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1)
2023(11317)
2022(9583)
2021(8821)
2020(7368)
2019(17040)
2018(16473)
2017(32380)
2016(17490)
2015(19878)
2014(20105)
2013(20460)
2012(19448)
2011(17993)
2010(18393)
2009(17407)
2008(17329)
2007(16202)
2006(14588)
2005(13357)
作者
(53011)
(45004)
(44864)
(42874)
(28372)
(21641)
(20284)
(17632)
(16952)
(15997)
(15562)
(15016)
(14285)
(14246)
(14109)
(13934)
(13369)
(12979)
(12938)
(12846)
(11283)
(11241)
(11018)
(10410)
(10364)
(10189)
(9919)
(9740)
(9192)
(9069)
学科
(101858)
经济(101789)
(54425)
(50328)
管理(43948)
方法(35504)
农业(33142)
(32664)
企业(32664)
数学(32131)
数学方法(31938)
地方(23855)
业经(23131)
中国(21948)
(19809)
(17891)
(17392)
(15785)
贸易(15776)
(15234)
(13939)
(13878)
金融(13876)
(13561)
银行(13535)
地方经济(13251)
(12966)
农业经济(12515)
(12207)
(11817)
机构
学院(269624)
大学(267080)
(126928)
经济(124420)
管理(100447)
研究(97419)
理学(85545)
理学院(84628)
管理学(83406)
管理学院(82903)
中国(76242)
(63394)
科学(55572)
(55314)
(54362)
(49955)
农业(48515)
中心(45194)
研究所(44717)
业大(43886)
财经(42926)
(42303)
经济学(39989)
(38808)
经济学院(35918)
北京(34946)
(33940)
师范(33658)
(33158)
(32785)
基金
项目(168067)
科学(131565)
研究(125455)
基金(121591)
(104700)
国家(103747)
科学基金(88077)
社会(81466)
社会科(76840)
社会科学(76813)
(66742)
基金项目(64457)
教育(55722)
(54205)
自然(53852)
自然科(52549)
自然科学(52530)
编号(51870)
自然科学基金(51600)
资助(49456)
成果(41814)
(39086)
(38134)
重点(37554)
(35249)
课题(35163)
(34289)
国家社会(33756)
教育部(32342)
发展(32302)
期刊
(154736)
经济(154736)
研究(84943)
(66879)
中国(55184)
农业(44965)
(41550)
学报(40969)
科学(38532)
(33299)
金融(33299)
管理(32283)
大学(31933)
学学(30668)
业经(28572)
经济研究(23251)
教育(22831)
财经(22369)
技术(22036)
(21169)
问题(21053)
(19312)
世界(16632)
技术经济(15631)
农村(15555)
(15555)
农业经济(15225)
(14755)
经济问题(14681)
(14575)
共检索到420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安顺  王信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昌忠泽  
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学分析昌忠泽(中国人民大学财经系100872)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公害。深入细致地研究假冒伪劣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打假治劣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试图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识予  
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谢识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内容提要:自从我国开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以来,假冒伪劣现象一直是破坏市场秩序,侵害合法经营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顽症。本文用微观经济分析的方法,通过几个博弈模型对假冒伪劣现象产生的条件、机制、制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栾贵勤  黄敬跃  
假冒伪劣商品是中国近几十年来经济、社会的顽疾,涉及到数千亿元人民币的商品价值。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难题是,制假猖獗与打假失灵。假冒伪劣行为属于经济个体对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制假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为此,本文建立博弈模型来分析了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最后提出打假防止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丘   黄世祥  
本文针对近年来伪劣商品在农村市场盛行的现象,探讨信息在农村市场抵御伪劣商品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强普法教育及科普宣传,加强消费信息导向和预警功能,发挥媒体的信息放大作用,选择合适的信息传播工具,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等信息措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强国  李秉龙  
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极大地增加了市场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对于问题背后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理论界的分析见仁见智。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运用双价二手车模型对此加以分析,以期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东  
一、假冒伪劣现象出现的一般成因 “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在交换中,消费者持货币购买商品,因而作为货币表现形式的价格就成为消费者识别商品的一种媒介,消费者经常以价格的高低作为判断一件商品好坏、真伪的标准。但价格又包含许多虚假因素,经常被人为地故意抬高以隐瞒商品的真实信息。 1.信息对称的假冒伪劣商品成因分析 此类商品,部分是属于价格反映质量的低价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霞  
试析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叶霞在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出现了商品生产蓬勃发展、市场经济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这确实令人欢欣鼓舞。但是另一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的无孔不入和大肆泛滥,又确实令人愤恨与不安。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阮平南  杨娟  
本文认为以打击为主的“末端治理”方式对抑制伪劣商品的现象难以奏效,提出了“防打结合,以防为主”的治理思想。从控制流通环节的角度剖析了伪劣商品流通中消费者和中间商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中间商的声誉模型,分析了中间商在伪劣商品治理中的行为选择。得出的结论是:中间商只有选择与消费者合作,尽力杜绝购进和销售伪劣商品,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郁青  
本文探讨了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消费者与生产厂商行为策略的二维四象限分析及生产厂商与政府的非合作博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策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兆鸣  周黎安  
假冒伪劣商品存在下的市场均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崔兆鸣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黎安目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社会,其范围之广几乎使各个阶层的人都无一幸免,它的存在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本文在假定产品质量信息市场存在的前提下,通过对消费者、真假商品生产者及中间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曾坤生  易红玲  
一、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主要特点我国消费市场的假冒伪劣商品,是在近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背景下逐步开始泛滥的。对这种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下一些主要特点:1.假冒伪劣商品的品种已从一般的物质消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毅  
基本竞争模型完全信息的假设与现实相悖:由于信息的真伪难辨;信息收集需要成本;消费者能够记忆并回想的信息有限;消费者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有限以及信息市场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信息有限的结果是市场稀薄和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可以借助担保、信誉、专家、标准以及价格制度等方法去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武强  刘跃峰  
2004年5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一届全球打击假冒侵权产品大会估计,全球范围内每年假冒侵权等非法经营活动的产值高达5000亿欧元(6000 亿美元),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7%, 并且在继续迅速膨胀。为更有效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需要对假冒伪劣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为此,本文拟从财政学的角度来进行理论探讨,通过剖析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特征,指出了假冒伪劣现象与市场经济的伴生关系,同时得出了“打假”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的初步结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东宁  侯军岐  
过高的预期消费成本是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启而不动的主要原因。启动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应着力降低农村消费者的预期利息损失成本、市场进入成本、功能过剩成本、不可分性消费的消费附加成本和预期消费意外损失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