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5)
- 2023(6199)
- 2022(4957)
- 2021(4655)
- 2020(3890)
- 2019(8794)
- 2018(8685)
- 2017(16712)
- 2016(9157)
- 2015(10126)
- 2014(10267)
- 2013(10177)
- 2012(9791)
- 2011(8839)
- 2010(8893)
- 2009(7905)
- 2008(8087)
- 2007(7792)
- 2006(6867)
- 2005(6033)
- 学科
- 济(37455)
- 经济(37327)
- 管理(25301)
- 业(20542)
- 企(16078)
- 企业(16078)
- 方法(13281)
- 数学(11317)
- 数学方法(11161)
- 中国(11137)
- 农(10221)
- 财(9588)
- 学(9486)
- 制(8096)
- 地方(7516)
- 业经(7152)
- 银(6554)
- 银行(6527)
- 农业(6374)
- 行(6261)
- 融(6226)
- 金融(6226)
- 理论(5708)
- 地产(5336)
- 房(5336)
- 房地(5336)
- 房地产(5336)
- 教育(5302)
- 务(5189)
- 财务(5137)
- 机构
- 大学(126819)
- 学院(124671)
- 研究(50440)
- 济(47460)
- 经济(46224)
- 管理(41917)
- 中国(37983)
- 理学(34700)
- 理学院(34202)
- 管理学(33336)
- 管理学院(33123)
- 科学(32842)
- 京(28803)
- 农(28683)
- 所(27119)
- 财(24966)
- 研究所(24480)
- 中心(23377)
- 农业(22833)
- 业大(21904)
- 江(21274)
- 院(18747)
- 省(18551)
- 财经(18452)
- 北京(18333)
- 范(16974)
- 经(16924)
- 州(16742)
- 师范(16652)
- 技术(15408)
- 基金
- 项目(83448)
- 科学(63828)
- 基金(59212)
- 研究(57454)
- 家(54636)
- 国家(54174)
- 科学基金(44095)
- 社会(34934)
- 社会科(32783)
- 社会科学(32771)
- 省(32769)
- 基金项目(30573)
- 自然(29988)
- 自然科(29290)
- 自然科学(29273)
- 自然科学基金(28781)
- 划(28717)
- 教育(26866)
- 资助(24946)
- 编号(21885)
- 重点(19839)
- 成果(19245)
- 部(18337)
- 发(18010)
- 课题(17268)
- 计划(17089)
- 创(16872)
- 科研(16526)
- 性(16440)
- 创新(15917)
共检索到205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贺铿
一、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和标准住房是与食品一样重要的必需品。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欠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解决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其他国家也很重视。目前,我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邢伟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理念(一)保障性住房的责任主体是政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伴随,住房保障逐步被纳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范畴。实行住房保障的目标是为了维护基本人权和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玉歆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第一,通过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可以为形成合理的房价奠定基础。政府拥有大量房产,将大大提高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抑制房地产开发商过高的利润。世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邬正鹏 李丽
近年来,陕西汉阴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在安排预算时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重点项目予以保障,通过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收入、保障性住房出售出租收入、政府融资及上级补助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截至2013年9月,累计筹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14917万元,竣工保障房5611套,已入住使用4078套,有效缓解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毛鹏 陈小瑞
通过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指出保障性住房在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效率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指出保障性住房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基于社会效率以及社会公平,对我国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社会公平 社会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炳才
新加坡保障性住房(组屋)制度的成功,在于其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1959年新加坡200万人口中,40%的人口居住在贫民窟和窝棚内,大多数居民只能栖身在用木板和铁皮搭建的棚屋之中,能够住上像样住房的人只有9%,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3平方米。极端恶劣的住房条件和安全状况,导致居住区内两次失火,烧死了数十人,迫使政府痛下决心,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把居民从人口和居住集中的市中心向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庞溟 朱建辉 万嘉栋
<正>随着近年来保障性住房的战略地位不断抬升,以及新一轮商品房去库存的推进,中央、地方以及社会资金层面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较以往明显加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忠 李连海
近年来,河北省怀来县财政局把保障房建设作为惠及民生的首要工作来抓,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落实划拨土地地块,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推进全县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2009年以来,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821套,已完成投资41800万元,落实保障性住房税费减免2716万元,安居惠民工程收到良好实效。在实际工作中,县财政局强化资金管理,加大筹集力度,确保了任务目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倩
本文为探索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通过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计算决策层中每个决策指标的权重,从而选择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企业自建政府回收,从根本上平衡政府、居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所选择的最优保障性住房建设方案不仅仅能节省国家财政支出,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并且在城镇一体化的今天,做好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人民生活,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国培 郑竑
为实现"人人居有其所",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相继推出各种保障房政策。笔者对国外保障性住房政策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国外实现住房保障的主要模式区分不同收入群体,提供不同解决方案。日本人多地少,住房紧张,政府住房政策主要着力于区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不同群体,为其购房或租房提供有效资金支持。日本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构造了独特的三大政策支柱——住宅金融公库、公营住宅和住宅都市整备公团。住宅金融公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广 郑慧 相伟
2011年9月9日,国家行政学院保障性住房问题研究课题组一行三人赴天津市调研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天津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既与其起步早、领导重视有关,也与其重规划、重建长效机制等有关。现就这次调研情况汇总,供大家参考。一、"十一五"时期以来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情况天津《今晚报》8月9日头版头条揭晓了由百姓投票选出的"我爱天津的100个理由",其中群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保障性住房研究中心课题组 王小广
摘要:2007年以来,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开始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并被列为"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五年内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目前这一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规划好、实施好、完成好这一艰巨任务,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以及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了深入研究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及对策,国家行政学院专门成立了"中国保障性住房研究中心",旨在为中央及各级政府提供合理的决策咨询建议。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建设 问题 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倩
本文为探索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通过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计算决策层中每个决策指标的权重,从而选择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企业自建政府回收,从根本上平衡政府、居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所选择的最优保障性住房建设方案不仅仅能节省国家财政支出,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并且在城镇一体化的今天,做好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人民生活,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颖
自1998年我国正式启动以"取消福利分房,实行居民住房货币化"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已经整十年了。十年来,我国住房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面对全国大中城市高处不胜寒的房价,人们不禁重新审视和研究现阶段我国住房制度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到底应该是什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焦怡雪
近年来,我国城市普遍出现了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在此过程中,保障性住房所采取的集中建设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为避免低收入群体过度集聚和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本文提出保障性住房应以促进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居住融和为目标,采用与普通商品住房混合建设的方式,并从土地供给、住宅设计和社区建设方面提出了保障性住房混合建设的策略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