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05)
2023(6148)
2022(5549)
2021(5122)
2020(4535)
2019(10838)
2018(10514)
2017(20453)
2016(11523)
2015(13162)
2014(13412)
2013(13650)
2012(12992)
2011(11766)
2010(11982)
2009(11082)
2008(11457)
2007(10653)
2006(9054)
2005(8223)
作者
(35390)
(29717)
(29615)
(28455)
(18853)
(14493)
(13733)
(11688)
(11059)
(10539)
(10066)
(9875)
(9452)
(9446)
(9434)
(9416)
(9349)
(8841)
(8561)
(8501)
(7485)
(7300)
(7296)
(6871)
(6715)
(6702)
(6639)
(6549)
(6119)
(6046)
学科
(50616)
经济(50567)
管理(29384)
(29276)
方法(27018)
数学(24601)
数学方法(24414)
(22292)
企业(22292)
(15246)
贸易(15246)
(14958)
(14118)
(13948)
中国(13890)
(11997)
(10625)
(10055)
地方(9433)
农业(9166)
业经(8751)
(8461)
出口(8456)
出口贸易(8456)
(7668)
财务(7650)
财务管理(7621)
教育(7590)
研究(7312)
(7220)
机构
大学(175490)
学院(170817)
(74426)
经济(72745)
管理(63490)
研究(60949)
理学(54362)
理学院(53728)
管理学(52782)
管理学院(52463)
中国(44430)
(37303)
科学(36553)
(33694)
(32560)
(31788)
研究所(28740)
中心(27791)
(27145)
业大(26990)
财经(26929)
农业(25863)
经济学(24613)
(24429)
北京(23575)
经济学院(22635)
(22355)
师范(22126)
(21586)
(20792)
基金
项目(111001)
科学(86058)
基金(80254)
研究(80176)
(70100)
国家(69561)
科学基金(58368)
社会(50376)
社会科(47774)
社会科学(47756)
(43132)
基金项目(42266)
教育(37873)
自然(37392)
(36566)
自然科(36513)
自然科学(36497)
自然科学基金(35867)
资助(34016)
编号(32681)
成果(26672)
(25704)
重点(25306)
(24123)
(22634)
课题(22593)
教育部(21872)
科研(21865)
大学(21511)
创新(21276)
期刊
(79546)
经济(79546)
研究(53373)
中国(34587)
学报(28612)
(28518)
(27008)
科学(25301)
大学(21242)
管理(19879)
学学(19852)
教育(19366)
农业(18967)
(14838)
金融(14838)
技术(14794)
财经(13484)
经济研究(12891)
业经(11951)
(11594)
问题(11407)
(11292)
(10671)
技术经济(9682)
统计(9407)
国际(8913)
(8802)
理论(8482)
(8417)
图书(8035)
共检索到256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邵宁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印度的人口问题更受到世界的重视。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面积为295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面积的2.4%。根据美国人口情报社编制的《1980年世界人口资料表》,1980年年中,印度人口已达67,620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5%。从人口总数来看,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国。印度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重比它在世界上所占面积的比重大五倍半,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这种情况。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人。印度人口中男多于女,根据1971年人口普查资料,男女之比为1000:932。年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解振明  
安徽省统计局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部分汇总资料表明:1987年安徽人口出生率为18.92%,与1981年(人口普查结果)的18.73%相比略有上升,1986—87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27,与1981年的2.77相比下降了0.5。出现了一方面是出生率回升,另一方面是总和生育率下降的矛盾现象。本文仅就现有的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学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人口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结束后,经历近十年之久,1954年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84年初,苏联总人口为27,380万人,比1954年的19,100万人增加43.35 %。 战后苏联人口的增长中,国际迁移因素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从1950—1982年的三十二年间,人口净增9,029.7万人,比自然增长的累计数9,301.4万人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晋良花  章琴  
人口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劳动力的来源,对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情况,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构建了13个指标以综合反映各地区的人口出生率状况。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31个省份2010年人口出生率的地区差异。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出生率越低。最后提出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启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人口的出生率由1951年的49.97‰下降至1990年的16.55‰,降幅之大,引人注目,由于40年来台湾人口的国际迁移人数微乎其微,因而人口的出生率决定着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出生率的大幅下降缓解了台湾岛上人口的沉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中堂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中国大陆人口(因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人口变动的成因与大陆还有所不同,故本文仅以大陆人口与印度人口进行比较)为11.3亿;而1991年印度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8.4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静  
