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67)
- 2023(2916)
- 2022(2478)
- 2021(2400)
- 2020(2244)
- 2019(4825)
- 2018(4748)
- 2017(9554)
- 2016(4998)
- 2015(5531)
- 2014(5474)
- 2013(5543)
- 2012(5418)
- 2011(4814)
- 2010(5392)
- 2009(5711)
- 2008(4566)
- 2007(3990)
- 2006(3440)
- 2005(3309)
- 学科
- 业(16925)
- 济(16220)
- 经济(16190)
- 管理(14452)
- 企(12492)
- 企业(12492)
- 险(10899)
- 保险(10808)
- 银(9793)
- 银行(9793)
- 融(9425)
- 金融(9425)
- 行(9275)
- 方法(9112)
- 制(8678)
- 数学(8347)
- 数学方法(8286)
- 财(7136)
- 中国(7062)
- 务(5128)
- 财务(5126)
- 财务管理(5102)
- 企业财务(4926)
- 体(4808)
- 体制(4485)
- 各种(4481)
- 度(4450)
- 制度(4448)
- 类型(4393)
- 种类(4390)
- 机构
- 大学(69281)
- 学院(67502)
- 济(29737)
- 经济(29059)
- 管理(28005)
- 中国(25618)
- 理学(22624)
- 理学院(22456)
- 管理学(22153)
- 管理学院(22040)
- 研究(20224)
- 财(19606)
- 财经(14887)
- 京(14344)
- 经(13693)
- 银(13366)
- 银行(12617)
- 融(12533)
- 金融(12351)
- 中心(11840)
- 行(11754)
- 财经大学(11551)
- 江(10535)
- 人民(10348)
- 经济学(9885)
- 国人(9806)
- 中国人(9771)
- 科学(9728)
- 所(9539)
- 农(9500)
- 基金
- 项目(40913)
- 科学(32697)
- 基金(32101)
- 研究(29801)
- 家(27002)
- 国家(26770)
- 科学基金(23795)
- 社会(20355)
- 社会科(19241)
- 社会科学(19236)
- 基金项目(16514)
- 自然(15480)
- 自然科(15198)
- 自然科学(15195)
- 自然科学基金(14954)
- 资助(14075)
- 省(13864)
- 教育(13443)
- 划(12087)
- 编号(11529)
- 部(10192)
- 成果(9861)
- 教育部(9244)
- 性(8848)
- 重点(8783)
- 人文(8721)
- 国家社会(8598)
- 制(8580)
- 大学(8139)
- 科研(8115)
共检索到112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波
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TCM)的杠杆倍数达到56.8倍,最终导致了它的破产,这一事件使对冲基金的高风险特性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而亚洲金融危机更是将宏观型对冲基金抛至抨击的浪尖,相关监管问题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尽管LTCM 事件之后对冲基金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支彦 于瑾
对冲基金在操作中存在着大量的场外交易,常常脱离监管的控制范围。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冲基金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本文从对冲基金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对冲基金在美国次级贷危机中的作用,尝试对对冲基金监管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增大对冲基金的透明度,促进资金流动的有序性以及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波
金融监管体制应当以市场为基准不断变革与完善。以1999年金融现代服务法案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市场改革极大地推进了机构和产品的双重市场转型,但相应建立的功能性监管体制却产生了自觉性和自生性的监管滞后。次贷危机促使美国检讨现行监管体制,计划以《现代化金融监管架构蓝皮书》的三阶段变革最终建立基于目标的最优化监管架构。我国正处于综合化市场转型期,在当前主要是明确市场稳定性监管主体,并强化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龚宇
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信用评级机构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期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以"声誉资本"为基础,主要受市场自律机制约束。此后,美国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结果的过分倚重使评级机构获得了强大的市场话语权,并造成了其"权重责轻"的怪象。"次贷危机"的爆发令信用评级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同时也暴露了美国信用评级业监管体制之弊端。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市场监管 次贷危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纪恩
本文试图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质和根源出发,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剖析其风险积累过程,挖掘目前美国金融体系滋生次级贷款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次基础上本文论述了该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为了抵御其影响可以采取的积极措施。
关键词:
金融风险 次级贷款危机 根源 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淳 汪建 张斌斌
