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20)
2023(2824)
2022(2591)
2021(2567)
2020(2434)
2019(5296)
2018(5520)
2017(11817)
2016(6526)
2015(7686)
2014(7812)
2013(8049)
2012(8081)
2011(7267)
2010(8055)
2009(8382)
2008(7650)
2007(6685)
2006(6263)
2005(5853)
作者
(19586)
(15959)
(15854)
(15418)
(10126)
(7591)
(7407)
(6133)
(5936)
(5872)
(5403)
(5204)
(5193)
(5102)
(4919)
(4917)
(4798)
(4733)
(4629)
(4518)
(4155)
(3969)
(3886)
(3724)
(3625)
(3616)
(3582)
(3524)
(3234)
(3080)
学科
(27063)
经济(27039)
管理(21349)
(19701)
(15941)
企业(15941)
方法(12069)
(10996)
数学(10936)
数学方法(10869)
中国(10420)
(9105)
(8058)
银行(8052)
(7691)
(7380)
财务(7366)
财务管理(7349)
(7088)
企业财务(6984)
(6979)
金融(6979)
(6154)
贸易(6147)
(6048)
(5453)
(4894)
(4756)
(4645)
税收(4645)
机构
大学(102246)
学院(100660)
(44095)
经济(43121)
管理(35633)
研究(34453)
中国(29478)
理学(29426)
理学院(29100)
管理学(28735)
管理学院(28538)
(25583)
(22524)
财经(19481)
科学(18220)
(18078)
(17541)
研究所(15681)
中心(15135)
北京(15102)
(15035)
财经大学(14517)
经济学(14089)
(13383)
经济学院(12807)
(12787)
师范(12680)
(12294)
(11902)
业大(11807)
基金
项目(53385)
科学(41166)
研究(41081)
基金(38585)
(32613)
国家(32339)
科学基金(26597)
社会(25768)
社会科(24313)
社会科学(24305)
基金项目(20027)
教育(19409)
(19336)
编号(17332)
资助(16986)
(16904)
成果(16147)
自然(16082)
自然科(15633)
自然科学(15627)
自然科学基金(15328)
(13376)
课题(12053)
重点(11988)
(11770)
教育部(11634)
(11053)
人文(11032)
项目编号(10809)
社科(10590)
期刊
(53014)
经济(53014)
研究(36531)
(20407)
中国(19008)
(15149)
金融(15149)
管理(14718)
学报(13392)
科学(12052)
(11957)
大学(10545)
财经(10262)
教育(10202)
学学(9798)
经济研究(9392)
(8795)
业经(8020)
农业(7871)
问题(7852)
(7369)
技术(7345)
国际(6515)
理论(6497)
实践(5778)
(5778)
会计(5357)
商业(5299)
现代(5064)
经济管理(4894)
共检索到163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玉香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了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中国的宏观调控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一直在艰难探索之中。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审时度势,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是中国经济能否走出困境,实现真正复苏的关键所在。该文在对我国历次宏观调控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理性分析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出质疑和反思。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选  龚六堂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主要采取了超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强力干预日元汇率、直接干预股票市场、大力整顿金融环境、出台政策告示等措施。这些宏观调控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后危机时期制订货币政策不应当只盯住单一目标,要注重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配合,警惕信贷资金不流入实体经济,防止陷入赤字财政陷阱,准确把握宏观调控时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张晓晶  李成  常欣  
本文尝试从国际的、省际的分析以及动态的视角来总结和展望中国的宏观调控。文章首先通过经验分析,对经济波动与宏观调控进行国际比较,突出中国宏观调控的特色。接下来,通过省际分析进一步揭示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及其与主流经济学反思所形成的交集,特别是结构性调控作为"中国经验"的意义。最后是对未来中国宏观调控的展望,指出后危机时代中国宏观调控的新思维可概括为:1)把握宏观调控的主线:突出供给管理,加快结构调整;2)完善宏观调控的基础: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弱政府性驱动;3)转移宏观调控的重心:从工业化到城市化;4)拓宽宏观调控的视野:关注世界发展的中国因素,加强国际政策协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飞  
金融危机"捧热"了《资本论》,"火"了马克思,对金融危机的研究可谓是一时火爆。在两次席卷人类破坏社会的金融危机刚刚过去这一背景下,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是在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研究基础上,进行的一番梳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昌忠泽  
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宏观调控要想实现其预期的目标,必须不断完善其微观基础。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几个关键点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只能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时期边界只能是短期;宏观调控的对象是总量而非结构;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经济稳定而非经济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该体现出区域差别。应努力寻求具有内生性制度安排的宏观调控政策。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树青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催化了宏观调控思想的创新:一是建立在实际贷款增长率调控基础上的动态调控模式,主张要将宏观调控由静态的事后调控转为动态的事前调控,从而更有利于把握宏观调控的主动权,保持经济较长时间的均衡增长;二是虚实一体化宏观调控思想,提出建立虚实一体化的宏观调控体系,将宏观调控的核心由货币总量调控转化为资本市场调控,将虚拟经济尤其是资本市场纳入国家宏观调控的范畴;三是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节奏和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想,为宏观调控进一步创新思想、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提供了科学指南。这三方面思想创新的内容不同,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为深化宏观调控理论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平  
针对高房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尽管调控力度越来越大,但房价依然持续攀升。本文通过对本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特点和效果进行分析,反思我国宏观调控失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8年增长8.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8年下降0.7%。在国际金融危机逐步蔓延并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本文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瑞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几个不同的特点:既有总量目标,也有结构目标;确立了经济和社会两类调控目标;在数量上绝不止4个,且优先顺序相机选定;目标选择灵活,并不拘泥于调控时间以及所谓政治周期。"十二五"规划充实了许多宏观调控指标,也带来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应当继续坚持以GDP指标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目标,科学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万元产值能源综合消耗目标应当采用更加先进的计量标准。当前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无法实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隐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勒系琳  
考察从计划体制的行政分权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演变过程,着重分析这一转变过程中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展现我国宏观调控由政府直接控制到间接调控的渐进过程。分析了过去宏观调控手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有关宏观调控手段实现良性转变提出思考,认为深化政治体制改变、经济体制改革、政府退出直接干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法律手段作用等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郑新立  
过去的2009年,是我国全面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一年。2009年我国经济呈现出一个前低后高的回升态势,在应对危机所带来的种种挑战中走出了一个V型的复苏之路。整个经济企稳向好的局面基本形成,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但同时我们也付出了经济结构进一步恶化的代价。当前我们的经济回升存在着脆弱性,存在不巩固、不稳定、不协调等问题。为了保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新的一年应坚持扩大内需不动摇,继续维持积极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需要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创造出口需求、维持房市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加宁   张承惠   张永生  
自1993年年中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使中国经济避免了1992年大起之后随即发生大落的危险,而且还有效地防止了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说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比以往的历次调整都要成功得多,成熟得多。但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予以进一步完善。主要是:第一,宏观调控力度时紧时松。自去年年中加强宏观调控以来,虽然从总体上采取的是偏紧的货币政策,但总量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