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3)
2023(9254)
2022(7941)
2021(7535)
2020(6494)
2019(14742)
2018(14527)
2017(27856)
2016(15034)
2015(16909)
2014(16362)
2013(15956)
2012(14535)
2011(12761)
2010(12562)
2009(11205)
2008(10694)
2007(9060)
2006(7774)
2005(6833)
作者
(41465)
(34385)
(34379)
(32903)
(22054)
(16542)
(15597)
(13535)
(13406)
(12194)
(11812)
(11736)
(10938)
(10911)
(10851)
(10662)
(10412)
(10181)
(10108)
(10065)
(8463)
(8444)
(8436)
(8179)
(7854)
(7766)
(7620)
(7469)
(7038)
(6863)
学科
(58906)
经济(58830)
管理(43279)
(40988)
(33498)
企业(33498)
方法(30762)
数学(27802)
数学方法(27349)
(16155)
(16109)
中国(15919)
业经(12166)
(12134)
(11171)
农业(11002)
(10147)
财务(10108)
财务管理(10083)
(10066)
贸易(10059)
地方(9831)
(9811)
企业财务(9555)
理论(9104)
(8753)
银行(8719)
技术(8610)
(8430)
(8275)
机构
大学(203080)
学院(200182)
(81775)
经济(80231)
管理(79069)
理学(68753)
理学院(68074)
管理学(66641)
管理学院(66285)
研究(64899)
中国(49827)
(41977)
科学(39963)
(37940)
(34740)
中心(31896)
业大(31460)
(31445)
财经(30581)
(30359)
研究所(28686)
(28037)
农业(27500)
经济学(25721)
北京(25574)
(24986)
师范(24611)
(24214)
(23311)
经济学院(23276)
基金
项目(142672)
科学(113027)
基金(106202)
研究(100981)
(93734)
国家(92984)
科学基金(80419)
社会(65083)
社会科(61783)
社会科学(61768)
基金项目(55706)
(54731)
自然(53894)
自然科(52743)
自然科学(52725)
自然科学基金(51773)
教育(47650)
(47000)
资助(44144)
编号(39529)
(32230)
重点(32219)
成果(31093)
(30016)
(29621)
科研(28549)
创新(28184)
教育部(27889)
国家社会(27604)
大学(27050)
期刊
(82239)
经济(82239)
研究(55906)
中国(39722)
学报(34579)
(30557)
科学(30505)
管理(30292)
(30266)
大学(27001)
学学(25367)
教育(20993)
农业(20261)
技术(18615)
(17832)
金融(17832)
财经(15389)
(13231)
经济研究(13152)
业经(12938)
问题(11118)
(10833)
图书(10627)
(10341)
理论(9964)
统计(9526)
技术经济(9471)
实践(9109)
(9109)
业大(8937)
共检索到292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延涛  
和谐劳动关系需要依法构筑。我国当前对于"同工同酬"的理解和适用出现了严重偏差,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法律法规中有关工资、劳动报酬、薪资等表述混乱不一,失于严谨,且与英文的对译也较为随意。文章重点考证劳动法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劳动报酬"相关含义的用语,发现先后使用过"庸""赁银""工钱""工资"等表述"劳动报酬"。通过简略考证,呼吁立法者尽快规范并明确界定劳动法中法律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劳务派遣用工的引入,是为了规避对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的限制,以及在不调整原来的直接用工劳动者既得利益的情形下,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因此,"同工不同酬"和"非三性"岗位等问题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劳务派遣是市场对用工方式比较之后的理性选择,所以,对它应是规范而不是扼杀,应继续发挥劳务派遣形成市场化工资价格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并使其服务功能规模化、专业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会  
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近年来时常出现"用工荒"现象。劳务派遣作为一种能够促进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新型用工模式,能够为企业提供一条合法、便捷的用工渠道,有效地弥补了企业的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丽雯  王书玉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的启动,越来越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加入到被派遣劳动者行列,被派遣劳动者人数剧增。为规范迅猛发展的劳务派遣行业,切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然而现实中,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仍不容乐观。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现状及成因,比较分析了境外劳务派遣的成熟实践,进而提出了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义务主体地位及其具体义务、明确"同工""同酬"的判断标准、明确和细化违反"同工同酬"规定的法律责任、完善行政主管机关的监管法律制度以及完善同工同酬的权利救济途径等建议与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丽雯  王书玉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的启动,越来越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加入到被派遣劳动者行列,被派遣劳动者人数剧增。为规范迅猛发展的劳务派遣行业,切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然而现实中,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仍不容乐观。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现状及成因,比较分析了境外劳务派遣的成熟实践,进而提出了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义务主体地位及其具体义务、明确"同工""同酬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婷  
