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8)
- 2023(6366)
- 2022(5600)
- 2021(5393)
- 2020(4544)
- 2019(10371)
- 2018(10730)
- 2017(19517)
- 2016(11235)
- 2015(12815)
- 2014(13010)
- 2013(12356)
- 2012(11849)
- 2011(10558)
- 2010(10567)
- 2009(9791)
- 2008(9764)
- 2007(8845)
- 2006(7789)
- 2005(6873)
- 学科
- 济(36848)
- 经济(36771)
- 管理(31497)
- 业(26434)
- 企(21970)
- 企业(21970)
- 方法(13933)
- 农(12489)
- 学(11560)
- 数学(11181)
- 数学方法(10946)
- 财(10556)
- 中国(10078)
- 制(10027)
- 地方(9639)
- 理论(8533)
- 业经(8494)
- 体(8250)
- 农业(8032)
- 和(6743)
- 银(6518)
- 银行(6481)
- 务(6480)
- 财务(6448)
- 财务管理(6428)
- 融(6237)
- 金融(6229)
- 行(6191)
- 教育(6165)
- 企业财务(6004)
- 机构
- 大学(153812)
- 学院(153700)
- 管理(54569)
- 研究(54345)
- 济(51220)
- 经济(49685)
- 理学(46295)
- 理学院(45666)
- 管理学(44556)
- 管理学院(44283)
- 中国(41233)
- 科学(37240)
- 京(34669)
- 农(33833)
- 所(29080)
- 业大(27079)
- 农业(26689)
- 研究所(26470)
- 江(25602)
- 中心(25594)
- 财(25548)
- 范(22246)
- 师范(21905)
- 北京(21485)
- 州(20389)
- 院(19985)
- 省(19786)
- 技术(19514)
- 财经(19460)
- 农业大学(17440)
- 基金
- 项目(103024)
- 科学(78482)
- 研究(72545)
- 基金(71604)
- 家(64724)
- 国家(64121)
- 科学基金(53027)
- 社会(42364)
- 省(41690)
- 社会科(39639)
- 社会科学(39623)
- 基金项目(38451)
- 自然(36519)
- 自然科(35659)
- 自然科学(35643)
- 划(35535)
- 自然科学基金(34986)
- 教育(33799)
- 编号(30904)
- 资助(29358)
- 成果(26242)
- 重点(23156)
- 课题(21863)
- 发(21558)
- 部(21528)
- 创(20496)
- 计划(20448)
- 科研(19594)
- 创新(19179)
- 大学(18578)
共检索到239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明洪 张营为
对口援藏是治藏稳藏的一项制度创新,总体上取得巨大成功,但也存在部分的失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利益主体存在需求偏好差异和利益冲突。通过博弈论理论构建对口援藏动态模型,分析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倾向和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应提高惩罚力度,提高消极援藏的成本,并加大对支援方政府积极支援的奖励;应提高对口支援的标准和规模;应完善对口援藏运行机制,理顺利益关系,并对对口援藏进行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以提高援藏资金、项目、干部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
对口支援 不同利益主体 博弈行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曦辉 王贵铎 段朋飞 黄基鑫
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中国特色对口支援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演进逻辑,总结回顾了对口支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任务,发掘了对口支援的理论内涵及其促进受援地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运用1990~2020年3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对口支援对西藏、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受援地的经济增长,推动了西藏、新疆各地级市(州、地区)的发展。第二,对口支援政策在促进受援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受援地经济增长。第三,公共服务方面,从经济效果来看,对口支援政策通过促进受援地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提升促进受援地经济增长,相较于基础设施建设来说,短期间接效应相对较弱,但从社会效果来看,对口支援政策对于教育和医疗水平提升效果显著,有利于更好满足满足受援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丰富和拓展了对口支援政策效果评估的相关研究,为对口支援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明洪 尤力
受援地区的对口援藏资源配置是优化对口援助模式的必要步骤。援藏资源配置不是援助方随意配置,而是受中央对援藏目标指向所指引,不同时期,中央援藏重点有所侧重,最终向民生领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这些指向均能够体现在援藏资源配置之中。作为一个援藏项目,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建设实现了优化配置,体现了援藏资源配置向民生、基层、农牧民倾斜的指向以及促进了受援地区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
对口援助 资源配置 西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波 尉建文
对口支援是政府倡议和推动的重要政策,国有企业是市场投资的主体。因此,研究国有企业参与对口支援的行为与机制,对于透视和理解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组织与环境关系的理论,从制度诱导和公益驱动的视角,以北京市49家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文本分析法,探讨了国有企业参与对口支援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参与对口支援活动遵循"政治"与"公益"的双重逻辑,而市场"效率"弱化;政治行为表现为政府号召、支持边疆发展;社会公益则表现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现公益精神。
关键词:
对口支援 国有企业 政治行为 社会公益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波 尉建文
对口支援是政府倡议和推动的重要政策,国有企业是市场投资的主体。因此,研究国有企业参与对口支援的行为与机制,对于透视和理解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组织与环境关系的理论,从制度诱导和公益驱动的视角,以北京市49家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文本分析法,探讨了国有企业参与对口支援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参与对口支援活动遵循"政治"与"公益"的双重逻辑,而市场"效率"弱化;政治行为表现为政府号召、支持边疆发展;社会公益则表现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现公益精神。
关键词:
对口支援 国有企业 政治行为 社会公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铁
分析对口支援与分税制下财政均衡之间的关系,并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该方案体现了财政均衡的理念,对口支援的本质是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同时指出我国应将这种临时性措施上升到法律层面,变成一种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俞晓晶