在中国信奉"多子多福"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生育政策的适度放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必然引致个人跨期选择行为的改变。文章将社会保障对个人所产生的心理预期纳入到Diamond模型中来考察家庭代际之间的优化选择行为。理论分析认为,家庭将在收入约束和生育政策下选择孩子数量的上限和孩子的教育投入水平。而社会保障对家庭优化选择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会使个人对未来保障产生预期,从而影响个人当期的生育动机和孩子的教育投入水平。一方面,社会保障预期对出生率具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受到政策性因素约束,这种抑制作用较小;另一方面,社会保障预期会使家庭增加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随后,我们用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实证结果印证了理论部分的结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严成樑  
本文构建了包含家庭照料和社会照料的跨期叠代模型,考察老年照料偏好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并对比社会照料分别由市场提供和政府提供时的人口出生率和社会福利。研究发现,自我老年照料偏好和老年照料偏好结构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不确定,利他老年照料偏好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相对于社会照料由政府提供,市场提供社会照料时对应更高的人口出生率。这是因为社会照料由市场提供时,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转移支付以满足老年人从市场上购买老年照料。相对于政府提供老年照料,市场提供老年照料对应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这是因为社会照料由市场提供时对应更多子女数量,这使得子女提供的家庭照料更多,且子女对老年人的转移支付使老年人有更多老年消费和社会照料。本文认为应注意老年照料偏好对人口出生率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加快老年照料市场化进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怀阳,武超  
中、印两国50年代初同处于人口转变的初始阶段,总和生育率和平均预期寿命基本相同,但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变化,结果却相差甚远。本文将从两国目前所处人口转变阶段的不同来分析两国人口转变过程的差异、原因及其对今后人口发展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美丽  张志新  张琳琛  刘欣  
文章探讨了我国大陆31个省份2015年人口城乡分布不平衡问题,以及由于人数增长缓慢、死亡率低以及新生人数少三个主要原因形成的"三低"情况,并根据其数据特点加以聚类分析,为各地在该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收集2015年我国31个省份人口城乡结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对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省份在以上各方面存在差异,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涂平  
出生率是人口统计的最基本指标之一,它是分析和研究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也是制定人口规划和评估其实施情况时常用的基本参数。本文根据1982年和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计算了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分孩次的出生率,并对其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作了初步的分析;本文还根据1989年的多孩出生率及1981年和1989年之间多孩出生率的变化,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作了初步的分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再贵  
在具有内生增长的交叠世代模型框架内,本文考察了中国的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对人口出生率、经济增长和家庭养老保障的影响。本文假设个人为拥有孩子和老年期得到孩子的物质支持而感到满足,子女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默契总起作用,进而证明提高企业缴费率会导致人口出生率和代际转移率下降、经济增长率上升,而个人缴费对这三者没有影响。最后求解了能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促进经济适度增长并鼓励适当家庭养老保障的理想的企业缴费率区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龙见  陈建伟  徐琰超  
本文将政府收支行为以及消费者个体代际之间的优化选择纳入到Diamond(1965)的模型中,从而构建了一个生育率内生化的世代交替模型,分析了政府教育支出对个体生育行为的影响。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教育支出对人口生育具有抑制作用。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考虑了人口出生率一阶滞后项、政府教育支出等变量的内生性,分析了人口出生率的动态演变。基于1996-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政府教育支出对人口出生率有显著的负作用。经验与理论保持了一致,这表明在中国"多子多福"的传统下,财政教育支出兼有降低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的功能。本文的研究为国家人口生育政策的转变提供了一个战略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松臣  张世英  
人口出生率是决定人口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文章系统分析了全国各地区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以全国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收入水平、人口组成、教育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最后得出人口组成和收入水平是人口出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相关的线性回归模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毅 ,涂平 ,郭柳 ,谢英  
一、引 言 与80年代初特别是与1984年相比,近年来全国与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出生率出现明显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1987年出生率比1984年增加20%,有26个省、市、自治区1987年出生率比1984年增加幅度超过10%。 许多同志对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回升的成因作了十分有益的探讨。大家都认为这是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婚龄提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计划生育控制机制的削弱以及部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