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8)
- 2023(9275)
- 2022(7374)
- 2021(6637)
- 2020(5798)
- 2019(12757)
- 2018(12362)
- 2017(24161)
- 2016(12633)
- 2015(13961)
- 2014(13593)
- 2013(13529)
- 2012(12211)
- 2011(10650)
- 2010(11310)
- 2009(11420)
- 2008(10807)
- 2007(10062)
- 2006(9081)
- 2005(8849)
- 学科
- 业(75925)
- 企(71993)
- 企业(71993)
- 济(57913)
- 经济(57829)
- 管理(57015)
- 业经(27249)
- 融(25665)
- 金融(25665)
- 财(24081)
- 银(23802)
- 银行(23802)
- 行(23172)
- 方法(23165)
- 农(21878)
- 务(19777)
- 财务(19756)
- 财务管理(19741)
- 中国(19694)
- 企业财务(18744)
- 制(18386)
- 农业(16898)
- 数学(15687)
- 数学方法(15590)
- 技术(15369)
- 策(13507)
- 体(13247)
- 理论(12857)
- 企业经济(12191)
- 划(12105)
- 机构
- 学院(182816)
- 大学(175424)
- 济(83045)
- 经济(81553)
- 管理(79154)
- 理学(66822)
- 理学院(66348)
- 管理学(65782)
- 管理学院(65450)
- 中国(51568)
- 研究(51028)
- 财(42836)
- 京(35435)
- 财经(33241)
- 江(30203)
- 经(29973)
- 农(28033)
- 中心(27034)
- 科学(25360)
- 经济学(24880)
- 财经大学(24384)
- 州(24324)
- 商学(24057)
- 商学院(23857)
- 所(23852)
- 经济学院(22557)
- 业大(22425)
- 银(22382)
- 北京(22144)
- 经济管理(21814)
- 基金
- 项目(109557)
- 科学(89655)
- 研究(85272)
- 基金(82056)
- 家(67989)
- 国家(67228)
- 科学基金(61687)
- 社会(57646)
- 社会科(54863)
- 社会科学(54852)
- 省(44116)
- 基金项目(43292)
- 自然(37875)
- 教育(37705)
- 自然科(37124)
- 自然科学(37117)
- 自然科学基金(36588)
- 编号(34487)
- 划(34195)
- 资助(32746)
- 业(30005)
- 创(27169)
- 成果(27153)
- 部(24428)
- 创新(24319)
- 制(24298)
- 国家社会(23902)
- 发(23840)
- 重点(23649)
- 性(22746)
共检索到293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苏常禄
文章从价格的激励机制角度来研究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垄断,公共产权性质,政策性负担,预算软约束等方面导致国有企业中价格缺失或者价格机制不完善,这导致国有企业存在激励扭曲。国有企业改革一定要改变这四个方面,才能建立良好的价格机制。良好的价格机制会对国有企业形成正确的激励机制,国有企业改革才会成功。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黎精明 郜进兴
利用微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从投入要素价格角度研究了财政分权化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逻辑分析和公理化推导结果表明,因为国有企业承担了企业办社会的成本,所以政府有激励和义务对其进行政策性补贴,而补贴的基本方式就是低成本地给国有企业提供生产要素,从而导致要素价格扭曲,进而导致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和非效率经营,财政分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不能完全解决要素价格扭曲和国有企业过度投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治本之策只能是彻底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的成本,继而逐渐取消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补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知 刘卫群
要素市场化的滞后是我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要素价格的负向扭曲则是其重要表现。文章从国有企业的视角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的原因。一方面,金融抑制和所有制歧视使得国有企业以低于市场利率的价格获得了大量资本,加剧了资本价格的负向扭曲;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提供的社会保障、收入调节功能以及工会的作用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劳动力价格高于非国有企业,反而有可能改善劳动力价格的负向扭曲。本文测算了171个三位数行业的资本价格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指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比重越高的行业资本价格扭曲越严重,但是劳动力价格
关键词:
要素价格扭曲 国有企业比重 资源配置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履宽
谨防对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扭曲、干扰和拖延赵履宽在党的十五大刚刚开过、改革形势再一次高涨的时候,迎来了《改革》杂志创刊十周年,特向《改革》杂志表示衷心的祝贺!《改革》杂志创刊十年来,始终为促进我国改革事业的发展,尽心竭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更加难能可贵...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龙 冉光和 郑威
本文利用1999—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测算金融要素扭曲指数和外部融资依赖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GMM方法,从融资约束的角度考察了金融要素扭曲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要素扭曲显著抑制了中国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增长,且这种创新抑制效应在金融要素扭曲程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地区经济的外部融资依赖越高,金融要素扭曲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抑制效果越显著,说明金融要素扭曲通过加剧融资约束抑制了高技术企业创新投资的增长。因此,进一步推动金融要素市场发展,对于缓解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融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宋晓缤 王苑琢 王竹泉
