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8)
- 2023(6104)
- 2022(5196)
- 2021(4574)
- 2020(3540)
- 2019(8117)
- 2018(7909)
- 2017(14662)
- 2016(7808)
- 2015(8758)
- 2014(8864)
- 2013(8882)
- 2012(8701)
- 2011(8124)
- 2010(8366)
- 2009(7800)
- 2008(7706)
- 2007(6850)
- 2006(6413)
- 2005(6204)
- 学科
- 济(42333)
- 经济(42293)
- 业(23072)
- 管理(21400)
- 企(17072)
- 企业(17072)
- 地方(16447)
- 中国(15446)
- 农(12155)
- 方法(10683)
- 业经(10577)
- 地方经济(9477)
- 数学(8940)
- 数学方法(8870)
- 发(8843)
- 融(8694)
- 金融(8694)
- 农业(8630)
- 银(8088)
- 银行(8080)
- 行(7962)
- 制(7065)
- 贸(6949)
- 贸易(6939)
- 财(6923)
- 发展(6607)
- 易(6603)
- 展(6587)
- 环境(6581)
- 学(6538)
- 机构
- 学院(116658)
- 大学(113933)
- 济(50178)
- 经济(49092)
- 研究(45471)
- 管理(42306)
- 中国(35582)
- 理学(34947)
- 理学院(34490)
- 管理学(33923)
- 管理学院(33684)
- 科学(26467)
- 京(25745)
- 所(23525)
- 财(23446)
- 研究所(20871)
- 中心(20198)
- 农(19481)
- 江(19225)
- 财经(17514)
- 范(17425)
- 北京(17268)
- 师范(17254)
- 院(16362)
- 州(15837)
- 经(15767)
- 业大(14998)
- 农业(14804)
- 省(14731)
- 经济学(14718)
- 基金
- 项目(70192)
- 科学(55604)
- 研究(53806)
- 基金(49056)
- 家(42029)
- 国家(41571)
- 科学基金(35619)
- 社会(34340)
- 社会科(32535)
- 社会科学(32531)
- 省(28731)
- 基金项目(25314)
- 教育(24071)
- 划(23711)
- 编号(22100)
- 发(21760)
- 自然(21327)
- 自然科(20831)
- 自然科学(20829)
- 自然科学基金(20453)
- 资助(20147)
- 成果(18342)
- 发展(17901)
- 展(17566)
- 课题(16565)
- 重点(16023)
- 部(14947)
- 创(14807)
- 创新(13712)
- 国家社会(13706)
共检索到199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文 雷军 林娜
对冲基金从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以来经历了迅速的发展和演变,在历次国际金融动荡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冲基金的内部运作机制是基金冒险性和灵活性的根源,而从1988-1995年对冲基金的业绩回顾中也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期各种类型的对冲基金收益状况也大不相同。
关键词:
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经理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伟 黄海南
我们应该加强有关对冲基金的前瞻性研究,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促进我国本土对冲基金的健康发展,同时防范对冲基金引致的各类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刚
对冲基金的发展迄今有近 5 0年的历史 ,它具有如下特点 :(1 )杠杆投资 ;(2 )运用期权、股指、利率互换等衍生工具进行复杂组合 ,全面投机 ;(3)采用有限合伙制 ,以私募来筹集资金 ;(4)受到的监管较小。从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可以看出 ,它对投资领域和金融体系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 ,当务之急是吸取教训 ,研究对策 ,化被动为主动 ,完善国际金融体系 ,规避金融风险。
关键词:
对冲基金 影响 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凤岐 庄乾志
共同基金:发展回顾与战略选择●曹凤岐庄乾志我国的共同基金是从国外金融市场上推出国家基金时开始起步的,标志是1987年中国银行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海外组建“中国投资基金”。1992年以后沪深两地股市的火爆,国内纷纷组建共同投资基金或类似性质的金融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刚 张赞松
以近年来对冲基金的迅猛发展为背景,总结对冲基金竞争优势的来源,在分析现行国际监管制度缺欠的基础上,探讨以完善基金治理结构、强化信息披露和实施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措施三方面构筑有效合理的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对冲基金 金融监管 投资基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锦成
金融避险行为始于19世纪,当时美国的大宗商品生产商和贸易商利用远期合约锁定价格来确保货物的正常供应,这被称为现代对冲基金的先驱。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大力推崇金融市场自由化,且对冲基金在资产管理行业表现优异,大量高净值人士和机构投资于对冲基金,整个行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全球对冲基金超过一半是美国的对冲基金,其对新兴市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其发展经验是我国发展对冲基金的有益借鉴。
关键词:
美国 对冲基金 借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蔡庆丰 李鹏
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全球金融资产激增,推动对冲基金业规模迅速膨胀。与此同时,对冲基金业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投资者结构出现了机构化趋势,并受到监管当局日趋严厉的监管。这也使得对冲基金的收益和风险水平有了新的变化,呈现出稳中趋降的趋势。全球经济失衡和流动性过剩也推动对冲基金在全球寻找套利和投机机会,对全球的金融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需要审慎资本项目开放和加强对冲基金的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运成 陈志斌 楼小飞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金融风险理论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对冲基金在数量和资产规模上都有了显著增长,并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本文从对冲基金规模、区域分布、投资组合策略、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收益-风险特征变化以及监管几个方面,对对冲基金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今后我国如何监管对冲基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聂庆平
对冲基金的发展在中国刚刚兴起,因此明确其发展思路,完善相关监管规则十分重要。本文认为中国已经具备量化交易的基础,并对积极稳妥地发展对冲基金市场提出五点建议。数量金融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应用量化方法研究金融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数量金融的研究方法在资产定价、投资交易、风险管理方面均有较为重要的应用。数量金融学对于资本市场发展起到促进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世伟
2014年2月《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的出台释放了简政放权的红利,使我国私募基金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私募证券基金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私募证券基金和海外对冲基金的区别和联系,对我国私募证券基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探讨了不同的财富管理模式和我国目前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对冲基金 阳光私募 财富管理 衍生工具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子越 曹阳
2018年起,债券指数基金开始加快发展,其背后驱动力来源于信用风险演绎、利率债牛市、银行委外诉求的共振。此外投资策略以及标的选择的趋同使主动型基金与指数基金产品之间收益差距进一步收敛,甚至后者更好。从经济周期、个券主体变化、市场需求和海外经验等诸多方面看,后续债券指数基金发展空间更大,如ESG指数基金便是契合市场之选。
关键词:
前景展望 发展回顾 中国债券指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贾月青 王伟
一、对冲基金概述对冲基金的概念首创于金融衍生工具产生之初,一般的说法,1949年美国新闻记者AlexanderWinslowJones创立了第一家对冲基金。在美国,法律至今对对冲基金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未对对冲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予以明确区分。之所以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黎明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一)物流业总体运行放缓趋稳2012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较前3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为3.5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1%,增幅虽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比第三产业增加值高出1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3%。物流总费用约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宇 罗淑芳 范逸洲 汪琼
2017年,慕课在学习者人数、课程数量、参与高校数量上都取得了稳定的增长。回顾2017年慕课的发展,大体上可以总结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各大慕课平台的商业属性得以加强,纷纷通过收费模式的调整、领导层的更换以及以B2B项目为代表的产品线扩展帮助平台实现最大化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第二,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成为慕课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微专业项目、企业参与建课以及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学习设置,慕课平台纷纷将帮助在职学习者实现专业能力提升和生涯发展作为目标和切入点;第三,慕课与高校之间的深度融合和适应性变革仍在继续,一方面平台与高校合作的在线学位项目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基于慕课的校内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慕课在校内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