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2)
2023(4687)
2022(3911)
2021(3729)
2020(3101)
2019(7445)
2018(7458)
2017(14392)
2016(7939)
2015(8835)
2014(8855)
2013(8506)
2012(7771)
2011(7095)
2010(7346)
2009(6846)
2008(6855)
2007(6215)
2006(5493)
2005(5062)
作者
(22194)
(18826)
(18332)
(17488)
(11925)
(8805)
(8273)
(7244)
(6994)
(6729)
(6263)
(6222)
(6109)
(5886)
(5867)
(5832)
(5507)
(5357)
(5290)
(5100)
(4636)
(4578)
(4441)
(4285)
(4243)
(4157)
(4131)
(3811)
(3792)
(3608)
学科
(38643)
经济(38609)
(24925)
管理(23755)
(21696)
企业(21696)
方法(21008)
数学(18224)
数学方法(17810)
中国(9716)
(8753)
理论(8359)
业经(7637)
(7165)
(6458)
农业(6187)
(6037)
贸易(6034)
(5889)
(5862)
地方(5660)
(5601)
(5537)
(5514)
劳动(5497)
技术(5122)
(5091)
经营(4837)
(4698)
银行(4692)
机构
大学(116956)
学院(116665)
(49575)
经济(48622)
管理(47455)
理学(41740)
理学院(41317)
管理学(40279)
管理学院(40053)
研究(36563)
中国(26972)
(24138)
科学(21604)
(21101)
(17789)
财经(17557)
(16544)
研究所(16269)
(15908)
中心(15849)
经济学(15541)
业大(15316)
北京(15130)
(15063)
(14950)
师范(14826)
经济学院(13829)
(13416)
财经大学(13175)
(13174)
基金
项目(76684)
科学(61554)
基金(56991)
研究(54991)
(49220)
国家(48861)
科学基金(42755)
社会(35683)
社会科(33930)
社会科学(33921)
(29675)
基金项目(28891)
自然(28213)
自然科(27660)
自然科学(27657)
自然科学基金(27155)
教育(26954)
(25201)
资助(25101)
编号(22295)
成果(17971)
重点(17336)
(17182)
(15877)
(15755)
课题(15656)
教育部(15235)
人文(14715)
创新(14664)
科研(14542)
期刊
(52081)
经济(52081)
研究(32420)
中国(21875)
管理(19552)
科学(16016)
学报(15879)
(15360)
(13485)
教育(13276)
大学(12492)
学学(11793)
技术(11279)
农业(9092)
财经(9051)
经济研究(8606)
(8432)
金融(8432)
统计(8226)
业经(7947)
(7788)
(7387)
问题(6760)
决策(6755)
技术经济(6637)
现代(5513)
商业(5426)
(5404)
理论(5390)
图书(5066)
共检索到168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俞宪忠  
面对中国具有无限供给特征的劳动力资源,很多经济学家通常具有劳动密集型战略发展的偏好,误认为技术集约与充分就业负相关,从而坚持劳动密集型战略有利于发挥劳动成本优势和实现充分就业等不当主张。而事实上劳动密集型战略面临着技术和效率两方面日益强化的刚性约束,不是劳动密集型而是技术集约型战略将会长期促进充分就业和提升中国经济长期竞争力,而劳动密集型战略则内涵了诸多的负面效应,中国高就业压力的根源也另有所在。中国应采取科技密集和创新主导的集约式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作为持续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创新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爱英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从中国国情出发,通过分析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经济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和赶超型、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内需增长型、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夏冰  
本文从出口比例、国际需求、流转形态、流转周期、战略转换规律和未来发展环境等方面分析和论证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剖析了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的六个决定因素,认为我国应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特色、设计、经营规模、价格、投向等方面挖掘其生产和出口的发展潜力,在我国全面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扩大对外贸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京卫  周应堂  
伴随着SA8000标准在全球范围的逐步实施,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本文力求分析SA8000标准可能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的多种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胡建兵  
考虑到劳动密集型企业对防错的一些特殊要求,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防错系统。整个防错系统以防错设计为基础,以防错装置为核心,以防错管理和防错操作为重要补充。最后通过工厂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说明:该防错系统不仅成本低,而且防错效果好。从而为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设计和建构防错系统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传志  张彩云  余兴发  
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候鸟经济"的特征,不断从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迁徙。日韩等国的经验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国际转移发生在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的阶段。我国沿海地区人均GDP早已超过1万美元,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现象逐渐增多。这标志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和实施国际化战略都将进入新的阶段。然而,我国企业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同产业走出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刚  赵勇  鲁郁陶  
文章以中部某市三家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220名知识员工为样本,根据Blau & Boal模型和适应性响应模型,将员工划分为冷漠型、独狼性、公民型和标兵型四种类型,提出了面向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不同类型员工的不同的保持战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传志  张彩云  余兴发  
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候鸟经济"的特征,不断从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迁徙。日韩等国的经验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国际转移发生在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的阶段。我国沿海地区人均GDP早已超过1万美元,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现象逐渐增多。这标志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和实施国际化战略都将进入新的阶段。然而,我国企业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同产业走出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董晋明  高滨淮  杨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沿海地区乡镇工业的崛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以乡镇工业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已达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罗燕  李锦鹏  
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劳动争议发生最多的企业,而且每年都还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又聚集着我国一个最广大的劳动群体。对劳动密集企业劳动争议的关注关系到这个弱势阶层的根本利益。本文试图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内在特点及其内外部环境出发,观察其劳动争议的现象,分析其特点,为避免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提供一个理论思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勇  
本文研究主要定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幼稚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研究。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比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的高度更高,具有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服务的特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种漂流型产业,配套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有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转移的趋势。产业转移大致经历原产地产业衰落、新产地产业后发、新产地产业聚集三个阶段。但在转移的不同阶段,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随劳动密集型转移的次序和程度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规划资本密集型产业时要考虑本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刘绘珍  张湘伟  张毕西  胡盛强  
研究劳动力密集型制造单元的配置和排序问题,提出单元配置和人员分配的方法。分3阶段解决此问题:单元配置、人员分配和产品排序。单元配置阶段利用产品的相似性,为单元分配产品;人员分配阶段采用加工时间最长的工序优先分配人员的策略;产品排序阶段采用经典的Palmer启发式算法。通过实例来说明此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单元配置中,与不考虑启用单元惩罚相比,考虑启用单元的惩罚,使得优化解中启用单元减少。同时,在单元配置中,3阶段方法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云  
比较优势作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是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也是依靠劳动力优势赢得了世界工厂称号。但是就目前经济发展的走向来看,我国充其量只能说是依靠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支撑的世界加工厂。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积极应对,避免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