13060)
理论(12811)
(12753)
科技(12169)
实践(12028)
(12028)
(11931)
技术经济(11069)
现代(10890)
(10704)
共检索到338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方文  
90年代以来 ,国际收支危机的传染受到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对传染概念的界定是 :起源国发生的国际收支危机对其他国家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引起后者发生国际收支危机。在此基础上 ,本文以 90年代三次影响较大的国际收支危机为分析对象 ,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国际收支危机发生传染的原因。分析的结果表明 ,经济基本面因素是国际收支危机传染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安仲  
目前,对于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危机传染渠道上,而较少关注危机传染效应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政府政策对传染性的影响。本文利用Lotka的传染模型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欧盟和日本的传染性,结果发现,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滞后于其他国家,且影响的严重性相对较小,但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比较缓慢。而在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中国受影响的严重性明显降低,但是政策干预并不能使得中国迅速从美国金融危机中恢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倪克勤  熊锐  
国际资本流动增大了一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 ,与国际收支危机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投机资本冲击、国际借贷中的道德风险和企业的融资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危机影响 ,并结合我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防范国际收支危机的措施。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梅勒  让·皮萨尼-费里  冯维江  
欧元区内的失衡,反映在欧洲第二代实时清算系统(TARGET2,即欧元体系的银行间支付系统)中,即各中央银行间的收支不平衡。截至2011年12月,北方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累计净头寸达到8000亿欧元,而南方欧元区国家则累计了相同规模的负头寸。早期有关欧洲货币联盟的文献指出,在货币联盟之内,各成员国之间的收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惠珍  
迄今为止,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和机理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等问题一直是学者、媒体讨论的热点。但是人们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性严重估计不足,没有意识到传染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本质。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首先对国际金融危传染机制的理论进行了相关阐述;其次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传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应对危机传染的有效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梁芹  陆静  
本文采用2000-2012年欧元、澳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等五种货币的汇率数据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表明,在金融危机期间各汇率市场都出现大幅波动,且多数汇率市场样本对中,均存在由共同冲击的结构性传导机制的改变而引起的影响系数的变化。在高波动状态和低波动状态下,共同冲击的影响系数不成比例地改变,表明各汇率市场样本对之间存在一定的传染效应。部分汇率市场样本对中,共同冲击的结构化传导机制未发生改变,系数的变化仅仅是由于冲击的强弱程度而导致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静  郑晗  
本文分析了九个国家(地区)的资本市场指数在次贷危机期间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危机前,美国对除中国外的7国(地区)在危机发生时冲击力更大,资本市场出现单向传染效应。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交叉传染的存在,通过脉冲响应函数的检验揭示了危机传染的动态效应。在危机期内,美国次贷危机对其他国家市场的影响强度迅速增大,持续时间比传统过程相对延长。本文还通过高低波动率机制的比例系数伽玛检测了这些国家(地区)资本市场间的转移传染和纯传染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宇峰  刘发春  陈启清  
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体现了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危机传染的迅捷和系统性风险的上升,现代金融危机日益表现出全球化特征。但是,与危机和风险全球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监管的国别化和分散化,这大大降低了国际监管的有效性。在现有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不失为可行路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丹屏  徐长生  
本文通过研究金融危机的传染渠道,使人们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国际性,从而在面临危机时,我们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减轻或隔离危机的传递,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庆君  张荔  
本文基于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散的背景,通过两国经济的数理模型分析,以及对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特征和中美两国资本循环流行过程的现实考察,来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导机制。中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是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伴随着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美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是经常项目逆差、资本流入长期稳定增长和对外投资的高增长。中美两国资本循环流行过程形成的依存关系是美国用美元买我们的商品,再通过其资本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使我们把得到的美元再借给美国,美国则把借来的美元再投资给我们并且继续购买我们的商品。而这种国际收支长期非均衡发展形成的依存关系成为金融危机的主要传导机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宇  
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并很快波及其他拉美国家,形成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拉美经济危机。比索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此次危机的根源,国际收支失衡是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本文在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内,尝试分析钉住制度、国际收支失衡与比索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钉住制度的退出时机和顺序的选择、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实施、钉住制度造成本币高估及其负面影响、经常项目逆差的潜在风险、过分依赖外国资本的弊端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等方面总结了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枝仲  何帆  
外国直接投资 (FDI)除了能够从资本形成、技术扩散和促进竞争等角度刺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还会对一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如果FDI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债务负担超过其偿还能力 ,必然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国际收支危机。但是 ,由于FDI将同时影响一国的生产、出口和进口 ,因此需要全面地分析其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论文构建了一个差分系统 ,考察了FDI通过九种渠道影响东道国国际收支的长期动态效应。结果发现 ,FDI的利润回流虽然最终会超过FDI的净流入 ,但是 ,由于存在FDI的进出口行为 ,FDI对国际收支的净效应并不一定为逆差。在此基础上 ,论文分析了FDI对东道国国际收支的净效应在长期内为逆差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晓蓉  
对金融危机国际传染的贸易联系、金融联系和纯粹传染这3个主要传染渠道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效果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新兴经济体的传染出现了新特点。不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主要通过金融渠道传播,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最为直接和重要的传染渠道应是贸易渠道。此外,2008危机的金融传染渠道出现了一个以往未发生的现象:由于东亚新兴经济体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增,金融渠道的作用机制出现了镜像效应,即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因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而受到重大损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方  安娜斯卡西亚·斯拉瓦  
笔者建立了一个包含四种不同类型交易者的协同演化市场模型,包括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从众型交易者(herd trader)、采取少数者博弈策略的技术类交易者(tech-game trader),以及采用基因编程这种智能化方法的技术类交易者(Tech-GP trader)。当国外金融市场发生危机时,国内市场的某些技术类的交易者会因为一种"压力"机制转变其自身的类型,变成从众型投资者。这些从众型的交易者的决策依据是危机时普遍的市场情绪,而不是其他基本面的因素。笔者通过模拟四种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发现:危机时从众心理被压力强化,国内从众型交易者越来越多,同时股价受国外市场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外国金融市场的危机逐渐传递到国内。模型仿真得出的结果可以用来评估和预测国际金融市场间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从而未雨绸缪,防止国际金融危机传染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