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2)
2023(7130)
2022(5529)
2021(5405)
2020(4619)
2019(10990)
2018(11477)
2017(22184)
2016(11958)
2015(13524)
2014(13745)
2013(13126)
2012(11679)
2011(10454)
2010(10997)
2009(10467)
2008(10550)
2007(9275)
2006(8720)
2005(8254)
作者
(32090)
(26296)
(26115)
(25578)
(16955)
(12451)
(12138)
(10231)
(10011)
(9700)
(9222)
(9059)
(8705)
(8571)
(8367)
(8324)
(7851)
(7764)
(7637)
(7278)
(6823)
(6630)
(6327)
(6225)
(6095)
(6090)
(6046)
(5811)
(5378)
(5125)
学科
(45086)
经济(45028)
管理(31832)
(28366)
(25420)
企业(25420)
(21888)
方法(21102)
(20622)
银行(20477)
(19158)
数学(18959)
数学方法(18405)
中国(13837)
(13115)
金融(13114)
(12565)
制度(12554)
(11735)
(11473)
业经(11179)
(10832)
业务(10595)
体制(10072)
理论(9393)
银行制(9237)
地方(7831)
(7571)
(6989)
贸易(6976)
机构
大学(155840)
学院(155051)
(62307)
经济(60702)
管理(59918)
研究(51652)
中国(50014)
理学(49484)
理学院(48981)
管理学(47847)
管理学院(47538)
(34655)
(34121)
科学(28653)
(26980)
中心(26363)
财经(25391)
(25330)
(25258)
银行(24217)
(22946)
(22813)
(22557)
研究所(22360)
北京(22296)
(21783)
(20438)
师范(20270)
业大(19201)
经济学(19011)
基金
项目(94582)
科学(74404)
研究(71391)
基金(67814)
(58048)
国家(57561)
科学基金(50106)
社会(44135)
社会科(41848)
社会科学(41831)
(36660)
教育(35034)
基金项目(34110)
自然(32073)
自然科(31384)
自然科学(31379)
(30954)
自然科学基金(30801)
编号(29911)
资助(29704)
成果(25493)
课题(21530)
重点(21441)
(21064)
(19686)
(19244)
项目编号(18622)
教育部(18613)
创新(18432)
大学(18400)
期刊
(73054)
经济(73054)
研究(55635)
中国(39097)
(35055)
金融(35055)
(27801)
管理(25150)
教育(24778)
(20744)
学报(19978)
科学(19338)
大学(16558)
技术(15979)
学学(15018)
财经(13266)
经济研究(11800)
农业(11652)
业经(11609)
(11278)
统计(9549)
理论(9145)
问题(8605)
(8558)
实践(8324)
(8324)
图书(8160)
决策(7772)
职业(7570)
技术经济(7482)
共检索到264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芝斌  
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工作作为其运行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算质量管理和操作风险防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工商银行现行监督模式为例,剖析其在监督理念、重点、效率以及人员配置、功能发挥等方面的不足,立足于构建安全型、价值型、成本型风险管理平台的需要,提出推进商业银行基层行监督模式由规范操作型向风险管理型、由质量复审型向风险预警型、由职责重叠型向责任互补型、由单一封闭型向合作多样型、由粗放分散型向集约管理型转变的五大转型路径,以期对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推进监督工作转型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振东  黎劲康  陶冶  
为达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强化风险控制,国内商业银行对组织架构实行条块有机结合管理的体制改革,推行扁平化管理。本文结合佛山市顺德区部分商业银行扁平化管理改革的实践,对当前基层商业银行进行调查,从正负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基层商业银行实施扁平化管理改革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等“六大关系”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贾明琪  李成青  
随着巴塞尔协议Ⅲ及我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的推出,目前我国已确立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监管新模式,这不仅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及资本计量方法的改变,更蕴含着新的银行经营治理要求,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资产管理方式及盈利能力产生深远影响。鉴于此,本文提出在新的银行监管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胜邦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经济体大型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发展战略方面存在的重大隐患。危机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联手重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严格审慎的监管纠正危机暴露出的这些根本性缺陷,构建有利于金融稳定的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起晓  陈源  
基层人民银行开展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是促进基层人民银行依法履职、预防腐败和发展建设的现实需要。本文对基层人民银行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从履职文化、权力结构、制约机制、施政公开、监督实效、体制机制六个方面提出新形势下构建基层人民银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路径选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善祥  王怀怀  刘瑜  
本文从基层的角度出发 ,对湖北省仙桃市代理业务市场进行了调查 ,了解了全市代理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关于规范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代理业务的措施及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燕萍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文章以如何提升商业银行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切入,探讨党建工作如何更好地融入业务经营、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思考党建元素如何渗透到各个领域各层组织,转化为聚人心树正气的有效载体,凝聚成促活力促发展的有效抓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冯银辉  
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不断开发并不断增值的增量资源,商业银行应该做到人才整体素质超前于其事业发展,形成有效的人才拉动机制,以人才的创新开发能力促进自身发展。当前商业银行正处于由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企业挺进的转型时期,经营环境、监管要求、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员工思想独立、价值多元、离职率较高。文章以农行为例,对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路径进行思考,浅析如何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提升人力资源效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文泽  
本文从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出发 ,根据并行工程学的原理 ,提出了重塑商业银行基层组织架构的一种设想。作者认为 ,商业银行机构设置应当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 ,按客户分类、分层设置服务 ,按减少层次、有效制约和团队优势的原则 ,将商业银行的内部机构整合成营销服务中心、业务管理中心、风险控制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 ,实现效率和风险控制相统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建华  李年华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易会满  
商业银行传统事后监督存在方式落后、理念技术滞后、管理机制欠缺、缺乏有效协同四个方面的不足,事后监督转型应改革传统规范导向的监督方式,实行风险导向的监督,增强业务运行风险管理能力;实行流程导向的监督,推动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整合监督资源,完成监督体系由业务复审向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战略转型。要实现上述事后监督转型的目标,应在事前和事中突出增强系统和流程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事后着力再造科学高效的监督流程;运行监督资源整合方面应注重发挥各类管理资源的协同效应与整体合力。新型事后监督体系的运行机理包括风险导向、良性循环、流程导向、功能完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汤志江   尹航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本充足率不足、经营效益差、金融刨新与抗风险能力弱、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仍困扰着银行。在这种形势下,商业银行实行稳健的会计政策,建立稳健的会计模式,将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明新  
当前商业银行资金配置定位与实际工作存在一系列不相适应的矛盾 ,本文试图探讨运用市场机制解决资金配置的方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杜静  
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来源主要依靠政策性"利差",正在异化其盈利模式。利润来源被特定对象绑架和利润目标虚高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带来了商业银行贷款对象的市场集中度、"风险导向"长期策略迷失以及贷款粘连实体经济弱化等问题。这些叠加的问题把商业银行推向了利润取得之"超然"地位,并面临严峻挑战。校正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异化的方向是资产业务的去"虚"向"实"。从方向选择上,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变贷款性收入主导利润的格局。从目标选择上,要调整好"两个导向"关系,坚守风险至上的经营准则。从过程选择上,要提高间接融资市场中实体经济贷款比重,夯实利润实现的支撑点。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莺  郭江  
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迎接同业竞争挑战的需要,是商业银行优化收入结构的需要。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把中间业务作为主要业务来抓,竞争日趋激烈,并在不断升温。作为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中间业务近年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成为重要的竞争领域。面对日趋严厉的外部监管,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对公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