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6)
2023(13468)
2022(11415)
2021(10775)
2020(9256)
2019(21364)
2018(21227)
2017(41261)
2016(22387)
2015(25041)
2014(24969)
2013(24317)
2012(22245)
2011(19887)
2010(20021)
2009(18357)
2008(17840)
2007(15600)
2006(13524)
2005(12059)
作者
(63755)
(52883)
(52846)
(50471)
(34028)
(25642)
(24000)
(20761)
(20419)
(19199)
(18195)
(18025)
(17032)
(16930)
(16731)
(16682)
(15810)
(15529)
(15491)
(15279)
(13211)
(13150)
(13079)
(12419)
(12041)
(11973)
(11848)
(11674)
(10922)
(10541)
学科
(90396)
经济(90289)
管理(62515)
(60180)
(50834)
企业(50834)
方法(45350)
数学(39556)
数学方法(38824)
(23799)
中国(23028)
(22286)
(22071)
业经(18622)
理论(17737)
(17089)
地方(15989)
(15108)
贸易(15098)
农业(14999)
(14938)
财务(14870)
财务管理(14838)
(14661)
(14425)
银行(14385)
企业财务(14100)
(13714)
(13684)
(13580)
机构
大学(312672)
学院(309228)
(124598)
经济(122046)
管理(118475)
研究(103883)
理学(102911)
理学院(101780)
管理学(99504)
管理学院(98949)
中国(78260)
(65666)
科学(65156)
(58616)
(53623)
(52438)
中心(48361)
研究所(47857)
业大(47470)
(46856)
财经(46783)
(42723)
农业(42347)
北京(40772)
(40289)
师范(39745)
经济学(39114)
(37943)
(36692)
财经大学(35246)
基金
项目(212750)
科学(167757)
基金(156377)
研究(149982)
(138558)
国家(137465)
科学基金(117813)
社会(95064)
社会科(90009)
社会科学(89983)
(82369)
基金项目(81393)
自然(79240)
自然科(77530)
自然科学(77504)
自然科学基金(76127)
教育(71603)
(70564)
资助(65891)
编号(59051)
重点(48757)
成果(48013)
(47504)
(44638)
(44633)
科研(41910)
创新(41705)
课题(41273)
教育部(40836)
大学(40036)
期刊
(131400)
经济(131400)
研究(89052)
中国(60281)
学报(53743)
科学(47740)
(47009)
(46859)
管理(46114)
大学(40958)
学学(38502)
教育(36819)
农业(31480)
技术(28872)
(27093)
金融(27093)
财经(23448)
经济研究(21911)
(20284)
业经(19822)
(17251)
问题(16913)
统计(15935)
(15834)
技术经济(15113)
图书(14974)
(14256)
科技(13864)
业大(13579)
理论(13524)
共检索到454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秦蒙  
卡莱茨基主义被普遍视作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有着显著的亲缘性。近年来,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已经成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增长与分配问题的标准范式之一。这一增长模型以有效需求原则为理论基石,从总需求角度分析了增长与分配这一宏观经济学经典问题。20世纪50年代"新剑桥学派"为构筑这一增长模型作出了最早尝试;80年代初,以罗桑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建立了标准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这一模型综合了马克思与卡莱茨基的观点;90年代,巴杜里和马格林在批判继承标准卡莱茨基主义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并被广泛接受。本文对比分析了20世纪80—90年代建立的标准卡莱茨基主义模型和后卡莱茨基主义模型,并在强调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重要性的同时,试图指出这一增长模型的局限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盾  施祖麟  袁伦渠  
本文立足巴杜里-马格林(Bhaduri-Marglin)模型,构建了有关劳资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并通过分析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地考察了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增长率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呈现"工资拉动增长"的类型,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对消费需求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超过它对投资和净出口增长率的抑制作用,因而总体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公平与效率的目标相容。要实现"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制度体系和调控手段。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黄彪  赵晓楷  
本文考察了两部门新卡莱茨基增长与分配理论中需求体制存在的逻辑问题。新卡莱茨基学者在两部门模型中从行业的角度重新定义了需求体制的概念,即工资导向型、利润导向型和混合型需求体制。本文认为两部门框架下总量需求体制并不确定,同时两部门模型下的收入分配会受到有效需求的影响。此外,当存在技术选择问题时,收入分配变化会导致需求体制转轨或"再转轨"。这些问题表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需求体制。尽管新卡莱茨基理论为研究分配与需求(增长)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框架,但在利用该理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时需要注意其假设合理性、逻辑一致性和中国经济的特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胜清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具体表现为;"后现代"命名具有反讽性,它的断代并不彻底,潜含着与现代甚至前现代的连续性关系。后现代主义解构了宏大叙事和总体性观念,但它本身也表现为一种策略或功能形态的否定性宏大叙事和总体构架。后现代主义的内在悖论使它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会  
塞尔通过他设计的"中文屋"思想实验对图灵的"智能"定义进行了反驳,认为计算机即使通过了图灵测试也不可能具有智能,人与计算机的根本区别在于意向性(自主意识),而意向性来源于人类大脑特有的生物结构——神经蛋白,这一点是计算机所不具有的。但是,塞尔并没有明确指出产生意向性的根源性力量究竟是什么,即人的大脑是如何具有意向性的,计算机究竟有无可能具有意向性,这是他的"中文屋"思想实验留给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也是图灵测试需要我们认真审视的问题——智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中,人们对计算机智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让计算机具有像人类的大脑一样的意向性成为人工智能专家未来努力的方向,但同时计算机能否具有反思能力,进而改造自身系统也是专家们所担心的问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石中英  
