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2)
2023(1979)
2022(1735)
2021(1672)
2020(1580)
2019(3578)
2018(3544)
2017(7149)
2016(4134)
2015(4886)
2014(4911)
2013(4934)
2012(4513)
2011(3936)
2010(4239)
2009(4276)
2008(4462)
2007(4279)
2006(4051)
2005(3959)
作者
(11175)
(9365)
(9239)
(8906)
(6072)
(4471)
(4319)
(3564)
(3456)
(3436)
(3173)
(3087)
(3079)
(2968)
(2948)
(2919)
(2806)
(2791)
(2769)
(2737)
(2442)
(2307)
(2285)
(2226)
(2182)
(2162)
(2143)
(1927)
(1872)
(1843)
学科
(23512)
(23175)
企业(23175)
管理(20802)
(15689)
经济(15651)
(12662)
(10454)
财务(10440)
财务管理(10422)
企业财务(10142)
(8787)
方法(7925)
(6963)
数学(6662)
数学方法(6594)
体制(6522)
公司(5155)
业经(3963)
中国(3574)
(3500)
(3211)
银行(3211)
(2987)
理论(2843)
组织(2834)
(2820)
(2614)
(2510)
金融(2510)
机构
大学(59418)
学院(58275)
管理(25152)
(22771)
经济(22213)
理学(20980)
理学院(20834)
管理学(20659)
管理学院(20538)
(16116)
研究(15542)
中国(15393)
(12349)
财经(11825)
(10606)
(10596)
财经大学(8770)
中心(8427)
(8399)
北京(8203)
商学(7934)
商学院(7895)
(7408)
科学(7229)
会计(6794)
公司(6520)
(6475)
师范(6423)
(6388)
(6366)
基金
项目(29941)
科学(24093)
研究(22738)
基金(22664)
(18342)
国家(18145)
科学基金(16807)
社会(14711)
社会科(13975)
社会科学(13975)
基金项目(11875)
教育(11367)
自然(11285)
自然科(11048)
自然科学(11046)
自然科学基金(10878)
(10860)
资助(10015)
编号(9527)
(9110)
成果(8992)
(7400)
教育部(6866)
人文(6859)
(6853)
项目编号(6602)
重点(6410)
课题(6211)
大学(6155)
(5898)
期刊
(29299)
经济(29299)
研究(20516)
(17005)
中国(12999)
管理(11393)
(9454)
金融(9454)
教育(6744)
财经(6656)
学报(6461)
财会(6258)
会计(5943)
科学(5897)
(5527)
大学(5509)
(5080)
学学(4855)
技术(4459)
业经(4426)
通讯(4262)
会通(4251)
经济研究(4183)
图书(4081)
问题(3648)
(3458)
书馆(3405)
图书馆(3405)
(3341)
(3270)
共检索到101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泓  朱小平  杨万贵  
对商誉的再认识——公司收购的思考徐泓朱小平杨万贵企业的发展通常有两种战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以提高经营效益的内部成长战略和通过对外企业收购与兼并进行资产重组的外部扩张战略。美国的华尔街早在20年代即兴起企业收购,80年代达到高潮,造就了不少经典的收购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健  黄菊珊  
《会计研究》1998年第8期刊登了徐泓、朱小平、杨万贵的《对商誉的再认识》一文(以下简称《徐文》),拜读之后,受益颇深。但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存在异议,现提出与三位同仁商榷。一、关于被购企业净资产公正价格的计算问题商誉按其来源被区分为外购商誉(Pur-c...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袁敏  宋冰瑶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政策引导下有了一定的转变,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定为目标,并在财政、货币政策等方面予以了相应的调整。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资本市场也出现了一些趋势性的变化,包括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背景下,监管层开始推动一些消除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形式的并购重组的障碍,在制度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甘露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A公司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公司海外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中收益法评估的合理性,经对比两次评估中的参数选取及估值情况,得出实操中收益法评估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折现率、并购协同效应等因素进行了模拟测算和量化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发现,收益法评估模型可以通过折现率的修正、协同效应的量化、细化预测期间等,提高评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由于非市场化因素导致的评估参数变动而影响到并购前后收益法评估的可比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陶勇  
通过对商誉本质的研究,得出商誉的再定义;针对理论界与实务界区别对待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现状,分析论证了二者的内在统一性,提出当前更应重视自创商誉问题研究的建议,并对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及后续处理问题予以阐述,以期有助于商誉会计的整体协调发展并最终达成科学的共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晓玲  
近年来,曾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并购浪潮,在我国悄然兴起。并购作为资本集中的重要方式,在促进我国企业资产重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在并购过程中出现的负商誉现象,已日益为我国会计学界所关注,大家在负商誉是否客观...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曹慧  
商誉是企业自身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重要资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商誉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商誉会计还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如何对商誉进行科学的确认、计量和记录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加强商誉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对于规范和统一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商誉的概念出发,对现有商誉会计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利强  汝莹  
由于诸多不确定性与现实的复杂多样性,对商誉的一些重要问题都不明确,导致了实务混淆与无所适从;本文从自创商誉、外购商誉以及负商誉方面入手,结合商誉会计实务与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商誉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张陶勇  
商誉是会计界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历来倍受争议。本文从对商誉本有关质诸多观点的分析出发, 得出商誉的再定义。同时,针对理论界与实务界区别对待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现状,也分析论证了两者的内在统一性,提出当前更应重视自创商誉问题研究的建议,并对自创商誉的计量及后续处理问题予以探讨,以期有助于商誉会计的整体协调发展并最终达成科学的共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祁双云  
反向并购作为一种高效上市途径受到追捧。反向并购往往会形成巨额商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为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中包含了股权溢价部分,即在商誉中计入了壳资源价值。该处理方式会导致商誉后期存在减值风险,难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那么,如何将壳资源从商誉中分离单独进行确认和后续计量,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以具体案例形式开展思考和研究,以期从实践方面为上市公司同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指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琪  
本文基于2019年年初我国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集体计提巨额商誉减值事件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A股市场2007~2018年第三季度期间商誉及商誉减值损失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商誉集中减值及高额商誉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会计准则和监管角度提出治理商誉减值乱象的对策,以期对规范上市公司商誉会计有所裨益。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海燕  李丹妮  江婕  
(一)商誉集中"爆雷"的成因分析1.并购重组带来商誉累积。并购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市值管理与战略谋定的基础手段,经过多年积累,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A股商誉规模达1.45万亿元。其中,传媒行业完成并购重组138起,合并商誉1 875亿元;医药生物行业完成并购87起,合并商誉1 516亿元;计算机行业完成并购85起,合并商誉1 133亿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涛  孙即  
20102015年,A股市场发生重大资产重组、要约收购、定增重组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上市公司整体商誉呈逐年增长态势,后续商誉减值也呈同步上升态势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引发了新一轮的上市公司并购热潮,与此同时,市场上的商誉水平快速上升。2015年,商誉占上市公司全部并购交易金额的比重达到29%。此背景下,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无法兑现,将造成商誉计提减值,作为资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涛  孙即  
2010~2015年,A股市场发生重大资产重组、要约收购、定增重组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上市公司整体商誉呈逐年增长态势,后续商誉减值也呈同步上升态势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引发了新一轮的上市公司并购热潮,与此同时,市场上的商誉水平快速上升。2015年,商誉占上市公司全部并购交易金额的比重达到29%。此背景下,并购标的业绩承诺无法兑现,将造成商誉计提减值,作为资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