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8)
- 2023(14898)
- 2022(12678)
- 2021(11820)
- 2020(9735)
- 2019(22194)
- 2018(21823)
- 2017(42037)
- 2016(22617)
- 2015(25324)
- 2014(24977)
- 2013(24585)
- 2012(22839)
- 2011(20493)
- 2010(20643)
- 2009(18779)
- 2008(18407)
- 2007(16121)
- 2006(14428)
- 2005(13361)
- 学科
- 济(95493)
- 经济(95353)
- 管理(69078)
- 业(63739)
- 企(51571)
- 企业(51571)
- 方法(36135)
- 数学(31448)
- 数学方法(30951)
- 中国(29430)
- 农(27456)
- 财(26646)
- 地方(24902)
- 业经(22845)
- 制(22739)
- 农业(18338)
- 银(17320)
- 银行(17300)
- 行(16601)
- 贸(16456)
- 贸易(16435)
- 融(16429)
- 金融(16425)
- 学(16333)
- 易(15867)
- 务(15788)
- 财务(15722)
- 财务管理(15679)
- 环境(15632)
- 体(15162)
- 机构
- 学院(311470)
- 大学(310076)
- 济(130800)
- 经济(127927)
- 管理(120249)
- 研究(106038)
- 理学(101992)
- 理学院(100803)
- 管理学(99091)
- 管理学院(98492)
- 中国(83265)
- 京(66371)
- 财(64993)
- 科学(61288)
- 所(51749)
- 中心(50169)
- 财经(49561)
- 江(49246)
- 农(47026)
- 研究所(45846)
- 经(44862)
- 范(42177)
- 业大(42141)
- 北京(42088)
- 师范(41806)
- 经济学(40051)
- 院(39209)
- 州(39163)
- 财经大学(36620)
- 经济学院(35919)
- 基金
- 项目(204572)
- 科学(163629)
- 研究(153752)
- 基金(149126)
- 家(128166)
- 国家(127068)
- 科学基金(110993)
- 社会(99712)
- 社会科(94641)
- 社会科学(94624)
- 省(80563)
- 基金项目(78955)
- 教育(71084)
- 自然(69911)
- 自然科(68309)
- 自然科学(68294)
- 划(67539)
- 自然科学基金(67012)
- 编号(62326)
- 资助(60100)
- 成果(50655)
- 发(47967)
- 重点(46127)
- 部(45750)
- 课题(43745)
- 创(43097)
- 制(42313)
- 国家社会(41380)
- 创新(40345)
- 教育部(39963)
- 期刊
- 济(153396)
- 经济(153396)
- 研究(98948)
- 中国(70167)
- 财(51885)
- 管理(47542)
- 农(44438)
- 学报(41833)
- 科学(41242)
- 教育(37025)
- 融(33925)
- 金融(33925)
- 大学(33844)
- 学学(31440)
- 农业(30014)
- 技术(29188)
- 业经(26052)
- 财经(24948)
- 经济研究(23319)
- 经(21493)
- 问题(20522)
- 贸(15217)
- 理论(15187)
- 业(15149)
- 图书(14956)
- 技术经济(14821)
- 现代(14367)
- 发(14088)
- 科技(13767)
- 世界(13645)
共检索到490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坤 许景权
确保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充分衔接并形成规划合力,是建立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环节。虽然“两规”衔接工作受到重视,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准确把握规划从业人员对“两规”衔接的共识与分歧,对促进“两规”衔接显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此类研究目前尚处空白。通过对规划从业人员的实证调研,分析了其对“两规”衔接的法律地位、牵头主体、内容重点等问题的认知情况,及其对“两规”衔接必要性和实践效果等方面的感知评价,以期为深入开展“两规”衔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文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衔接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现实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规划衔接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开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评估、加强“三区三线”与风景名胜区规划衔接、完善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体系建设等建议,以期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制度环境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先鹏 鲍维科 李修连
由于现行空间规划类法律分散在多部单一资源要素的法律法规中,导致相关理念片面化、体系复杂化、法律碎片化等问题,亟待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立法,实现空间规划法律体系的统一和完善。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立法的重要意义,并就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如何与多个资源要素立法的法律衔接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田五红 胡斌 冯善元 叶菁
本文探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的关系及其衔接问题,提出了厘清国土空间规划与管制事权、强化空间尺度与管制规则关联程度、利用市场调节增强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灵活特性等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体系,提高国土空间治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庆 彭建 魏冶 王丰龙 姚华松 李禕 王伟 张书海 邓玲 赵雲泰 马学广 戈大专 戴俊骋 朱鹤 张茂鑫
科学辨析"国土空间"概念内涵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的前提。应根据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变化和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对"国土空间"的理解。本刊邀请15位青年学者研讨"国土空间"的概念内涵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议,主要观点如下:(1)国土空间是复杂的人地耦合系统,具有构成要素多元性、时空尺度嵌套性等特征。需要用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维,进行国土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系统修复保护,提出基于自然的空间治理方案。(2)国土空间是"流"所构建的网络空间,是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关系空间和为精细化治理服务的可计算领域。需要通过"流空间"进行国土空间的整合,推动区域之间资源和要素的共享,实现协同发展;也需要重视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构,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和谐发展;还需要完善国土空间开发管控的技术手段,平衡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灵活性与统一性矛盾。(3)国土空间是有温度的空间。需要充分感知国土空间的风险性、适宜性、约束性、可达性,编制"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国土空间的人文关怀、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4)国土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对象,是具体的海洋空间、乡村空间、文化空间等,具有载体属性、资产属性、权利属性等,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资源资产统一管理,彰显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满足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对国土空间的多样化需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郭伟鹏 张古月 黄晓芳
