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9)
- 2023(6741)
- 2022(5471)
- 2021(5352)
- 2020(4663)
- 2019(10936)
- 2018(11073)
- 2017(21049)
- 2016(12184)
- 2015(14268)
- 2014(14348)
- 2013(13483)
- 2012(11934)
- 2011(10860)
- 2010(11248)
- 2009(10224)
- 2008(10099)
- 2007(9394)
- 2006(8081)
- 2005(7255)
- 学科
- 济(46933)
- 经济(46897)
- 管理(31572)
- 业(29676)
- 方法(26509)
- 数学(24290)
- 企(23955)
- 企业(23955)
- 数学方法(23730)
- 中国(13772)
- 农(12212)
- 理论(11213)
- 学(9098)
- 教育(8957)
- 财(8726)
- 教学(8629)
- 业经(8381)
- 贸(8105)
- 贸易(8097)
- 农业(7968)
- 易(7725)
- 制(7709)
- 地方(6848)
- 融(6804)
- 金融(6802)
- 技术(6641)
- 银(6420)
- 银行(6396)
- 行(6160)
- 和(6159)
- 机构
- 大学(170416)
- 学院(167382)
- 济(63425)
- 管理(63053)
- 经济(61888)
- 理学(54421)
- 理学院(53833)
- 研究(53485)
- 管理学(52206)
- 管理学院(51934)
- 中国(40182)
- 京(36013)
- 科学(32781)
- 财(29140)
- 所(27446)
- 农(26874)
- 江(26135)
- 业大(25748)
- 研究所(24812)
- 中心(23777)
- 范(23551)
- 师范(23327)
- 财经(23293)
- 北京(23136)
- 经(21141)
- 州(21125)
- 农业(20983)
- 院(19700)
- 技术(19657)
- 经济学(19389)
- 基金
- 项目(109651)
- 科学(85381)
- 研究(80164)
- 基金(76715)
- 家(66593)
- 国家(66034)
- 科学基金(56950)
- 社会(47818)
- 社会科(45214)
- 社会科学(45201)
- 省(44546)
- 教育(42031)
- 基金项目(39521)
- 自然(38298)
- 自然科(37568)
- 自然科学(37559)
- 划(37334)
- 自然科学基金(36873)
- 资助(34465)
- 编号(33583)
- 成果(28279)
- 课题(25086)
- 重点(24819)
- 部(24104)
- 创(22964)
- 大学(21899)
- 发(21817)
- 创新(21257)
- 科研(21108)
- 教育部(21063)
共检索到255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谢维和
引语 :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 ,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 ,引发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会有哪些变化 ?高等教育应该如何面对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这一系列问题既不是纯粹的教育问题 ,也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组织本次笔谈之初衷在于试图打破某一专业研究的思维定势 ,深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 ,因此特邀学科背景不同、学术个性卓尔不群的学者阐述他们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观点和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廷奇
大学生能否充分就业既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关,也与劳动力市场及其供求机制有关。当前人们更多地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归责于高等教育,实际上,劳动力市场缺陷可能是更为根本的原因。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大学生人才配置效率偏低,劳动力市场信息机制失灵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价值取向迷失。因此,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既有赖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有赖于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敏 刘春艳
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3+2"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积极完善。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探究并创新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转变山东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娄伟
随着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的逐步消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果越来越取决于劳动力自身的素质。而要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就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各种人才培养模式,把大量的普通农民培养成各类人才。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培养模式 创新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全旺 赵兵川
受国内外整体经济状况变差,技能型人才有效供给不足以及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因素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适切性低的问题较明显,这不仅给个体造成"伤疤效应",也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问题,可以采取深化校企合作,夯实技能型人才从学校到工作的基础;加强统筹协调,构建高职院校与质优企业的分类合作模式;畅通信息渠道,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的职业指导;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市场与国家资格等级认证制度的合力等措施提升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适切性。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技能型人才 适切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凯 黄容霞
通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业保护程度指标,可以构建适合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弹性体系。利用2003—2016年相关数据验证,中国劳动力市场弹性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劳动力市场弹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不同地区劳动力市场弹性均会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用大小依次为中、东、西部;从时间效应来看,短期作用大于长期。此外,劳动力市场弹性通过工资效应和社会保障效应对中国创新型人才产生影响作用,因此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弹性以及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都有利于吸引创新型人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关于如何改变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状况,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两种不同的要素配置模型。威廉.阿瑟.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过剩,近乎无限供给,因而,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唯一途径就是把过剩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西奥多.舒尔茨则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劳动力过剩,而是人口质量低与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足;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人口质量和向农村输入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与这两种模型相关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即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这就存在着如何评价上述两种模型与两种模式的问题。
关键词:
要素配置模型 劳动力转移模式 比较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丽颖 曾茂林
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和工业智能化特征,提出了规模化培养"大国工匠"需求;从职业教育供给侧缺乏技术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看,需要新增拔尖技术硕士教育。它既不同于专业硕士教育,更是对以就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的超越。根据技术精英培养需要选拔技术能手,由技术硕士培养单位牵头,联合技术研发中心、骨干企业、专业镇等组成职教集团,实施硕士层次技术拔尖和研发实训。最终形成学校主导理论课,企业负责技术拔尖实训课,技术研发中心专家引领技术创新的三维课程体系。由三维导师小组分段结合,开设出"理-实"一体化双线课程,逐级提升学生拔尖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为我国技术强国梦的早日实现,提供富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甘玲
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永恒追求的育人目标。为此,各高校都把健全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重要发展任务。本文首先通过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四点内容,指出应该围绕人才评价体系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而后从三个方面阐明了当前脱离人才评价体系指导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靳洪 陈向军
本文通过对现行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总结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构建了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源-流-场"式人才培养模式,并指出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市场营销专业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常静
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设置缺乏灵活性、教学方式手段陈旧、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地方本科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对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瑾 曾冬梅
一、以“地方性”为主线。确立办学指导思想 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出发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于学校办学类型和办学目标的定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受到“大一统”办学理念的支配,不论重点大学还是地方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基本是一个模式即“高水平大学”。这种缺乏个性的办学思想,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制约着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至今,高校与高校间办学目标的趋同现象仍然存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铁传
人才培养模式需与国家发展模式相适应。当今世情和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选择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确立符合人才强国战略要求的新人才观;落实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营造创新氛围;推进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巧燕
文章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并回顾近30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内涵 多样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虎
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基本逻辑起点,体现着大学教育的基本价值。目前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相应的改革措施并未能取得更为积极的效能。应从大学人才培养的过程出发,实行全程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
大学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