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055)
2022(2786)
2021(2707)
2020(2448)
2019(5341)
2018(5535)
2017(10659)
2016(6068)
2015(6973)
2014(7224)
2013(7148)
2012(6965)
2011(6177)
2010(6772)
2009(6498)
2008(6817)
2007(6638)
2006(6331)
2005(5980)
2004(5139)
作者
(17862)
(14467)
(14372)
(14260)
(9306)
(7104)
(6819)
(5645)
(5619)
(5497)
(5118)
(5094)
(4796)
(4688)
(4627)
(4580)
(4380)
(4328)
(4197)
(4131)
(3880)
(3564)
(3540)
(3470)
(3412)
(3363)
(3283)
(3249)
(3101)
(2968)
学科
(21761)
经济(21618)
管理(18080)
(16040)
(14211)
企业(14211)
(10291)
中国(9609)
(8573)
(8096)
(7972)
银行(7971)
(7651)
方法(7542)
业经(7237)
理论(6699)
(6317)
金融(6316)
(6158)
(6087)
(5626)
体制(5129)
农业(5105)
(5085)
制度(5083)
地方(5072)
教育(5067)
(4342)
财务(4320)
财务管理(4294)
机构
大学(85958)
学院(84571)
(31937)
经济(30910)
研究(30317)
管理(30009)
中国(27836)
理学(23403)
理学院(23110)
管理学(22550)
管理学院(22379)
(20893)
(19487)
(17053)
科学(17025)
(16049)
中心(15959)
财经(14772)
研究所(13500)
(13367)
(13319)
北京(13278)
(13148)
(12958)
(12778)
师范(12718)
人民(11643)
(11471)
银行(10910)
财经大学(10559)
基金
项目(44224)
研究(35335)
科学(34083)
基金(30532)
(25536)
国家(25222)
社会(23104)
科学基金(21196)
社会科(20433)
社会科学(20422)
(17157)
教育(16932)
成果(15536)
编号(15461)
基金项目(15158)
(14520)
资助(13342)
自然(12312)
自然科(12034)
自然科学(12033)
自然科学基金(11807)
课题(11594)
(10125)
重点(10055)
(10044)
(9792)
项目编号(9559)
教育部(8837)
(8751)
(8668)
期刊
(46440)
经济(46440)
研究(33469)
中国(24205)
(17433)
(15646)
金融(15646)
教育(15013)
(13840)
管理(12775)
学报(12106)
科学(10766)
大学(9811)
学学(8647)
农业(8445)
财经(7923)
业经(7250)
统计(7061)
技术(6973)
图书(6885)
(6805)
问题(6134)
经济研究(5898)
书馆(5466)
图书馆(5466)
(5172)
(5056)
理论(5040)
决策(5014)
(4739)
共检索到161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孔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特指各项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相互交织的过程,是“五项建设”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政治建设的范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和政治保障;诚信友爱是文化建设也即精神文明的范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孔来  邵新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体现为充分的民主、健全的法制、严正的公平、激情的正义、全社会的诚信、新型的人际关系、繁荣的文化、蓬勃的科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的社会环境、循环的经济、高质量的居民生活,可归纳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为此,提出由4个层次40个指标构成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提出采用量化值加权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期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进程的监测提供合理的技术和方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徐一帆  文兼武  察志敏  宋长青  刘晓越  程晞  
2005年国家统计局重点研究课题。此研究从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入手,采用定量分析法描述”社会和谐“的综合指数和若干分类指数,分析和判断近期我国社会和谐的变化情况。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差距,明辨方向,为推进社会更加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学锋  
构建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党和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计算的我国和谐社会总指数显示:中国和谐社会指数2000年为99.21%,2001年为97.30%,2002年为101.01%,2003年为100.16%,2004年为101.99%,呈上升趋势。和谐社会指数越大,说明社会和谐程度越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宗金  
温州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科教文化事业日新月异,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具典型的代表。但现阶段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和谐与文明的温州,是温州市面临的主要课题。实现温州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路为:发展“活力温州”;提升“实力温州”;构建“和谐温州”。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环成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由非均衡走向新的动态均衡的必然,和谐社会实现的过程应该是社会总效用最大化以及福利社会的构建过程,和谐社会的利益调整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瑛  王旭明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针对分配领域中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建设任务提出,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足以说明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城乡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文英  
建立和谐社会需要税收理论及税收制度创新。利用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和地区、行业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及各阶层和谐发展;优化地方税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和谐发展。应该坚持依法治税观,坚持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全面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和遵从度,建设税收和谐文化,在实践中建设和谐社会税收工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斌强  赵鹏程  
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界定,对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质量、学业、人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1)开发城市公立学校的潜力,制定相关制度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所在地就学;(2)扶持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简易学校;(3)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尤其是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4)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柳思维  
本文认为,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市场横向联系是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联系方式,也制约着社会的和谐状态。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和谐,而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和谐、经济和谐必然要通过市场状态表现出来,市场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指出,当前我国转轨经济阶段市场不和谐矛盾突出,市场繁荣与混乱并存,市场供给过剩与短缺并存,市场开放度上升与制度建设滞后并存,市场过度竞争与非正常垄断并存,市场体系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分割并存,市场动力结构失衡与组织结构失衡并存。因此,必须本标兼治营造现代和谐市场,高扬民主法治大旗,努力建设现代市场文明;加大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构建和谐市场的制度基础;加大对市场丑恶现象与违法行为的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承恩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和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要求,“和谐社会”的要素及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国际上广泛建立友好关系,给我国营造一个和谐的国际氛围和发展空间;二是社会整体协调;三是“人”的和谐;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目标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才能构建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从和谐社会的意蕴出发,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结构合理、公平正义、以人为本和稳定有序的社会。现代社会福利作为社会整合机制,应有利于协调各阶层利益,维持社会各结构要素的平衡;缓和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平等和公正;满足人们多方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整合规避各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到重要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向社会福利提出从“卫生所”式、“防疫站式”社会福利到“健身房”式社会福利的发展要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本文从社会视角定位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银行机构的基本职能和社会责任,介绍了弱势金融发展的背景,阐述了发展弱势金融对促进和谐社会创建的积极作用,在指出了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