本文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新《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于乡村地区国土空间管理的相关要求,提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须重点转变的思维方式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靳晓雯 张宇
当前,学界对空间规划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梳理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分析现行空间规划体系的不足,提出改进策略;第二,借助分析"多规合一"问题来阐述空间规划体系的转型与重构。但这些研究一是结论比较宏观,概念性成果居多,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对空间规划的认识差异较大,空间规划体系并未理顺。同时当前研究中针对具体层次的空间规划研究尚属空白。基于此,笔者在梳理空间规划体系的基础上,以土地管理为分析视角,讨论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爱华 续维佳 孟凡丁 黄石松
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突出,我国对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视度也日趋明显。从老年人个人需求而言,包括衣、食、住、行、医疗、精神文化、教育、通信等生活、生理和心理需求;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角度则可分为: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生活、权益保障等。总体而言,老龄事业涉及经济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各部门联动的老龄工作格局。“十四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期,作为开篇布局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本文基于WSR研究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并以某地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WSR对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起指导性作用,有利于科学、高效完成规划编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国华 欧心泉
201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建设进入新时代。从过去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到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围绕规划的变与不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改造方式在不断深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舒宁
基于当前我国规划体制改革的发展态势与多省市已开展的诸多总规层面规划实践,本文总结了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特点,分析了北京已开展的分区规划(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对空间治理如何由总体层面走向落地实施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治理 分区规划 北京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宇 甄峰 李兆中 傅行行
智慧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影响着人地关系,而智能技术作为智慧社会崛起的主要动力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在改变着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与治理模式,也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规划编制中,智能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在技术层面也有很多实践,但缺少对智能技术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性思考。基于"生态文明"基础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对传统规划编制与当前智能技术应用梳理的基础上,从智能感知与收集、智能分析与处理、智能评估和智能决策四个方面,系统地构建全流程的智能技术辅助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框架,以适应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新要求,辅助编制更合理、科学、智慧的方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明君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蓝图,也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2019年5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确立了"五级三类"的规划编制体系。当前,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紧张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目前业界较为关注的话题。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编制方法及流程,并就不同流程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淑娟 廖心琪 卞勇 柳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远的系统性社会变革,国土空间是碳源和碳汇的载体,如何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作用,通过各层级国土空间差异化治理助力落实“双碳”目标,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议题。通过系统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与“双碳”战略的融合思路,以省级、市县级和片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为例,提出了“全程嵌入—目标耦合—空间支撑”的技术框架和传导方式,为“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松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期空间治理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加强了国家层面对地方层面的国土空间开发和规划编制工作的引导。文章认为,面对国土资源开发所表现出的新特征和规划引导面临的现状问题,及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是今后推进国土开发与协调地区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构建“多规合一”的规划法规政策体系迫在眉睫。但是,从“大拼盘”到“大融合”的过程中面临多种体制机制束缚。文章在回顾国土空间规划现状问题与制度缺陷,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背景、国土空间规划的本质属性和需求层次,并就“多规融合”的实现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小东 韩昊英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解决好"多规划合一、多部门合一、多责权合一",研究从一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者视角出发,采用现场座谈和个人访谈的研究方法,归纳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行政部门间的博弈关系、规划编制部门间的博弈关系和新老规划体系之间的博弈关系,行政部门为了行政权力范围大小形成了内部、同级、上下级之间的博弈行为;规划编制部门间为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话语权、项目经费等内容进行了博弈;新旧规划体系之间也形成了传承或消亡的博弈关系。总之,这些博弈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高效性、科学性和实施落地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只有切实做到"图合一、心合一、力合一",才能真正实现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