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6)
- 2023(10942)
- 2022(9289)
- 2021(8313)
- 2020(7219)
- 2019(16247)
- 2018(15950)
- 2017(31167)
- 2016(16940)
- 2015(19097)
- 2014(19505)
- 2013(19487)
- 2012(18546)
- 2011(16907)
- 2010(16972)
- 2009(15768)
- 2008(16031)
- 2007(14762)
- 2006(12562)
- 2005(11435)
- 学科
- 济(82327)
- 经济(82260)
- 管理(48945)
- 业(48759)
- 企(39322)
- 企业(39322)
- 方法(36761)
- 数学(31672)
- 数学方法(31379)
- 农(20682)
- 地方(19128)
- 中国(18705)
- 学(18038)
- 财(17512)
- 业经(17205)
- 技术(16370)
- 农业(14120)
- 贸(13318)
- 贸易(13317)
- 制(13259)
- 易(12848)
- 理论(12756)
- 和(11920)
- 产业(11868)
- 融(11850)
- 金融(11848)
- 地方经济(11759)
- 银(11247)
- 银行(11214)
- 环境(11051)
- 机构
- 大学(260346)
- 学院(260200)
- 济(109283)
- 经济(107022)
- 管理(97484)
- 研究(89681)
- 理学(84401)
- 理学院(83374)
- 管理学(81941)
- 管理学院(81430)
- 中国(65793)
- 科学(57162)
- 京(55031)
- 财(47680)
- 所(46984)
- 农(46530)
- 研究所(42911)
- 中心(40824)
- 业大(40150)
- 江(39179)
- 财经(38753)
- 农业(36968)
- 经(35112)
- 经济学(34603)
- 范(34491)
- 北京(34301)
- 师范(34151)
- 院(31977)
- 经济学院(31440)
- 州(31276)
- 基金
- 项目(173910)
- 科学(136665)
- 基金(125553)
- 研究(124743)
- 家(110703)
- 国家(109850)
- 科学基金(92840)
- 社会(79610)
- 社会科(75630)
- 社会科学(75610)
- 省(68867)
- 基金项目(66640)
- 自然(59717)
- 自然科(58292)
- 自然科学(58272)
- 划(58101)
- 自然科学基金(57241)
- 教育(56744)
- 资助(51026)
- 编号(49598)
- 重点(40111)
- 成果(40045)
- 发(39270)
- 部(38696)
- 创(36664)
- 课题(34654)
- 创新(34381)
- 科研(33236)
- 国家社会(33146)
- 教育部(32600)
共检索到374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倪卫红 董敏 胡汉辉
本文在对"集聚"和"产业集聚"进行科学的重新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规范概念,进而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特点,最后提出了评价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体系,以填补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空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綦良群 李楠
近年来集群化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区位特征,对其形成机理及集聚效应的研究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构建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一般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以及其产生的集聚效应,在对比一般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其内在联系及区别,旨在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形成机理 集聚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余丁 王蓓 席增雷
基于产业集聚的外部性视角,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识别了中国30个省域高新技术产业不同的集聚模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及对外开放程度三个环境变量调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模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目前高新企业并没有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导致创新要素资源配置失调,使得企业创新活力受到抑制。此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模式与环境变量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检验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动区域创新的提升;同时,市场化水平及外商投资水平的提高能够改善高新企业竞争关系,进而优化市场要素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楠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共同推动下,当代经济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增加资本的形成、增加劳动投入、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培育人力资本以及推动制度变革,这些要素都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值;另一种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组合价值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就是通过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对区域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效应,从而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一、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影响高技术产业对生产要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各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影响上,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可以促进生产要素自身技术结构由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谭前进 聂鸿鹏 于涛
使用2009-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静态空间杜宾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韧性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长短期效应差别以及市场化水平作用。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韧性之间具有显著“U”型影响关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经济韧性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当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尚处于初期阶段,其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效应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市场化水平的交互项并不显著。对此,应推动区域集中布局,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错位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善跨区域负向空间溢出格局;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降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负向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兵
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现状,本文展开对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通过建立评价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进步的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创新能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华 刘升学
基于2011—2018年1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FE、系统GMM与BCFE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促进东部城市高新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市场潜力、外地中间品可得性、本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与固定资本存量;促进中部城市高新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则是固定资本存量、本地和外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本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和工资水平对西部城市作用更大,西部城市固定资本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此外,国外市场潜力的作用十分有限,新兴产业偏离本地比较优势的趋势较为突出,各地风险资本市场发展普遍滞后。国内市场潜力、外地中间品可得性与交通条件均呈现出门槛效应,供给外部性与国内市场潜力均未展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宁凌 苏玉同 欧春尧
通过梳理三螺旋理论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过程解构为“技术基础联结—技术组织创新—技术应用转化”的螺旋过程,进而构建指标体系,并借助2012—2019年相关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相结合的实证方法,分析我国沿海11个省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静态和动态效率。研究发现,7年间我国11个省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创新传递效率为0.372,并且各沿海省份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在创新效率提升过程中,技术效率的贡献较为明显,技术进步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健 张艳然 苑清敏
文章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省域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和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依赖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即短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本地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与邻近地区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长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整体上对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未形成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敏 许红
集聚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区位特征。本文首先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产业集中指数,对1994-200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六大类行业的集聚水平以及变动趋势进了精确测度,结果发现,集聚水平的提高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集聚 产业集中指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洁
本文通过与硅谷的区域发展网络的比较,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网络体系,并提出通过政府、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现代金融制度、创新的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不断完善,进而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集聚,发挥出更大的集聚效应。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集聚 网络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綦良群,舒春
本文在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概念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动因进行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的标准和评估的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政策评估 理论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史欢 李洪波
近年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知识外部性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驱动因素,其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溢出效应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以91个城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知识外部性的Mar效应和Jac效应进行测度,并给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外部性的辐射范围,定量计算知识外部性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效应。结果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过程中产业内知识溢出效应更大,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Jac外部性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更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同时兼论了Mar效应和Jac效应,将样本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论更具有区域针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健 韩冰洁 刘铮
文章依托贝叶斯分析推导企业、项目、人才一体化模式的可行性,深入分析了一体化模式的理论原理,以高科园、初创企业、银行、人才为主体,以提高有效信息传递为目的。从数理分析的角度得出如下结论:园区内的初创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生存机会;更高的期望收益促使项目、人才向园区内集聚。
关键词:
贝叶斯分析 园区一体化模式 集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茂吉
我国沿海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集聚带的初步分析程茂吉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间分布截止199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有52个,其空间分布有如下显著特征:1.1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地区差异显著。全国52个开发区分布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