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5)
2023(16067)
2022(13920)
2021(13155)
2020(11093)
2019(25693)
2018(25268)
2017(49258)
2016(26415)
2015(29900)
2014(29776)
2013(29276)
2012(26516)
2011(23268)
2010(23305)
2009(21059)
2008(20566)
2007(17564)
2006(14991)
2005(12454)
作者
(73039)
(60987)
(60535)
(57771)
(38803)
(29204)
(27504)
(23988)
(23088)
(21779)
(20742)
(20250)
(19149)
(19073)
(18871)
(18645)
(18147)
(18136)
(17405)
(17398)
(14980)
(14815)
(14725)
(13970)
(13643)
(13475)
(13342)
(13271)
(12121)
(12004)
学科
(104948)
经济(104831)
管理(81340)
(76544)
(64484)
企业(64484)
方法(55208)
数学(49080)
数学方法(48305)
(37877)
(27555)
中国(26747)
业经(22568)
(21275)
财务(21192)
财务管理(21130)
地方(20915)
(20790)
企业财务(20101)
(19503)
理论(18645)
农业(18564)
(18292)
贸易(18284)
(17748)
技术(16622)
(15921)
环境(15514)
(14851)
银行(14810)
机构
大学(367205)
学院(366408)
管理(150077)
(145181)
经济(142174)
理学(132024)
理学院(130677)
管理学(128042)
管理学院(127395)
研究(113257)
中国(83984)
(75984)
(73152)
科学(70407)
财经(56578)
(54788)
(54245)
业大(54136)
中心(52572)
(51705)
(51228)
研究所(49877)
北京(47237)
(46505)
师范(46074)
经济学(44509)
财经大学(42475)
农业(42442)
(41692)
(41290)
基金
项目(259437)
科学(205326)
基金(190259)
研究(188729)
(164899)
国家(163567)
科学基金(142791)
社会(119095)
社会科(113049)
社会科学(113019)
(100847)
基金项目(100778)
自然(94452)
自然科(92344)
自然科学(92325)
自然科学基金(90673)
教育(88528)
(84732)
资助(79752)
编号(76738)
成果(60752)
(57611)
重点(57482)
(54148)
(53547)
课题(51997)
创新(50440)
教育部(50171)
科研(50106)
大学(49258)
期刊
(146511)
经济(146511)
研究(103896)
中国(64460)
(59653)
学报(55942)
管理(53211)
科学(51089)
(47421)
大学(43485)
学学(41080)
教育(39773)
技术(33654)
农业(33123)
(27771)
金融(27771)
财经(27414)
经济研究(24634)
业经(24063)
(23270)
问题(18947)
统计(18470)
图书(17719)
技术经济(17709)
(17068)
理论(16982)
(16886)
科技(16872)
(16861)
财会(16437)
共检索到512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开   牛晓艳   张磊  
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调节同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政策工具,在矫正财政失衡方面有突出优势。本文基于2003—2019年西部地区地级城市数据,在对纵向财政失衡和横向财政失衡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矫正财政失衡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显著降低了纵向财政失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接受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后人均财力水平有所提高,横向财政失衡程度有所缓解。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比,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政策效应更强。本文不仅为研究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的功能增加了新证据,也为推动构建中国式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玮  
对口支援体现的主要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将本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转移给地方政府承担,是政府间财政职能划分错位的一种体现。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之后,地方财政缺口成为政府间财力配置的新常态,再继续扩大"对口支援"的范围和力度就不太适宜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劫富济贫"的色彩非常突出,非常容易引起地区间的矛盾与冲突,而且其有效实施是有特定前提条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适合。相比较而言,纵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政治可接受性要强许多,只要制度设计恰当,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也能取得较好的横向财政平衡的效果。在对口支援体制基础上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了政府间财力配置的层次,相应的制度安排更复杂,实施成本也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利益纠葛更加复杂。对口支援机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应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改革,地域性对口支援和项目性对口支援都应撤并到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中去,但应保留应急性对口支援。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玮  
对口支援体现的主要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将本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责转移给地方政府承担,是政府间财政职能划分错位的一种体现。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之后,地方财政缺口成为政府间财力配置的新常态,再继续扩大"对口支援"的范围和力度就不太适宜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劫富济贫"的色彩非常突出,非常容易引起地区间的矛盾与冲突,而且其有效实施是有特定前提条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适合。相比较而言,纵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政治可接受性要强许多,只要制度设计恰当,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也能取得较好的横向财政平衡的效果。在对口支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伍文中  
实施多年的对口支援实质上是有中国特色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行为。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独到作用,必须建立规范化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基于此,本文立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在诠释对口支援本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进而立足我国实际,对有中国特色的横向转移支付的伦理基础、法理依据、内容体系、执行标准、运行平台、考核体系、分工边际等问题提出现实思考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伍文中  张杨  刘晓萍  
对口支援是中国特色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雏形,尽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其缺陷仍十分明显。应该基于国家财政均衡体系建设的需要,将我国的对口支援进行归并、划转、改造:一部分归并到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归属于国家财政均衡体系;一部分划转到市场体系;一部分进行功能再造归属于国家应急动员体系。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对口支援所存不足及其原因,进而立足我国财政均衡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探讨了对口支援改进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实现机制、推进路径等问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钟晓敏  
