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6)
- 2023(6661)
- 2022(5556)
- 2021(4938)
- 2020(4040)
- 2019(9180)
- 2018(8918)
- 2017(16602)
- 2016(8646)
- 2015(9697)
- 2014(9698)
- 2013(9717)
- 2012(9636)
- 2011(9131)
- 2010(9485)
- 2009(9012)
- 2008(8914)
- 2007(8048)
- 2006(7667)
- 2005(7288)
- 学科
- 济(62998)
- 经济(62947)
- 管理(21114)
- 方法(18263)
- 业(16693)
- 学(16408)
- 地方(16263)
- 数学(14941)
- 数学方法(14767)
- 企(14135)
- 企业(14135)
- 中国(12553)
- 地方经济(12341)
- 业经(10652)
- 理论(9061)
- 农(8704)
- 财(8144)
- 融(7846)
- 金融(7842)
- 和(7683)
- 经济学(7507)
- 制(7354)
- 环境(6777)
- 贸(6620)
- 贸易(6614)
- 关系(6596)
- 体(6475)
- 银(6415)
- 银行(6388)
- 教育(6366)
- 机构
- 大学(144764)
- 学院(140051)
- 济(67632)
- 经济(66388)
- 研究(56759)
- 管理(46767)
- 中国(40754)
- 理学(39228)
- 理学院(38691)
- 管理学(37971)
- 管理学院(37686)
- 科学(33392)
- 京(30960)
- 财(30025)
- 所(29935)
- 研究所(27063)
- 财经(23482)
- 中心(23214)
- 经济学(23105)
- 农(22600)
- 江(22088)
- 经(21138)
- 经济学院(20343)
- 北京(20186)
- 范(20045)
- 院(20034)
- 师范(19832)
- 业大(18712)
- 农业(17608)
- 财经大学(17240)
- 基金
- 项目(85405)
- 科学(66149)
- 基金(61827)
- 研究(61699)
- 家(54582)
- 国家(54166)
- 科学基金(44684)
- 社会(40764)
- 社会科(38552)
- 社会科学(38543)
- 省(32141)
- 基金项目(30917)
- 教育(28184)
- 划(27007)
- 自然(26872)
- 自然科(26228)
- 自然科学(26220)
- 资助(26138)
- 自然科学基金(25744)
- 编号(22946)
- 成果(20705)
- 重点(19960)
- 发(19675)
- 部(18976)
- 国家社会(17664)
- 课题(17373)
- 创(16815)
- 教育部(16345)
- 发展(16334)
- 大学(16315)
共检索到229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文斌
对剥削的一种经济学解释──马克思与罗宾逊理论的比较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段文斌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几乎是不承认剥削的。萨伊的生产费用价值理论以及“三位一体”公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社会财富(价值)的创造是劳动、资本和土地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因而工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茂林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剥削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剥削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剥削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等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剥削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由于各有侧重点,他们对经济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意义是不同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茂林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分配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分配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论、解决分配问题的途径上产生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分配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们要以马克思所揭示的按劳分配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结合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提供的实现条件和途径,推动按劳分配的合理有效的实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闵乐 时家贤
剥削学说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现代金融学为理解剥削理论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提供了的一个新的视角。利用现代金融学的投资组合理论和资产定价模型,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入手研究剥削,利用资本预算决策和凯恩斯经济学来理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文章的重要尝试。通过分析专业化分工对投资风险的影响,能够从资本所有者要求回报率的角度来理解私有制资本的剥削本质;利用公司财务和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结合,能够从私有资本投资决策的角度来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应该从分析不同资本的性质
关键词:
剥削 剩余价值 国有资本 基本经济制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曾国平 王韧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化所导致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反全球化运动的诉求焦点,并被称为是一种“全球化陷阱”。对这一现象,学术界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角度来加以解释的,而本文通过对传统罗宾逊模型的改进和动态分析后发现,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本身并没有扩大各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必然性,80年代末以来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收入分配模式自身的变化,即它是各国罗宾逊曲线动态迁移的结果,而这一迁移的根源在于西方价值观念的主导和传播;因此,世界各国摆脱“全球化陷阱”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本国罗宾逊曲线的良性迁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乔榛
本文认为,应以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为分析范式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是包括分工不同形式、分工形成与发展以及不同分工形式间关系等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在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中包含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进逻辑,以及不同经济体制建立的根据,同时通过分工的发展和分工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解析马克思的企业理论。
关键词:
分工理论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范式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卫公
有人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仍存在剥削的论点。这种论点违背了马克思关于剥削起源的科学论断,扭曲了剥削起源真实的、根本的原因,混淆了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原则界限,对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极为不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吴垠
剥削作为一种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社会现象,一直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认真地区分马克思本义上的"剥削"范畴和发展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并不是相互冲突的两项学术工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剥削范畴,需要正确认识马克思本义上的剥削含义;推导剥削范畴的现代形式,需要高度重视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不能将剥削的现代形式用于简单置换马克思本义上的剥削范畴;客观总结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变化的剥削范畴,是历史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剥削范畴 丰富和发展 现代形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国
私营经济、剩余价值和剥削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必然产物 ;剩余价值的存在 ,是私营企业主投资经营的内在动力 ;剩余价值和剥削也是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客观结果。剩余价值和剥削作为一种激励机制 ,能够调动私营企业主投资经营的积极性 ,在发展生产、扩大就业、繁荣经济、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辉龙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内,以成本价格理论、地租理论、流通费用理论和利润率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房地产价格的构成及对房地产价格空间差异的影响。土地的级差地租、高级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开发商在大城市对更高利润率的追求,是造成房地产价格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帅 何爱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斯拉法学派都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获取利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等量资本应获得等量利润,即资本按照利润率平均化原则参与利润分配,而斯拉法学派也有相似的观点。两种理论在形成、机制及其作用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以斯拉法价格体系理论为基础的置盐定理与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规律结论差异的根源在于两种理论对商品类别的划分不同。置盐定理属于一般利润率规律的短期特例,是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起反作用的其中的一种原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帅 何爱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斯拉法学派都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获取利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等量资本应获得等量利润,即资本按照利润率平均化原则参与利润分配,而斯拉法学派也有相似的观点。两种理论在形成、机制及其作用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以斯拉法价格体系理论为基础的置盐定理与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规律结论差异的根源在于两种理论对商品类别的划分不同。置盐定理属于一般利润率规律的短期特例,是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起反作用的其中的一种原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春华 吴易风
西方经济学中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这一理论虽然在某些地方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但是后者在理论基础、理论深度、哲学观以及研究内容等诸多方面均远胜于前者。从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出发,不仅能把握住国际产业转移现象的前提条件、物质基础、内在本质、外在压力以及根本动因,而且还能在引进外资、扶持民族品牌、重视产业安全方面获得重要的政策启示。由此可见,国际产业转移现象并非只是西方经济学所专属的研究领域,马克思经济学对之能做出更为科学的解释。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恩荣 阮凡 郭喨
本文力图在《资本论》视域中重构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机器换人"问题,提出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和介入人工智能的研究路径。从《资本论》"劳动能力"思想角度看,机器换人争论双方的矛盾根源是,在"人机对立"预设下,思考机器是否以及如何单向度地替换人的劳动能力。但是基于"人机互补"角度从"劳动时间"概念看,"机器换人"的实质是"以机器运行时间替换人类劳动时间"而非"以机器(生产力)替换人类本身的劳动能力"。那么,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机器换人而言,除了要批判"机器替换人本身",更要考虑如何确保"人"在各种智力劳动时间之间平滑转换。这为重构"人类-人工智能机器"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凤义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生产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