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5)
- 2023(10318)
- 2022(8303)
- 2021(7622)
- 2020(6531)
- 2019(14359)
- 2018(14528)
- 2017(26687)
- 2016(15034)
- 2015(16666)
- 2014(16907)
- 2013(16357)
- 2012(14867)
- 2011(13251)
- 2010(13955)
- 2009(13704)
- 2008(13965)
- 2007(12940)
- 2006(11947)
- 2005(11439)
- 学科
- 业(75760)
- 企(71796)
- 企业(71796)
- 济(62430)
- 管理(62322)
- 经济(62321)
- 业经(26841)
- 财(25639)
- 农(22780)
- 方法(21915)
- 制(20279)
- 务(18841)
- 财务(18807)
- 财务管理(18784)
- 企业财务(17759)
- 中国(16727)
- 体(16718)
- 理论(16495)
- 农业(16347)
- 技术(16139)
- 策(14752)
- 体制(13636)
- 数学(13581)
- 数学方法(13420)
- 和(13237)
- 划(13051)
- 企业经济(12440)
- 经营(11773)
- 银(11389)
- 银行(11376)
- 机构
- 学院(219449)
- 大学(214779)
- 济(89250)
- 经济(87374)
- 管理(85010)
- 理学(70527)
- 研究(70004)
- 理学院(69848)
- 管理学(68994)
- 管理学院(68553)
- 中国(58029)
- 财(48838)
- 京(46039)
- 科学(39482)
- 江(38589)
- 财经(36332)
- 农(36021)
- 所(35540)
- 经(32651)
- 中心(32063)
- 研究所(31115)
- 州(30021)
- 北京(29251)
- 范(28585)
- 业大(28345)
- 师范(28320)
- 农业(27889)
- 财经大学(26111)
- 经济学(25858)
- 院(24733)
- 基金
- 项目(126815)
- 科学(100788)
- 研究(99631)
- 基金(90090)
- 家(76183)
- 国家(75328)
- 科学基金(66160)
- 社会(62988)
- 社会科(59450)
- 社会科学(59435)
- 省(51890)
- 基金项目(46569)
- 教育(46343)
- 编号(41642)
- 划(41523)
- 自然(40274)
- 自然科(39368)
- 自然科学(39356)
- 自然科学基金(38732)
- 资助(35931)
- 成果(35624)
- 业(31933)
- 创(29754)
- 课题(29661)
- 重点(28217)
- 部(28006)
- 发(27528)
- 性(26781)
- 创新(26779)
- 制(26726)
- 期刊
- 济(116892)
- 经济(116892)
- 研究(74445)
- 中国(51225)
- 财(44736)
- 管理(39895)
- 农(35170)
- 教育(31958)
- 学报(29629)
- 科学(27902)
- 融(24317)
- 金融(24317)
- 大学(23721)
- 农业(23154)
- 技术(22153)
- 学学(21840)
- 业经(21294)
- 财经(20387)
- 经(17814)
- 经济研究(17004)
- 问题(14678)
- 业(14178)
- 技术经济(12627)
- 财会(12585)
- 现代(11596)
- 贸(11446)
- 会计(11134)
- 世界(11090)
- 商业(10633)
- 图书(10544)
共检索到362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许成安 杨青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国企改革的主体。然而 ,我国理论界在国有企业改革主体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并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 ,国有企业改革应该以企业本身和广大职工为主体 ,本文则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分析、论证了“政府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主体”这一命题。
关键词:
国企改革 改革主体 政府主体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兰国庆
文章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是对国有企业的性质认识不清。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制企业,而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低级组织形式。要建立企业管理委员会,行使国有企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国有企业能正常运行。企业管理委员会选拔和任用经理,并对企业重大事项作出决策。职工既是国家的雇员,也是全体劳动人民中的成员,应实行固定工制度,要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管理委员会 职工身份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阎恕生 钟国辉
国有企业改革是巨大的系统工程,矛盾错综复杂。要有成效地把改革引向深入,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改革的实践。正确理解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等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于飞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官办事业自古有之,从国家这种行政建制产生起,它就存在并得到了发展,国有企业无论在什么国家都是为国家政权和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服务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代国有企业是社会大生产的一种组织经营形式,它的存在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决定的,而不是以人们的主观好恶为转移的。就其经营目标和职能而言,国有企业具有公用和公益性质,为整个国家、整个国民经济服务是所有国家国有企业的共同特点。从总体上搞好国有企业,是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关系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重大问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云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黄云一、企业制度的生命力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症结企业制度的生命源泉究竟在哪里?放眼世界经济史,我们发现,当代一些最流行的富有生命力的企业制度曾经遭到理论家的极力否定和非议,现代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曾被论证为注定天桥的企业制度,但它在美国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盛松
论国有企业改革●盛松一、对国有企业的基本认识到目前为止,不能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从最一般的意义来说,企业制度设计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个是职工的积极性的问题,一个是经营者的选择和激励问题。(张维迎,1996)而我们的国有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增基 张宗益 袁茂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究竟是采用以产权私有化为主的所有制改革方式,还是采用以引入市场竞争为主的市场改革方式,目前在我国理论界仍存在争论。英国经济学家经过大量实证调查检验后认为,超产权论更具有理论的内在逻辑性和实证解释说服力。它将前两种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产权私有化 市场竞争 超产权论 国企改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钱连源
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无疑是要深化改革,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客观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选择:一是端正企业行为的表层改革;二是完善经营机制的深层改革;三是转换企业体制的根本改革。由于不对企业体制进行改革,经营机制就难以重新塑造,短期行为也无法得到有效矫正,因而,越来越多的人都把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转向企业的体制改革。然而,对于如何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却始终存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道路是正在进行的不改变现有产权格局的所有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相辉
文章旨在研究企业制度改革的动力机制,即构建制度需求主体。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导致了中国企业发展中的主体性残缺,这是企业发展的症结之所在,也是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只有在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合理的产权安排,才能构建真正的市场产权主体。产权主体的构建过程,是利益的重组过程,更是利益的创造过程,也是实现企业产权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过程。
关键词:
产权 主体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恒寿
本文在深入剖析了国有企业改革所追求的"政企分开"目标及其理论基础"两权分离"的失误后,指出:造成国有企业长期低效率的本源性因素并不在于政企不分,也不在于产权模糊,而在于公有产权约束链条的中断和国有经济的规模过大。为此,作者提出,国有资本应当退出竞争性领域,以缩小国有经济规模,提高国有经济的运行效率。但国有资本"退出"的速度必须同非国有资本的"进入"速度保持一致,同社会补偿功能的形成保持一致,以免引起社会震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家顺 夏有利
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刘家顺,夏有利(一)国有企业是深深根植于政治土壤上的经济种子,它既有一般企业的自然属性,但又有一般企业不具备的社会属性。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单纯从构造企业模式的思路展开,而必须从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更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军 程艳霞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细胞,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十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简政放权、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造等几个阶段,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从总体上来说,国有企业的活力普遍得到了增强。但是国有企业与国际惯例相比,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比,国有企业的现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而且随着改革由易到难,一些深层次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本文就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明保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 ,在宏观层次上是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 ,在微观层次上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 0多年来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尤其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离改革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本文就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条件进行了分析 ,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为 :( 1)兼并联合 ,优化资产配置 ;( 2 )破产淘汰、盘活重组资产 ;( 3 )资产置换 ,实行股份制合作 ;( 4 )产权界定 ,重组法人股份 ;( 5 )引进外资 ,嫁接改造企业 ;( 6)一厂多制 ,推进企业改革。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必要条件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