<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们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论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关键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石绍宾  樊丽明  
中国现阶段应用广泛、形式多样的对口支援是中国式横向转移支付,具有突出的中国特征,具体表现为内容和目的的多元性、基于中国政治体制的政治动员性和公共治理的阶段性。实践中,对口支援表现为同级政府间、降级次政府间、降多级次政府间以及纵横交织等模式,这些模式虽在分配资源的力度、速度、广度和集成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各有侧重,适用不同的场景和领域。从中国实际出发,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应定位为"纵向转移支付的有益补充"。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丽  任建华  韩瑞娟  
对口援疆给新疆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规范对口援疆财政资源的转移支付过程,提高对口援疆的效率,本文简要梳理了对口援疆政策的演进,并结合新形势下新疆的历史发展机遇,分析了构建对口援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对口援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原则和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在西部贫困地区要增强巩固脱贫成果和内生发展能力。本文基于我国地级面板数据,借助“西部大开发”和省际间“对口支援”两次区域发展战略,采用项目评价中的双重差分方法,比较研究了中央纵向转移支付和省际横向转移支付的政策效果、禀赋条件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央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的转移支付均可以有效推进欠发达地区总体劳动生产率攀升,因而两类不同性质的转移支付均具有减贫效应,并且转移支付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济禀赋条件。第二,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具体而言,西部大开发的中央转移支付主要提高了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省际对口支援的转移支付既提高了受援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也改善了非农产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地,从转移支付引致的生产性支出和人口城镇化两方面进行政策效应的机制识别。第三,转移支付执行的政策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实施主体和支援方式是否多元化和多样性,以及支持强度和目标差异是上述两次区域政策异质性效果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对于理解财政转移支付如何影响欠发达地区发展以及新发展阶段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恩奉  
本文在对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特点 ,并借鉴国际经验 ,就分税制体制下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其横向转移支付的配套措施等问题提出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明洪  刘建霞  
省市对口援藏是中国最为规范的对口援助形式,也是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横向转移支付形式。这一制度是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没有得到明确划分的前提下建立的,兴起于计划经济时代,但在以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时代,其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并初步实现了与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嫁接。这种对口援藏制度虽然与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质相通,但制度的运作却不仅体现出横向转移支付性质,而是更多地体现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推动实现国家一体化的政治目标。在此基础上,各承担对口援藏任务的省市又根据实际情况从制度上做出了多样化的选择。也正是为了体现对西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储德银  迟淑娴  
财政纵向失衡作为分权制国家的固有体制特征,其失衡程度过高势必影响构建激励兼容的新型央地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作为平衡央地政府收支对比关系的有效政策工具,在弥补财政纵向失衡和解决辖区公共品外溢等问题上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地诠释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作用机制,然后在对我国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进行重新测度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总量与结构效应。结果发现:(1)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从总体上助推了财政纵向失衡,与转移支付传统理论意义上的均衡效果背道而驰。(2)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对财政纵向失衡具有显著的结构效应。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可以有效缓解或降低财政纵向失衡程度,但专项转移支付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财政纵向失衡,从而解释了我国转移支付缘何未能从总量层面发挥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校正功效。(3)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具有显著的递延惯性,因而如何发挥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校正功效对于构建激励兼容的新型央地政府间财政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对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与央地政府间现代财政关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培寅  
随着取消农业税后县乡基层财政困难的增加,欠发达地区县乡公共产品供给日见萎缩,而作为重要均衡手段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又过分注重"效率优先",对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和财政能力的平衡重视不够,从而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全国不同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必须改革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公平合理的横向均衡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发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会影响到各地区财政能力均等化水平,进而影响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上看,转移支付起到一定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果,但各地区财力差异仍然很大;从分项转移支付效果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专项转移支付次之,税收返还效果最差。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转移支付的地区分配结构和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来提升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水平,以促进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伍文中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再分配活动,通过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的资金转移来弥补贫困地区的财政缺口,从而实现地区间财政均衡。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是世界各国用来调节地区间财政分配关系的通行做法,也是成熟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其实早就存在着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活动。业已实施多年的对口支援其实就是一种横向转移支付行为,其具备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典型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