国内外文献对系统风险及其与对冲基金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冲基金引发系统风险的深层次原因包括与全能型银行部门的共生关系、投资的复杂性和高杠杆效应以及筹资的私募性、操作隐蔽性。由于系统风险具有"传导效应,"对对冲基金的监管视角应着眼于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宏观防范能力、系统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
对冲基金 系统风险 传导效应 监管策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长青 王春生
一、对冲基金的含义与特点 对冲基金又称套头基金、套利基金和避险基金,一般认为它在60年代产生于美国,90年代以来日渐兴盛,它实际是一种进行买空卖空的投机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基金的主要债权人实际都是国际大银行、大财团、大金融公司,其基本经营方式是两头下注,多头套利,在股票、债券、外汇、期货等金融市场上进行投机交易,是一种高风险的投机基金。 目前世界上约有4000家对冲基金,掌握资产总额约4000亿美元,其中美国是对冲基金最多的国家,占世界对冲基金数量的绝大部分。对冲基金按业务范围可分为国际型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贾月青 王伟
一、对冲基金概述对冲基金的概念首创于金融衍生工具产生之初,一般的说法,1949年美国新闻记者AlexanderWinslowJones创立了第一家对冲基金。在美国,法律至今对对冲基金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未对对冲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予以明确区分。之所以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丽
本文认为.对冲基金具有流动性强、资金量大.信息丰富、使用现代金融分析工具、聘请一流专家等特点。针对对冲基金的高杠杆投资、逃避监管、运做透明度差等投机性与危害性,应采取的国际监管对策有:(1)改革现行国际金融制度;(2)防范危机个体;(3)加强国际监管合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勋
美国的对冲基金市场在世界上最具活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发达而灵活的监管立法,其主要由《证券法》、《证券交易法》、《投资顾问法》和《投资公司法》等构成。美国的对冲基金监管立法具有发展性、严密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等特点,其不足主要在于立法目的有失偏颇,侧重于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而忽略了对冲基金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其必将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平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加速创新和结构性调整,对冲基金的规模也迅速扩张,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与传统的资产管理、共同基金相比,对冲基金在投资策略、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对冲基金日益扩大的资产规模和自由灵活的投资策略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了市场效率,但同时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2006年以来,对冲基金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日益成为全球金融监管者关注的问题。有些国家主张通过间接监管的方式,有些则一直推动加强对对冲基金的直接监管。如何加强对对冲基金的监管,减少对冲基金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负面影响,仍然是全球金融业面临的一项挑战。
关键词:
对冲基金 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宇峰 刘发春 陈启清
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体现了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危机传染的迅捷和系统性风险的上升,现代金融危机日益表现出全球化特征。但是,与危机和风险全球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监管的国别化和分散化,这大大降低了国际监管的有效性。在现有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不失为可行路径。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传染 系统性风险 国际监管合作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虹
美日两国金融服务模式的差异,导致了金融危机对两国不同的影响方式。缓解流动性枯竭已成为应对危机的当务之急,对美国而言,大型景气的对策需要充裕的货币供给,而日本则需加强银行业的风险承受力。此外,鉴于不当的信用评级及其对价格信号的误导,加剧了高杠杆证券化商品的风险,文章结合证券化商品评级的特殊性,就加强证券化商品评级的风险监管提出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巴曙松 李科 沈兰成
从本次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经历了一次十分严峻的资产缩水及危机洗礼。随着全球金融市场逐步从恐慌情绪中触底并逐步回复,主权财富基金正在重新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客观分析主权财富基金在金融危机前后一些表现,以及新的发展趋势,对于把握总体的全球金融市场格局以及主权财富基金发展的新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自力
此次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更深层次的诱因来自于自由市场竞争的失败和对金融创新产品监管的严重缺失当前,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的中心华尔街危如累卵。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而剩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也因形势所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