促进教育的民主化被看做是现代教育变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民主化包涵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既包括教育机会的扩大和均等,也包括教育组织、活动和关系本身的民主化。在教育民主化理念的支配下,民主成为适用于并支配学校事务的一项基本价值原则。然而,人们仔细审视民主概念在教育场域中的应用情况,也发现存在不少值得严肃讨论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指向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学校是一个可以"被民主化"的场所吗?本文提出,由于学校组织的教育性特征,诞生于政治领域中的民主原则并不能完全无条件地适用于教育场域;在教育事务的处理上,民主原则的应用应该考虑与教育性原则以及传统、权威、道德、自主性等诸多影响因素相协调,从而建构更为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阳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发展,以及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西方学界近来出现了一种所谓"全球化新阶段论"。该思潮认为,经济全球化时期,跨国公司的国籍正变得模糊,"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资产阶级政权"已初露雏形。然而,真相却是:跨国公司的国籍身份并没有消失,传统民族国家也远未消亡,一种具备"统一意志和利益","自在且自为"的"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资产阶级政权"则更没有成型。当前时期,我们仍需继续坚持基于"民族国家"与"竞争资本"分析范式之上的列宁"帝国主义论",反对抽象且散发着机会主义气息的"超帝国主义论"及其当代最新演化形态——"全球化新阶段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阳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发展,以及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西方学界近来出现了一种所谓"全球化新阶段论"。该思潮认为,经济全球化时期,跨国公司的国籍正变得模糊,"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资产阶级政权"已初露雏形。然而,真相却是:跨国公司的国籍身份并没有消失,传统民族国家也远未消亡,一种具备"统一意志和利益","自在且自为"的"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资产阶级政权"则更没有成型。当前时期,我们仍需继续坚持基于"民族国家"与"竞争资本"分析范式之上的列宁"帝国主义论",反对抽象且散发着机会主义气息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骆桢  
"置盐定理"及其引发的争论至今已积累了大量文献,但国内却鲜有研究。本文回顾了相关争论的主要文献,澄清了"置盐定理"与马克思理论的本质区别,并指出了其对马克思的误读。由此构造了一个导致一般利润率下降得以实现的"反例",以表明置盐对资本主义竞争理解的局限性。同时,根据"置盐定理"的启发,本文在马克思原有体系下推导出了技术创新导致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内在约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葛浩阳  
丹尼·罗德里克的全球经济"不可能三角"理论揭示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描述了经济全球化、民主政体和国家主权三者之间的复杂矛盾关系。不过,这一理论更多的只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上做了直观地分析,尚未揭示出矛盾的实质。民主政体和国家主权与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关系,本质上是资本和劳动关系在一个更为复杂的博弈规则下的展开,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特定的产物,并不具有一般性。因此,全球经济的"不可能三角"也就只具有特殊性,并非一定无可避免。问题的根本不是在三者之间做表面上的艰难取舍,而是要考虑构建的是有利于资本还是有利于劳动的经济全球化,只有普惠型的经济全球化才能有效地解决三元悖论的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贾玉超  
在道德教育领域,伦理和道德经常被人们视为可互换的同义词。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许远远超出传统的看法。作为一个古典概念,伦理指向风俗或习惯。古典伦理主要聚焦于人的品格,回答“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是对主体的评价性解释。基于古典伦理概念的伦理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好人或高贵的人。与伦理相对应,道德则是一个现代概念,它指向行动的原则或规范。现代道德主要关注人们彼此负有的道德义务,回答“一个人应该如何行动”,是对行动的规范性解释。基于现代道德概念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引导人们认识那些约束行动的道德原则,从而遵守道德原则。一个行动是否正当,取决于这一行动所依据的最终原则。区分伦理和道德概念是区分道德教育的美德进路和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进路的关键。如果说,美德伦理学是根据道德主体评价行动,那么现代道德理论则是根据行动来评价道德主体。在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尤其是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分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未来一代对于“道德何为”、“什么是秩序良好的社会”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助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完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成林  李越  
"产权明晰→农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的路径被视为解决我国农业落后现状的应然方式。沿着这一思路,以农地确权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市场化改革被视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然而,农地"细碎化"的既定事实、农地地理空间的不可移动性以及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高昂的交易成本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风险。农地确权通过强化农民对农地的用益物权,使农地"细碎化"固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农地流转中的交易成本以及敲竹杠等风险,并使本来内部化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和风险重新外部化。故此,农地确权不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峰  陈宝林  章永辉  季雷  
本文运用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对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总需求的长期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马克思-凯恩斯-卡莱茨基"(MKK)理论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为工资拉动型,但是包括净出口在内的总需求体制为利润拉动型。(2)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对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净出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和国企主导的"逆周期"投资和非利润导向型投资。(3)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民间投资占比提升,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有向利润拉动型转型的趋势。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需求体制更偏向于利润拉动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洪斌  柳欣  
鉴于卡莱斯基增长模型存在把经济增长完全归结为技术因素、只注重经济流量分析、适用范围窄等缺陷,本文将资本存量加入其中,使之成为一个可以反映市场经济关系的增长模型。同时,引入有效需求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经济中收入流量对资本存量的变动,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建议,在运用凯恩斯主义政策解决经济问题时,也必须注重对资本存量的调整。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帮喜  夏锦清  曾嘉庆  
本文通过建立存在两类生产者的新卡莱茨基模型,探讨技术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对均衡利润份额以及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本文发现技术结构的变动使得利润份额与经济增长呈现反向关系;生产者储蓄与投资对经济变化的敏感程度高(低)时,高劳动生产率生产者占比扩大会产生刺激(抑制)的效应。技术进步会实现利润份额的增长能够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当前要坚持供给侧改革,利用国有企业来支持偏向劳动者的分配安排,以完成保持经济增长和缩小收入差距的双重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