对口支援是我国多年来发展和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对口支援旨在改善受援地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长效合作则旨在提升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是后援建阶段。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认为,两地政府之间的合作态度影响着对口支援的成效,而以产业转移为主要方式的长效合作——通过产业转移,促进受援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不仅能够实现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还能够实现双方合作的"共赢"。
关键词:
对口支援 长效合作 政府 博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明洪 刘建霞
省市对口援藏是中国最为规范的对口援助形式,也是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横向转移支付形式。这一制度是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没有得到明确划分的前提下建立的,兴起于计划经济时代,但在以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时代,其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并初步实现了与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嫁接。这种对口援藏制度虽然与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质相通,但制度的运作却不仅体现出横向转移支付性质,而是更多地体现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推动实现国家一体化的政治目标。在此基础上,各承担对口援藏任务的省市又根据实际情况从制度上做出了多样化的选择。也正是为了体现对西藏
关键词:
西藏 对口支援 横向转移支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晓光 董维春 唐昕
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政策实施5年来,成效显著。而现行模式中也存在运行资源不足、高校成本与收益不相称、与相关政策联系松散、政府与学校的责任界限模糊等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对口支援 西部 高校 问题 对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钟开斌
对口支援灾区是在我国政治生态环境中萌芽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对灾害损失严重地区的对口支援是三种主要模式之一。文章采取历史分析方法,探讨了对口支援灾区政策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并将该过程划分为探索与孕育(新中国成立至1977年)、提出与起步(1978~1998年)、巩固与提高(1998~2008年)、扩大与持续(2008年以来)四个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口支援灾区政策在规模、内容、机制、投入和时间上都有了新的飞跃,覆盖领域从自然灾害拓展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闫卫华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政策具有国家强制性、历史时效性、地区互动性、涵盖全面性、影响持久性的特征。构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长效机制,应保持对口支援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期性,确保各项针对西部受援高校的政策配套衔接,激活对口支援支受双方的内在动力,争取学校学术权力积极参与,建立对口支援资金保障机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对口支援 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向兵 伍聪 曾丙健
自生能力理论是林毅夫先生在21世纪初提出的理论,其背景在于分析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自生能力理论引入到对口支援工作中,是指一所大学是否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融合并形成比较优势、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能否具备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通过详尽的数据和案例分析,认为我国十年间的对口支援工作显现出受援高校自生能力得到了提升,提出了大学的自生能力组成要素为融合能力、生产能力和自我推动能力,以及受援高校提升自生能力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口支援 自生能力 高等学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铁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对对口支援行为模式的演变进行了跟踪,并对这种行为模式转变的理论基础从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的角度予以了分析。
关键词:
特大地震 对口支援 对口合作 地方政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磊
对口支援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区域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协作机制。从理论层面解析了对口支援政策促进受援地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西部10个省份43个地级城市1991—201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17个省份对口支援政策对西藏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口支援政策显著地促进了西藏经济增长,但其增长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性。与西藏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比较而言,对口支援政策对西藏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正向影响要更为明显一些。因此,对口支援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合理确定对口援建项目,提高对口支援资源使用的精准性和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政策的附加经济效应,提升西藏的内生发展动力;优化对口支援格局,统筹使用对口支援资源;完善对口支援政策绩效综合考核评价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金山 徐明
19省市对口援疆,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和"国家战略",是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外生冲击,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对政策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对其他区域发展战略产生借鉴作用。本文首次采用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19省市对口支援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对口支援政策显著地促进了新疆GDP增长。第二,对口支援政策对人均GDP增长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尤其是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第三,对口支援政策对新疆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均产生显著推动作用,相对于经济基础
关键词:
对口支援 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