为了避免关于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相关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要通过采取明晰法律条纹内涵、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强化劳动维权帮助、提高劳动者维权能力等综合措施,以确保劳务派遣实现同工同酬的立法目的在现实得以实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黄荣军  
建筑企业《劳动法》工时规定的思考黄荣军《劳动法》第一次用法律形式确定了我国的工时制度,标志着我国的工时制度正式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但是,建筑企业如何正确确定《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的规定,还有待于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长期以来,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着延长工作时...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全兴  石超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劳动法变迁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前30年,由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公私所有制二元结构且具有一定社会法属性的劳动法逐步走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公有(国营)制的公法属性劳动法。改革开放40余年来,则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法属性劳动法,其中的劳动合同制度在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与产权改革等量齐观。上述变迁所形塑的劳动法现行模式的成效和不足表明,公法私法化/社会化与公法路径依赖的结合,法治与改革的互动,既是经验也有教训。面向新时代,把握"中国特色"的动态性和时代性,关键性难点是基于市场经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的劳动法一般性与基于中国国情的劳动法特殊性如何结合;改进劳动法现行模式,需要重构劳动法、民法和社会保险法的关系,以扩大劳动者保护范围并分类配置保护手段;优化劳动制度改革中的法治,应当加强单项劳动立法成果向劳动基本法的转化,地方劳动立法成果向中央劳动立法的转化,法律适用相对能动成果向劳动立法的转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贵军  
本文阐述同工同酬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分析其现状及同工不同酬的原因,并从完善用工制度、加强立法和执法、实施岗位绩效工资、树立用人单位责任意识、加强工会建设、树立员工维权意识、发挥媒体等其他组织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同工同酬的措施。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丁月宾  张照东  
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有关用人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没有作出解释何种情况属于劳动者"不能胜任",资方常以"末位淘汰""消极怠工""工作失误"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合同,认为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此,给劳动争议立法和司法实践带来了挑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不能胜任"的界定做一个说明,防止用人单位解除权的滥用给弱势地位的劳动者造成不公。完善"不能胜任"制度对我国劳动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丁月宾  张照东  
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有关用人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没有作出解释何种情况属于劳动者"不能胜任",资方常以"末位淘汰""消极怠工""工作失误"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合同,认为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此,给劳动争议立法和司法实践带来了挑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不能胜任"的界定做一个说明,防止用人单位解除权的滥用给弱势地位的劳动者造成不公。完善"不能胜任"制度对我国劳动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英姿  
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会计对象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会计对象只能是:“社会再生产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发出的信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波  林镓茵  
随着劳务派遣制度的逐渐盛行,"同工不同酬"的劳动风险与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同工不同酬的具体原因、法律风险及企业实行的制度障碍,最后给出了同工同酬的实施对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文涛  
案情简介2011年5月,李某与某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务派遣合同,在同年9月被派遣至一家餐饮企业甲公司做服务员。李某在该公司工作期间态度积极,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给公司做出了很好的业绩。由于公司对薪酬福利实行隐私化管理,李某一直不知道公司其他员工的工资水平。但在2012年春节期间,李某在与作为同岗位正式员工陆某的私下聚会时,了解到自己的月工资比对方约低了2300元。李某认为,自己的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