信贷融资中的企业规模歧视现象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尚未有研究从财务风险信息扭曲视角对其进行阐释。本文以2009-2018年我国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证实企业规模歧视在信贷规模和信贷成本两方面同时存在。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营业性负债与金融性负债相混淆、资本与资产不加区分的传统财务风险分析体系致使实体经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被高估约40%的严重缺陷,且财务风险信息扭曲在信贷融资的企业规模歧视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该效应突出表现在长期信贷歧视方面、国有企业和高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信贷歧视方面。因此,从财务风险信息扭曲视角重新审视信贷融资的企业规模歧视现象、科学测度财务风险以完善授信评估模型是缓解信贷融资的企业规模歧视现象、战略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的创新路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杜创
本文以我国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相关政策为例,阐明了初始扭曲的公共政策如何自我强化、层层加码并带来更大的扭曲。小微企业融资依赖"小银行优势",如果不从源头上改变大银行主导的银行业市场结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必然是扭曲的。扭曲的扶持性政策有时会引发新的问题,而为应对这些新问题及老问题,不得不引入新政策加以修补,但这些新政策又进一步引发了更新的问题,最终使得整个政策陷入"扭曲——修补——进一步扭曲——进一步修补"的循环困境,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小微企业 融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海云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负债经营的条件下,企业资金不足可采取向银行借款、依靠商业信用赊欠、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由此形成了企业由负债资本和自有资本构成的资本结构。一般说来,合理的资本结构对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促进企业发展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是非常有利的。而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会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影响企业的筹资信用,甚至会使企业因过度负债而破产,给企业经营带来相当大的负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张文宏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一般通过外源融资进行资金的筹集。所谓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使之转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施炳展 冼国明
"对内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国内背景;中国"对内改革"渐进性诱发的要素市场扭曲是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独特约束。基于这一判断,本文从要素价格扭曲视角,利用1999—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重新审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结论认为:中国工业企业要素价格存在严重负向扭曲并有增加趋势;东部地区、外资、港澳台资和私营企业扭曲程度最高;总体上看,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奇迹离不开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中国企业将国内"生产要素应得"通过低价出口形式转移给了国外消费者;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结构优化的同时,更应注意贸易利益分配。
关键词:
要素价格扭曲 企业 出口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炎 陈晓剑 刘辉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杨树林 黄海沧
比较国际上两种主要融资制度绩效,实证分析我国的融资制度,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扭曲,距离真正市场化有差距,成因在于融资制度本身的内部结构缺陷和外部宏观环境改革滞后,根源在于银企都不是真正的融资主体,导致企业融资行为出现变异。鉴于融资制度同企业融资行为模式存在内生一致性,推进政府的经济、金融制度改革,实现企业融资行为的合理回归,使之朝着以银行中介为主的融资模式向以股票市场股权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转换,才是中国企业融资行为模式的理性选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汪伟 潘孝挺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企业调查数据,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作为金融要素市场化的代理指标,分析了金融要素扭曲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金融要素扭曲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具有异质性,相比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创新活动受金融要素扭曲的抑制作用更大。中小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对金融要素扭曲的敏感性要高于大型企业,在过程创新中,金融要素扭曲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更大,但在产品创新中,金融要素的扭曲对大型企业的影响更强。本文为金融要素扭曲对经济增长有负面的影响这一论点,提供了来自企业创新的微观证据。因此,全面推进金融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助于企业的创新活动,从而为国家经济转型提供持续创新与发展的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