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79)
- 2023(16073)
- 2022(13495)
- 2021(12648)
- 2020(10431)
- 2019(23432)
- 2018(23370)
- 2017(43123)
- 2016(23499)
- 2015(26356)
- 2014(26189)
- 2013(25673)
- 2012(24075)
- 2011(22173)
- 2010(22683)
- 2009(21464)
- 2008(21327)
- 2007(19351)
- 2006(17766)
- 2005(16592)
- 学科
- 济(109984)
- 经济(109850)
- 管理(74581)
- 业(66553)
- 企(57252)
- 企业(57252)
- 方法(37513)
- 中国(32815)
- 数学(32065)
- 数学方法(31760)
- 财(27103)
- 制(26725)
- 农(25275)
- 业经(23815)
- 地方(23668)
- 学(20476)
- 银(20257)
- 银行(20235)
- 融(19643)
- 金融(19636)
- 行(19586)
- 体(19340)
- 技术(19329)
- 贸(18706)
- 贸易(18684)
- 易(18158)
- 理论(16522)
- 农业(15815)
- 环境(15417)
- 务(14893)
- 机构
- 大学(339205)
- 学院(335317)
- 济(153777)
- 经济(150744)
- 管理(125440)
- 研究(122723)
- 理学(105247)
- 理学院(104089)
- 管理学(102680)
- 管理学院(102003)
- 中国(97897)
- 财(75555)
- 京(72673)
- 科学(65895)
- 所(60768)
- 财经(57666)
- 中心(55402)
- 研究所(53785)
- 江(53494)
- 经(52350)
- 经济学(49086)
- 农(47312)
- 北京(47107)
- 院(44156)
- 范(43946)
- 经济学院(43667)
- 师范(43549)
- 财经大学(42598)
- 州(41528)
- 业大(40819)
- 基金
- 项目(207457)
- 科学(165848)
- 研究(158035)
- 基金(152386)
- 家(131172)
- 国家(130088)
- 科学基金(112112)
- 社会(104805)
- 社会科(99511)
- 社会科学(99492)
- 省(78448)
- 基金项目(78386)
- 教育(73594)
- 自然(67520)
- 划(66423)
- 自然科(66019)
- 自然科学(65999)
- 自然科学基金(64901)
- 资助(62282)
- 编号(61875)
- 成果(53235)
- 部(48205)
- 创(47271)
- 重点(47053)
- 课题(45321)
- 发(45144)
- 国家社会(44689)
- 制(43683)
- 创新(43521)
- 教育部(42623)
- 期刊
- 济(184338)
- 经济(184338)
- 研究(118024)
- 中国(81056)
- 财(60258)
- 管理(54845)
- 学报(45201)
- 科学(44740)
- 农(44007)
- 教育(43959)
- 融(40614)
- 金融(40614)
- 大学(36343)
- 学学(33466)
- 财经(31084)
- 技术(30791)
- 经济研究(30326)
- 农业(28665)
- 经(27080)
- 业经(25708)
- 问题(23468)
- 贸(20812)
- 国际(19065)
- 世界(18585)
- 技术经济(18385)
- 业(16394)
- 统计(15443)
- 坛(15403)
- 论坛(15403)
- 科技(15379)
共检索到552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则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周加来
经历4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无论是在经济总量方面,还是人均收入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消除短缺经济为目标的第一阶段和以解决产能过剩为目标的第二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改革开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当然,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中国在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应该扬长避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包容性发展。
关键词:
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履宽
12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即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国家、企业、个人之间以及积累、消费之间的分配关系)没有理顺、以价格双轨制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秩序混乱。这表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长酉
关于建筑业经济体制改革方向问题的王长酉1.建筑业改革得失1.1建筑业的改革成就斐然。改革开放以来,是建筑业在建国后发展最活跃时期,生产能力迅速增强。八十年代十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7万亿元,超过前30年总和,机械装备水平有很大提高,机械装备总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铁民
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8%、8.4%和10.3%。取得上述结果的最根本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放权。改革的所有成果表明:由于破除了旧的高度集中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放松了对各级组织、特别是企业的行政约束,企业逐步焕发出活力,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从另一方面看,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新旧体制间的摩擦正在逐步加大,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尽快形成合理的企业制度、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宏观调节体制。而推进改革的核心就在于逐步使我国的经济运行转到市场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皓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展望张皓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体经历了以农村为重点、以城市为重点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即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汪海波
2018年9月/168.00元ISBN 978-7-5201-2516-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78~2018)》对1978~201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分析论述和经验总结,内容包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取向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84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1985~1992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初步建立阶段(1993~2000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完善阶段(2001~2011年)、以市场取向改革
关键词:
市场取向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传统的分权理论将分权作为一个外生变量,忽视了转型经济中分权的内生性特质,因而难以回答分权因何而变迁这个根本性问题。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归纳与剖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分权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认为中国式分权由经济发展内生而出,并且内生的分权通过对各级政府不同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分权的变迁直接影响着中国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变迁。由于中国的改革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路径依赖,在各级政府与经济主体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理性博弈的条件下,这种变迁的结果会促使政府体制进行更为有效的变革。
关键词:
分权 内生性 转型经济 体制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华民
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所谓邓小平效应是指,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坚持走内生与渐进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把改革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遇到一些来之于基本制度方面的障碍,它们主要是:土地的国家所有、企业的国家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普遍的市场扭曲、带来了政府部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少龙
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曾国祥访谈录本刊特约记者蒋少龙最近,本刊记者就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曾国祥同志。记者:改革以来,我们试图通过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妍
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因此本文认为,当前积极推行技术创新与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华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营销的发展朱华锋本世纪初,在美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供求关系的改变,诞生了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科——市场营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随着对外开放,这门科学被引进,并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得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钢 石建新 蓝定香 梁灏
在近50年来的经济建设中,中国在所有制问题上经历了一个让一切私有制“绝种”,到允许私有经济在“补充”范围内存在,再到将私有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演变过程。十五大报告不仅在所有制改革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而且更主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即在所有制改革中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生产力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经济是更为理性的选择。我国混合经济的特征是:(1)各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存在,平等竞争;(2)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和渗透;(3)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非公有制经济在提供的产值、税收、就业等方面占优势;(4)公有经济本身采取多种形式。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厚廷
二十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确定把全党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实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回顾我国的改革历程,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勇气启动了改革进程,他们为改革的暂时失利而焦虑,为改革的巨大成果而欣喜。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