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308)
2022(1940)
2021(2008)
2020(1669)
2019(3925)
2018(4336)
2017(7742)
2016(4449)
2015(4678)
2014(4683)
2013(4464)
2012(4045)
2011(3576)
2010(3760)
2009(3617)
2008(3633)
2007(2989)
2006(3052)
2005(2889)
2004(2677)
作者
(10214)
(8671)
(8549)
(8420)
(5511)
(3984)
(3957)
(3418)
(3221)
(3132)
(3000)
(2916)
(2911)
(2844)
(2836)
(2696)
(2557)
(2529)
(2462)
(2317)
(2306)
(2112)
(2047)
(2037)
(1981)
(1956)
(1925)
(1768)
(1745)
(1733)
学科
(15448)
经济(15417)
管理(8787)
(8540)
(7215)
中国(6950)
(6135)
企业(6135)
(6020)
(5334)
(5012)
劳动(4995)
方法(4914)
体制(4764)
(4525)
数学(4245)
数学方法(4200)
农业(3943)
业经(3677)
(3627)
银行(3622)
(3569)
金融(3569)
(3545)
教育(3431)
(3419)
税收(3236)
理论(3211)
(3206)
(3092)
机构
大学(54449)
学院(52679)
(24277)
经济(23802)
研究(22161)
管理(17627)
中国(17123)
理学(14292)
理学院(14109)
(14067)
管理学(13883)
管理学院(13747)
(12068)
(11270)
科学(11025)
财经(9866)
研究所(9763)
中心(9241)
(9137)
(9049)
(8673)
师范(8620)
北京(8223)
经济学(7996)
(7914)
(7614)
财经大学(7334)
教育(7235)
师范大学(7177)
(7099)
基金
项目(29474)
研究(24656)
科学(23146)
基金(20959)
(17759)
国家(17576)
社会(15781)
社会科(14847)
社会科学(14842)
科学基金(14541)
教育(12432)
编号(10701)
(10435)
基金项目(10238)
成果(10138)
(9313)
资助(8714)
课题(7873)
自然(7709)
自然科(7512)
自然科学(7510)
自然科学基金(7367)
(7319)
(7115)
重点(6835)
(6750)
国家社会(6710)
教育部(6693)
(6567)
项目编号(6350)
期刊
(31365)
经济(31365)
研究(22674)
中国(18290)
教育(12346)
(11070)
管理(7985)
(7603)
金融(7603)
(7304)
学报(6538)
科学(6204)
大学(5646)
财经(5533)
经济研究(5186)
学学(4851)
(4836)
技术(4597)
业经(4219)
农业(4219)
问题(3910)
改革(3536)
(3536)
(3118)
职业(3117)
国际(3074)
理论(3055)
(2788)
世界(2736)
农村(2617)
共检索到98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肖竹  
仲裁民间性与司法性的结合,保证了其灵活性、专业性、快捷性与独立性。劳动争议的特殊性与对其的处理体制需要迥异于一般性民商事仲裁与诉讼程序并不具有理论与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在其他国家(地区),仲裁基本上被适用于利益(集体)争议的解决而不适用于权利(个人)争议,并遵循一般仲裁的基本原理。而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仅仅只是权利争议的处理程序,并背离了仲裁程序的基本属性而具有突出的强制性特点。对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劳动争议多发城市的调研也能印证上述理论与制度实施的困境。未来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的改革,要么"回归"仲裁本性,建立"或裁或审"的裁审体制;要么变革其为准司法程序,建立"一裁一审"的裁审体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曾虹文  吴光辉  
深圳20年来的劳动争议仲裁实践,既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下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变迁的缩影,又是劳动关系协调方式由单一到多元化变革的见证。深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薪年休假争议仲裁时效存在争议,本文就此来谈谈个人的观点。第一,二倍工资仲裁时效怎样起算。仲裁时效的起算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汪鑫  
劳动争议仲裁作为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120份劳动争议文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方式逐步从仲裁裁决向仲裁调解转变;全国劳动争议仲裁服裁率偏低,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案件分流作用不足;劳动争议主体单方胜诉的比例下降,而双方部分胜诉的比例显著增高,政府的角色从单一的保护劳动者权益开始向调节劳动双方利益转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嵇月婷  柴静  李彦君  唐鑛  
近年来,全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受理案件数一直居高不下,劳动争议仲裁作为劳动争议案件起诉法院之前的必经程序,有助于降低解决矛盾成本,减轻法院工作负担。同时,伴随着劳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劳资双方维权意识日益加强,选择律师作为仲裁委托代理人的当事人比例在逐年上升,但由于律师代理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因此也可能会增加当事人的维权成本。本研究利用微观仲裁文书数据和实证分析方法 ,研究律师委托代理能否真正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发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作用,增加当事人的胜诉可能性。结果发现,只有一方请律师代理时,可以显著增加其获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章群  牛忠江  
劳动争议之后的仲裁与诉讼乃化解纠纷之渐次程序,如何在程序衔接过程中兼顾公平与效率,乃立法之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对新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诸多制度设计的分析,本文认为在诸如仲裁期缩短,申请时效延长以及特殊情形下举证责任倒置等制度设计中,新法试图平衡"公平"与"效率"两大基础价值,并力图谋求在仲裁和诉讼程序之间的有机融合。理论上,新法的颁行有助于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之建立与发展,但其实践效果有待验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吉志铭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全国工商联课题组  王全兴  白莲湘  吴文芳  李坤刚  毛红杏  
工商联作为以非公企业、中小微型企业为成员的人民团体与商会组织,应在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在近年来各地的实践中,工商联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仍存在若干的制度障碍。今后,工商联应当借助自身影响力,积极参与立法程序,推动工商联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制度化、法律化;完善工商联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协调处理的三方机制;从重点环节入手,加强对劳动争议社会化调解和仲裁的参与,以及对企业劳动争议预防和内部调解的指导和帮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穆随心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精神和理念、基本制度上均有重大改革和创新,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处理的要求,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文着重基于法理与比较法视角,在分析劳动争议的概念和本质、西方各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及完善进行了初步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